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策范文

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策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延伸至课后乃至家庭的学习体验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生活化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为更好地实施小学科学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融合策略,以课标视域下的小学科学中年级教学为例,选择实践探究、调查探究、实验探究三类课型,建立基于对话交流、调查记录、动手实践的项目式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单串联从学校到家庭的课内外教育环节,有效整合资源,使课内学习、科学实践和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一体化,在建立整体化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敬爱长辈、深爱家乡、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内外一体化

教育部7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中提出了科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应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识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素养[1]。在单元整体化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的短暂时间,而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强化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体系。教育部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也提出:“在实验教学中要遵循学科特点,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广泛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2]。然而观察实际教学活动发现,现行的科学教学还是以每堂课各自独立的教学为主,延伸至家庭活动或单元整体教学的活动较少。因此亟须将课内外的科学活动合理地结合起来,让课外的活动能够成为课内学习的拓展延伸,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活动。科学课程的知识内容普遍呈现容量大、程度深的特点,且多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教学要在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情境下,借由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提供开展实践性活动的媒介,推动学生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在本研究中,笔者设置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单,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还能实现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达到了家校共育的目的,无须过多的技术性操作和网络环境要求,就能了解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本研究主要面向小学中年级学生,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年版)三、四年级教材为例,尝试建立多个项目式学习任务,与单元整体化教学理念相结合,实现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再从课外活动回归到课内反馈,从而建立任务的系统性和可行性,形成一个连接校内外的整体化育人体系。实践证明,课内外的延续教育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以下就不同课型活动结合相关具体策略进行分析,建立小学科学中年级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一、在实践探究类活动中建立丰富对话

根据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的单元学习要求,开展黄瓜或番茄等的种植活动,通过在种植中观察、体验及开展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各个不同部位及其作用,认识到植物生长所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把实践的体验与知识的获得结合起来。在课内外一体化学习单(见图1)设计中,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瓜果蔬菜中寻找种子,并用放大镜观察,对比发现种子的不同特点。通过亲自实践,将抽象概念的科学探究实践化、生活化。在学习单的引领下,学生还用漏勺碾出西红柿的种子,拿起小铲子为植物找来合适的土壤,每天定时浇水,定时观察,定时记录。引导学生将种子亲自栽种在四种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于不知不觉中展开“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从学生的观察日记中可以看到学生日复一日的坚持,以及最终收获探究结果和从实践中得出真知的喜悦。此外,还有研究者关注到在科学课堂的延伸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的价值[3],因此笔者也开展了学科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敬长辈,从小就建立起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价值认同。在将孝文化教育同科学课程教学相结合方面,笔者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设置“与长辈对话”的交流任务。如今城市里的学生生活体验非常局限,且远离大自然,若只是通过网络信息检索、资料搜集等方式开展教学,会令其感到枯燥且难以理解。因此笔者借由课内外一体化学习单,提出“与长辈对话”任务,让学生回到家里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话,向长辈咨询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有用的生活信息,例如种植之前怎样浸泡种子、如何选择合适的土壤、怎样搭建蔬菜支架等,为家庭成员建立了共同话题,促进了亲子沟通。而进一步的种植活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价值,这也离不开长辈的参与—为植物一起施肥浇水、每一天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向长辈请教,不知不觉间便会增进亲子交流。通过分享,可以发现学生经历了许多种植活动的小趣事,也加深了对长辈的了解和尊敬,知道了原来长辈有这么多珍贵的生活经验。在实践探究类活动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学生更多地与长辈交流,能够使其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更加懂得感恩。

