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9篇)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9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9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教学的思考(9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探究

国家主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时代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作为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容置疑地摆在了科学教育的重要位置,它要求我们要渗透到科学教学活动之中。小学又是公民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期,为此,我国进行了新的科学教学改革。这次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创新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社会急需的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本质的新科学教学就应运而生。那么,新的《科学》教学与传统《自然》教学相比到底有哪些创新呢?我认为新教材《科学》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了多方位的创新:注重情景创设的创新、活动设计的创新、儿童角色的创新以及教师情感的创新。

一、创设鲜活的情境,是科学教学创新的起点

科学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特别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迫使我们教学一线的科学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让科学教学课堂鲜活起来,变成学生喜爱的科学课。而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是科学教学创新的起点。在从事科学教学的16年中,我尝试用创设鲜活的情境引领学生的科学探究之旅。例如,我在教《植物的花》这一课时,首先我用踏春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等)导入,同时还展现由于季节而见不到的植物的花的图片(黄瓜花、百合花、南瓜花等),我因势利导:同学们,看了这美丽的植物的花,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的思维就像开闸的洪水,学生寻求为什么的那种急切的求知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这一情境创设中自行感知了花的美丽,并提出“花的内部结构都一样吗?”等各种各样很有价值的问题。可见,情境创设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学习的探究点,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环节。

二、设计多样活动,是科学教学创新的重点

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又是学生积极正当的行为,是儿童生活的需要,而课堂是渗透科学知识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地方。如何把新知识与学生爱“动”的天性有机地结合,增加儿童的科学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必须把原本枯燥的课堂变成儿童喜欢的若干活动(课前准备活动—课中探究活动—自由活动—课后实践活动),来构建教学过程。因此,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是科学教学创新的重点。

1.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学生体验儿童是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这是新教材创新的核心。在自行探究中,教师不再是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当主角,把学生推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前沿,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例如,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我课前布置学生到田野、菜园或山地采集一些土壤。上课时学生带来的土壤各种各样,有红色的、黄色的……课堂上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骄傲的神情,看谁搜集得多。一上课我顺势问:“大家带来这么多的土壤,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发现:“我发现土壤的种类很多。”“我发现土壤中的物质不一样。”“我发现土壤的颜色不同。”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各组能否用已准备好的器材,验证这些土壤中主要含有那些物质?”我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用什么方法以及如何检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做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精讲点播、启发诱导的作用。教师的思维伴随学生的思维而流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自身的发现到自觉的探究,在体验中发展能力、丰富知识、开拓创新。

2.注重学生实践,关注学生未来小学科学教材的每一课,都设计了拓展活动。拓展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的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发明创造,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学了《有趣的磁铁》一课,我就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玩具并进行展评。我告诉学生:允许大家奇思妙想,允许询问长辈,允许你查阅资料……学生创作的热情被激发起来。在这次制作中制做出许多新颖的作品:会飞的蝴蝶卡片、会跳舞的小女孩等。即使有的作品很粗糙,可我还是以饱满的热情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就更爱动手、爱动脑,促进了小学科学的创新进程。

三、教师鼓励学生,是科学教学创新的催化剂

教师的情感是一种心理的力量,它能激励学生产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它能以情动情,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依据这一理论,新的《科学》教学愈加注重了教师的情感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促使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饱满的情绪、最佳的行为去激励学生,支持学生。让学生敢于怀疑,热爱探索,善于思考,从而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师、教材、学生同为一体的和谐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是《科学》创新的催化剂。总之,自试教《科学》教材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新教材《科学》就像一束阳光,给我们小学教育带来希望,带来全方位的创新。每当看到学生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认真的科学态度,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真正快乐——学生向创新人才又迈进了一步。我的快乐来自于学生的激烈讨论,来自于学生亲自探究的过程,来自于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记录,来自于学生的一件件作品。

作者:杨婷 单位:临沂市长安路小学山东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程教师身份认同与评价