二、在调查探究活动中推进现场考察

爱祖国、爱家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建立对家乡的深刻感情,是需要建立在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因此笔者在小学科学课中,以教材为基础,整体规划课内外活动,设置现场考察任务,利用调查和记录帮助学生增进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了解,建立全面的认识,有效提升学生爱家乡的情怀。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中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水体类型,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初步建立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笔者为学生设立了单元整体化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结合笔者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周末时间,以“假日小队”的方式带领学生实地考察附近的海岸带、湖泊以及地下水环境,并以海岸带环境调查为主,结合参观访问活动,让学生认识丰富的潮间带生物,了解湿地的红树林等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简单的水体采样,使学生建立直观而全面的认识,了解海洋为人们的生活所提供的各项资源,感受海岸带生物的多样性,体会家乡海洋环境之珍贵。与此同时,进一步开展居家生活用水的调查,在家长的协助下,统计并记录日常生活用水情况,并根据课堂内学习的指导,协助学生制订居家节水方案,并在两周之后再次进行统计对比,用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淡水的珍贵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使环保的意识扎根于实践当中。在完成以上活动后,学生会建立起对家乡的全新认识,纷纷主动走入社区,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所学和收获,宣传和推广预防水体污染的措施和节约用水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三年级下册的《植物与环境》、四年级上册的《鸟类》等课,也适合利用当地特色,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口语化的文字来介绍植物,实现认知转化,绘制示意图、生物笔记,甚至设计制作生物、植物的知识介绍二维码等。调查探究活动能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形成全新的认识,也基于切身体验,建立起对家乡的情感认同。此外,此类活动具有广泛的适切性,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开展,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挖掘不同地域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小学科学学习的内涵,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三、在实验探究中达成任务延伸

实验是科学课堂中涉及面广、使用率高的学生探究活动,大多数的教学单元都由实验探究活动贯穿。以往的学习单一般就是实验记录单,能引导学生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和整理信息,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实际操作中发现,以往的实验记录单容易使学生的单元学习内容变得零散,更加注重单一实验的认知,而忽略了对实验探究所掌握的探究方法和对实验结论中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的延伸应用,更缺少生活化的应用。因此在设计实验探究活动的学习单时,笔者打破“一课一表”的实验记录单形式,而注重使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形成主题项目式的串联,使学习单将实验探究的方法和知识贯通起来。以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为例,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导入,将“猜猜电路暗箱”作为本单元的“终极任务”,让学生跟随学习单(见图2)一步步揭开谜底。为了探索暗箱里的情况,学生要经历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逐步认识各种电路元件,学会组装简单电路;利用电路的知识,探究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进而将检验方法延伸至电路暗箱的检验。在每一课时的活动开启之前,学生都要开展大量的研讨和计划,于课堂中开展实验检验,推动学生的电路认知不断迭代更新,学会将所学有效应用于下一课的学习中,同时不断提升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最终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材料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基础,并了解多种不同材料的特性。设计了“改进学校实验室课桌”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并贯穿整个单元。任务有效贴近日常生活,聚焦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让学生现场考察并分小组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为了能够设计出体现科学价值的方案,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并进一步将理论落实到实践当中,确保有理有据,从而实现将所学进行科学有效的应用。在本节课中,学生要考虑实验桌的材料性能、质量、造价等诸多细节,需要对各种常见材料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分析得出:现有的实验桌存在尺寸过大、所用材料不合理、功能太少等问题,继而利用生活中所能找到的环保材料,为实验桌增设收纳盒、桌面直尺、量角器、桌面清洁设施等,有效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劳动技能。

四、结语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有助于串联课内外所获得的知识。学习单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整体化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以及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第二,有助于学科学习方法、探究方法的巩固。在课内外一体化学习单的设计中,对单元知识进行学习方法层面的重构,将科学方法融入学习单的设计中,让学生在完成学习单的每一步时,都要经历反复应用相应学习策略的过程,从而将知识有效内化,并且举一反三,促进学生的实践、思考,最终实现知识体系的建立。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规划能力。因为有整体化学习单的辅助,学生可以提前对自己的学习时间进行安排,在家长的陪伴和监督下,进行每周反馈,从而实现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自律等品质,也促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推动家庭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7.

[2]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EB/OL].

[3]何佳晶.探究德育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7(25):1-20.

作者:袁俐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