本研究在对小学科学教师身份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身份认同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效应有了整体的了解。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半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小学科学教师学科地位、教学资源配置、职业生涯发展等现实状况;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变量及改进措施。

一、教师的声音

综合科目的教师在学校常常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既不像核心科目教师那样可以教授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像次级科目教师那样通过体育强健学生体魄,通过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和提升学生艺术修养。总之,类似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总是让人觉得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对这些不纳入成绩考核评比的综合科目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专业教师匮乏。从访谈中看出,学校科学教师的工作量大,工资待遇水平低,难免会导致专业科学教师的欠缺;同时很多学校领导不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小学由于科学科目不纳入学业成绩考核,本来可以使教师挣脱应试的束缚,聚焦于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但结果却使科学教育失去了规范性。首先,教学方法还停留在灌输式的知识讲授上,学生很少能够进行合作、探究性的学习,造成学生对某些科学知识“一知半解”;其次,在功利主义的“熏陶”下,核心科目的教师为了所谓的赶进度公然“霸占”科学课堂;有时也为了在期中、期末统一评比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利用科学课的时间。最后,由于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存在偏差,在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的配备上出现了较大的不公平。如在南京比较优秀的私立学校,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率都较高,也形成了规范的实验操作管理;然而在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差的学校,学校实验室配备健全的实验器材较困难,影响了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有的实验室由于各种原因遭到闲置。有些实验器材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损毁率高而被禁用。导致很多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变成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人演示”。

二、小学科学教师的角色冲突

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与学校里的行动者进行交流互动,正是这种交往使科学教师逐步认识到了身份认同中的困境。首先表现在了小学科学教师所遇到的角色冲突上,使科学教师在地位、话语和师生关系上遭遇到了角色上的困惑,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身份也充满了疑惑。比如政府对教育的行政干预较大,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应试化倾向使得小学教育受应试体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业负担。总之,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波及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小学教师队伍罩上了隐形的层级结构。小学科学教师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一样,由于这些科目在学校中的受重视程度不够,他们也只能在学校场域中处于边缘地位。同时,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所接受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思维跳跃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强。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把握好科学的探究性与课堂的纪律性之间的张力,如果不看重课堂纪律,学生可尽情地开展课堂互动,学生在自主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就会进步较大,但会有课堂失控的风险;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控制学生的言行,他们的思维和兴趣将受到压抑,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受现实教师素质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小学科学课堂存在较严重问题:教师灌输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教师严控得多,学生探究的少。学校科学教师在学校同时面临两方的压力,很难协调统一。如何融合学生和学校管理的利益,使科学教师既能尽到教师对学生的义务,又能实践学校规则是解决教师角色冲突的关键。

三、小学科学教师身份认同改进路径

(一)学校组织层面

1.实行课程改革宗旨,提升小学科学的学科地位。在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教育机构都应该实施课程改革宗旨,全力实现学科课程的均衡化和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提升小学科学的学科地位,抛弃前的主科与副科陈旧观念;应该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在科学教师的培训上,也要注重实效,多为科学教师争取参与研讨、培训的机会,并做好会后的总结与反思工作。

2.学校应更新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学校管理制度改革。朱小蔓教授指出,“教师不应只做知识的传递者和计划的实施者,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用自己的观念认知、经验意向、信念理想,主体性地处理知识教学、组织管理和德育,才可能富有智慧地创造人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营造民主、公平、和谐的教学管理氛围,注重绩效管理,使小学科学教师也能享受到应有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最后,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并富有吸引力的激励制度,使全体教师都能够在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中谋求长足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师也可以借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从而不断提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二)教师个体层面

1.改善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认知,增强科学教师的专业认同。首先,小学科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专业性要求。其次,小学科学教师要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竭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学科教法和实践技能,为增强科学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研讨会和培训班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吸收同行及专家学者的优秀教学成果,在反馈的过程中为自己的教学与科研注入新的动力。

2.创建富有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协作互助、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整体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载体的教师团体组织。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科学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可以有效地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管理上,要实时关注和满足学校科学教师的主体性需求,切实做到向服务型管理理念的转变,大力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认同感。

3.增强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反思。教师教育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实践性反思”是指“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及与学生的实践互动,对教学实践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从而把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逐步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达到掌握教育理论、技能和积累教学实践智慧的成效”。小学科学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践互动之上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对科学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实事求是地调节或改进科学教学策略,进而不断积累自身科学教学的实践经验。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师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到教育体制和自身学科地位的影响,其身份认同往往盲目地游离于社会性倾向与个体性倾向之间,难以把握二者之间的张力,最终很难找到自身的主体性存在,造成小学科学教师和科学教育存在种种棘手问题。总之,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的身份认同的访谈与小学科学课程完成情况的测量与评估,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使小学科学教师和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小学科学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

作者:周晓旭;叶明 单位:东南大学学习科学中心江苏

第三篇: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结合生活实际、提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越来越提倡,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教育就是培养他们认识和理解科学的能力,而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枯燥无味,晦涩的知识令小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进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现今,科学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现代的人们享受着科学带来的成果,小到家中的家用电器,大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科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进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善于将学习成果与生活实际结合,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是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代在进步,人才培养的方式也越来越完善,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小学基础教育,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接触知识、认识科学的起点,其教育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小学的科学课程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尽管如此,小学科学传统化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小学科学教学注重理论的教授,因此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的讲授,这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成为学生唯一的高效学习途径,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就下降,学生过分的依赖教师传承,没有自我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加之课堂讲授常年如一日,纯讲授理论知识显得课程枯燥乏味,没有结合生活实际,使得学生难以针对讲授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理解,也就难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运用,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与实践相结合,自然难以提升课堂效率。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此项问题的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看法。

二、提升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要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意识,第二阶段是正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先谈第一阶段,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创设出学生感兴趣并且对学习科学知识有效的生活化课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讲授好课堂知识,还要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制定一个长期发展的教学规划,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正确设置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最重要的就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一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而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学习科学知识便能够更好的了解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如先让学生预习内容,也就是率先感受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意识。总的来说,创设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基于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提升,达到实现科学化教学的完美效果。

(二)持之以恒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并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昙花一现”,而应该是长期并且日常化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知识枯燥乏味、学生上课积极性差、学习知识流于表面等问题。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理解并不透彻,以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只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将生活化教学列为偶尔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教师将其归纳为活动实践课程,这种理念绝对是对学生学习毫无帮助的,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单纯依靠一次两次的教学革新无法起到大的作用,它应该是教师长期坚持的结果。我们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且要将这种原则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的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回报。

(三)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教学评价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论高低的评价机制不再适合现有的情况,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学评价要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这不仅是使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活化教学成果反馈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师生之间可以拥有更多的交流,学生可以及时地向老师进行意见反馈,从而更加完善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三、小结

总的来说,采用小学科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目前新课标的实践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学习实践能力,真正地有利于学生均衡发展。小学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具有重大的发展潜力,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步入初、高中后学习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的起点,打好科学基础,为学生未来发展拓宽道路、提升眼界,是现阶段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目标。教师要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实践,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京誉.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4):104.

[2]刘红廷.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7(22):18.

[3]柳良敏.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读与写,2017(11):119-121.

作者:杨茜媛

第四篇: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架起科学与生活的桥梁,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如何架起科学与生活的桥梁呢?本文从引用生活实例,探究生活内容,拓展生活实践,开展生活体验和应用生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生活;探究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科学,小学科学教材选用许多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进行设计。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贴近生活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1引用生活实例灵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我们在课堂上,如何让他们兴趣高涨呢?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在学习《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笔者先不急着揭示课题,而是与同学们进行亲切地交流:“同学们,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们最想去哪些地方郊游呀?”有的同学说:“植物园,那里环境优美。”、有的同学说:“森林公园,因为那里空气清新。”……听到同学们踊跃地回答,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大家在出发前应关注些什么呢?”有的同学马上说:“天气情况”。“这位同学真聪明,所谓‘出门看天色’,在大家兴高采烈准备去郊游的时候,关注天气情况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关心天气》的内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由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导入课堂,让生活实际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主动探究。

2探究生活内容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活中蕴含着科学,对生活的事例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学习《光和影》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拿出镜子来,由于镜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学生非常熟悉,当问到“镜子有哪些应用时?”学生都抢着回答,有的学生还当堂拿出小镜子用来反射光线。同学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镜子能让光改变方向”这个浅显的道理,这时布置任务,让他们完成“活动1:光‘拐弯’游戏(用什么办法在光源和书本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到书的另一面?)”,学生都兴趣盎然,小组间进行了合作与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三面镜子在不同的位置对光线进行反射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的能力。在接下来“活动2:制作潜望镜”的任务中,同学们能利用工具和材料,制作潜望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本课例中,通过镜子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学习,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应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透过生活中的现象,捕捉科学的本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3拓展生活实践灵活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用结合。例如,学习了《营养要均衡》后,学生知道人体对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所需量的多少以及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营养成分,让学生设计一份搭配合理、营养全面的食谱,以供全家人科学膳食所需。学生通过设计食谱,深刻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饮食,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持之以恒地选择生活化的内容进行知识的巩固,久而久之,学生乐于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现实生活,从而促进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应用生活评价灵活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有效应用评价,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结合课本后面都有一个单元的评价表格,笔者设计了“生活”评价标准,把评价内容制作成表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每一项进行星级评价,不仅能知道自己所学知识是否掌握,还能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增强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有的同学感悟:我以前对身边的事物都没有留心,就像我经常用的杯子,没有仔细观察它是什么材料构成的,通过学习与归纳,发觉身边就有科学的影子,使我能自觉联系生活学习科学内容,又能联系科学知识去探究新的事物。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和学生自主的实践操作得出的成果给予及时和准确地评价,让它变为激发学生探究的推动力,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增强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科学,不仅能引燃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同时运用科学知识到生活世界,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又能指导生活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永锋.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J].新课程,2016,(9).

[2]陈煜晴.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3).

作者:杨瑞花

第五篇: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及学校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对小学科学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小学科学又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来自于动手实验探究的过程,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将从小学科学实验探究中的问题及对策两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问题;对策

1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试验中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明确

从小学生的心理出发,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试验活动很热情很感兴趣的,而且相较于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学生更多地会为实验活动欢呼。在对科学的兴趣,对实验探究的热情上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教师们开展教学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就产生了疑问:孩子们的过于热情和兴奋真的是由于对科学这门学科或者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吗?还是仅仅是因为好玩、新鲜?大多教师在接触到这种情况后,应该都十分肯定是因为后者。所以才会出现课堂氛围散漫、秩序混乱、毫无计划和目的,随心所欲地“实验”,就算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下,学生比着葫芦画瓢的完成了任务,但,在总结时却一头雾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那样的操作,甚至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无法清楚的表达正确的操作步骤,更别说从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了。

1.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做实验的行为习惯和思考的习惯

首先,从实验课堂的先后顺序来说,实验过程中或者是当教师在演示、讲解时,学生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存在开小差的现象;而且由于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一拿到实验器材,就开始着急地自己开始做实验,完全不顾教师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导致不能完成实验要求,达不到实验目的,更重要的是,万一导致实验时发生一些危险的意外事件就得不偿失了;实验结束后部分学生没有回收实验器材和废料的自觉性,不遵守秩序,将实验室弄得一片狼藉;而且在试验后的思考、总结和拓展延伸方面,学生极其不积极,使实验探究课程事倍功半。其次,学生在实验前、中、后,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计划和目的以外,还缺乏对实验的思考,比如说对试验前的预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试验中,教师强调的细节,以及实验之后的思考反馈、归纳总结,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另外在课外探究方面,教师布置的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课下实践,如:土块、面粉、酱油、糖果等,实际上,学生都没有实践。

1.3实验材料的主次分辨不明

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自然离不开实验材料,它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但是,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一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给学生准备的探究材料,而不是让学生根据探究的需要选择材料。我想,专业的实验课教学的教师应该明白,教材上的实验和材料仅是一个例子,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探究学习。例如,《导体与绝缘体》这课,教师完全按照教科书上建议的,准备了20种物体让学生进行检测,看起来材料很多,也足够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学生面对这些实验材料兴趣低落,很多学生只是做做样子。而且实验探究后学生的分析总结大同小异,如此看来,“照搬”教材不利于学生的高效率地探究实验。

2解决实验探究中问题的对策

2.1重视实验目的性教育,细化实验计划的指导

正如上述问题中反映的事实,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玩”最感兴趣,也就是说,科学实验探究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好奇心和新鲜感驱动下的活动。如果对这种被玩的心理支配的实验探究加以正面利用,逐渐引导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的目的性和实验性教育,规范操作步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科学实验不是玩,更不能用好不好玩评价严肃的科学实验。其次在实验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制定计划、确立目标,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要清楚为什么实验,怎么实验。最后,要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将试验中的所得和思考认真归纳,如此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的步骤更清晰、目的性也就更强了。

2.2加大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思考的培养

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到科学实验探究时,就应当重视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步骤的习惯的培养,比如说,试验前,做好知识的预习、制定计划、找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试验;试验中,妥善使用器材,规范操作步骤,得出结论后,根据自己的思考,要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探究性实验,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对于科学实验,要有耐心,不能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试验结束后,做好器材整理的工作,做好整合、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提出自己的收获和尚存的问题,语句流畅、思路清晰的在班级里交流分享,而且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优秀品质。

2.3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选择材料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教师需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探究材料,实例表明:探究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所选器材既可以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足够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和尝试,才能为学生的打好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这样,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变大了,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完成想研究的问题了,大大提高实验探究的兴趣。

3结语

综上所述,即使科学实验探究在小学教育中已经普遍被重视起来,但是,教师要想使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需要在学生兴趣、实验操作、探究思考等过程中,着重强调细节,并且用心点拨引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出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孩子们真正对科学感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建云.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之思考[J].成才之路,2014,(6).

[2]陈丹,王珠珠.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资源可用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作者:李桂兰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第六篇:对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摘要:小学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生活中处处皆科学,科学的来源是生活,并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地利用好科学这个大舞台,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本文主要概述小学科学教师的生活化相关内容,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地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知,用以提升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

科学课程的标准中指出,重视小学生对周边世界的探索能力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开展科学学科学习,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生活,并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生活中处处皆科学,生活是科学的本源与归宿,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一方面科学源于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服务于生活,作为生活的工具。科学教师需要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生活与科学间的联系,进而能消除科学的神秘感,使学生愿意接触这门学科。

一、生活乃科学之源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在生活的基础上,并能在主动活动中进行自己知识的构建。其实学生走进了教室不是一无所知,在日常的交往、学习、生活中都开始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进行知识学习不仅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主要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借助于新知识或者原有的知识进行内容的填充,使其自己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将生活熟悉的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用生活化的情景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能对知识学习保有一定的热情度,进而能获得较好的知识学习效果。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授三年级科学中《比较水的多少》的内容。教师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为何每天人要喝很多的水,并让学生统计一下日常生活中人合理的水摄入量是多少。此刻学生被教师的问题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快的集中。教师继续发问,春游的时候,大家都要带上矿泉水,让学生根据自己喝过的水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饮用水有哪几类,学生说有自来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和蒸馏水,并鼓励学生对比研究各类水的区别,尤其是矿泉水与矿物质水的区别,通过研究能自然地引出本课教学。教师通过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能让学科的教学气氛异常浓烈,进而能活跃课程教学气氛,强化学生的学科兴趣,也能消除科学的神秘感,深刻地理解到科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探究教学生活化

科学过程便是一个真实有效地探究过程,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科学知识展开学习。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从情感上、态度上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利用生活当中的案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这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那么教师便需要对其进行更正,让学生能够非常有效地开展科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水和蒸汽》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将雨后地面存有积水,在天晴之后这些积水便会逐渐的干涸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积水为什么会消失呢?它们都到哪里去了?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开展讨论。有些学生会认为水都变成了水蒸气回到了空气当中,还有些人认为水都流入了地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点当中的科学内容进行理解,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引导性问题: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水蒸气会向蒸汽进行转变,其转变的速度与何种所需因素有关?这些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以利用烧水和晒衣服等等生活经验作为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真理。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们采取措施,让水快速的蒸发,那么你们要怎么做呢?这时学生便会结合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进行联想,会有学生回答道:用扇子扇风、把水进行加热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会更好地进行思考,将学习到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去体会这些知识在生活当中的作用。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通过生活化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真正做到将来源于生活当中的科学知识,重新作用于生活当中,让学生逐渐养成学以致用的本领和习惯。

(三)生活作业的布置

养成科学的意识课程教学活动受到空间、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受限,所以教师通常将科学主题内容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下自己进行探究,进而能深入到山村、田野中,并能在生活中体会到科学的重要性,同时能够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意识,也能合理的研究生活与之的关系。通过学习《食物》单元课程内容,教师需要布置学生调查多种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购物习惯,进而具有良好的科学意识。

二、生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回归

(一)拓展延伸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提高科学能力使用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性活动,能更好地巩固与扩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而能将课堂上的相关知识内容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以解决简单的生活化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极大的深化,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例如,教师开展一项课外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将固体放到水中,给学生进行浮力方面的知识内容讲授。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通过活动观察哪个小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米和稻壳分开。为能获得胜利,同学们开始用尽各类方式,有的同学是一颗一颗的捡,还有的同学是用嘴将其吹开,或者用筛子一点点筛,还有的同学将米和稻壳都放置在水中,然后将其分离开。所有方法的使用中,最后一种方法是最有效的,也是生活中清洗大米的常用方式,将米表面的稻壳分离开,使煮熟的大米口感更好。教学中使用这类能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方法,使得学生能使用科学知识和经验完成活动,进而结合活动结果,能回归到课本上找寻理论来源。深入的思考与合作,可以利用浮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能在学习期间,真正的感知到生活的魅力,也能获得有关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体验。例如,在学习水污染与保护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生活或者城市周边的河流水质状况,让学生观察水面的情况、水的颜色、水面的漂浮物等,查看在河流的上游是否有医院、工厂等,然后根据自己的调查将水质情况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通过调查了解污染源,也能让学生的综合考察能力提升,环保意识增大。

(二)回归生活科学化

体会科学的价值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当中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对身边的事物能够有足够的认识,掌握身边事物的基本科学规律,并能够将这些规律以及基础尝试在生活当中进行应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上的科学化,让生活习惯当中出现科学的影子。因此,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知识更好地进行生活,更加有效地分析生活现象。学生要学会感悟科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学习科学课程,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例如,在学习《杠杆》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去寻找生活当中的杠杆现象,找出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厨房当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醋、糖等调味料的使用方法,除了日常做饭使用之外,还有其他的使用方法吗?如何能够快速将油烟清洗干净?如何正确使用天然气?再让学生从健康的角度对自己的家庭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学以致用的思想由来已久,将知识回馈到生活当中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科学课程的开设便是要让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生活,通过生活更好地去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知识的价值体现出来。

三、结束语

科学源于生活,也要在生活中进行应用。科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也能引导学生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进而使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情感,培养并提高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这才是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切实要求。

参考文献:

[1]卢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对小学科学科学生活化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11):22-23.

[2]郭凤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16(11):12-13.

[3]徐宇.新课程视野下对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误区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7(02):26-27.

[4]胡甜甜.浅谈如何使小学科学教学走向生活化[J].小学生(中旬刊),2016(11):14-15.

作者:石黎明

第七篇: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探究

小学科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学生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小学科学与核心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加突出了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另外,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现在小学科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知识、社会责任感等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小学科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我国现阶段育人育才的首要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拥有一定的品格和能力,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一些学科的教学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进行实践探究。

一、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研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

小学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就是指小学生具备科学思想,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科学的课程教学具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认知能力、社会责任感。

(一)培养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可以使学生对一些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积极地对小学课程内容进行学习。在培养小学生探究热情时,也要将小学科学课程内的知识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既兼顾了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创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至关重要。认知能力就是指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构成和发展规律有基本的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能力就是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要注意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国家的繁荣富强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学生只有拥有了社会责任感才会坚持道义与真理,在生活和学习中愿意为他人奉献,社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学生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教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自私心理。

二、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导致学生丧失了一定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首先要精心设计科学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在小学科学活动教学中,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策略上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探究学习法、建构评价法。

(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策略,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制造具有一定氛围的现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材料和现场的环境制造气氛,这种情境创设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就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引导小学生从探究的角度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且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确保探究结果的准确性。

(三)建构评价法建构评价法是师生双方对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和态度进行评价的过程。评价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互评。学生和教师通过评价都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时,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实践创新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认知能力、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使用情境创设法、探究学习法和建构评价法等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丽约 单位: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小巨校区

第八篇:微课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知识学习,教师们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教学生动形象的特点,提升课堂效率。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大力推进,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对于培养综合性人才更为重视,因此,小学教师们就需要借助微课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科学教学合理性,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小学科学这门科目了解和认识世界。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相关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的,引入微课教学模式

小学生们在学习科学这门科目的时候免不了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认知相关科学知识。为了让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科学实验充满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和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对于教师所示范的各种实验操作以及自己需要完成的实验步骤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迷茫情绪,丧失对于小学科学实验的兴趣。教师需要围绕每节课重点知识设置教学目的;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突出实验重点难点;设计严谨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们带着一探究竟的心理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达到有效完成小学科学实验任务,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确定科学课堂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对课堂实验有详细的了解,并且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以及理解能力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尝试着让学生们带着学习目的展开自主学习,为学生们预留更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释放想象能力,亲自动手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提供凸透镜和凹透镜实验器材,然后鼓励学生们带着探究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征的目的,亲手进行实验。引导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实践与观察,总结课堂重点知识。这样既能给学生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又能让学生们带着目的进行高效学习。

二、贴合生活实际,引入微课教学模式

小学生们接触世界的时间还比较短,所能接触到的范围也比较狭隘。而小学课堂设计科学学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对于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所了解。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利用微课模式,将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科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够很好地消除学生们对于科学知识的陌生感,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学习,又能够利用生动有趣的微课资源,为学生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保证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打开思路,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相关知识的时候。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食物链的形成过程,这就需要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利用学生们喜爱小动物的心理,与孩子们进行合作。提出问题让学生们也想一想自然界中都存在哪些吃与被吃的生态关系,在学生们的回答中利用微课软件制作相关链图,为学生们展示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在自然界中小兔子吃青草,狼又以小兔子为食物,狼死了以后所留下的尸体又成为青草的养料。通过动态影像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自然生态中众多食物链中的一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们对于整个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有着更宏观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有利于课堂教学展开。

三、引入合作学习,引入微课教学模式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而正是许多人在社会上的通力合作,才能够使人类文明有如此辉煌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入合作学习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们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微课实验。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仅仅能够互相弥补缺点,还能够学到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优点,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团队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同学之间建立更为融洽的关系。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步骤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通过播放相关PPT来为学生们展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与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并且使用录像等方式来将学生们使用酒精灯的过程记录下来。用学生们合作实验的鲜活例子来为学生们展示酒精灯使用方法。为了激励学生们更好地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对这个小组的实验状况进行评比,对于合作情况良好,实验进度顺利的小组给予适当的表扬与赞赏;并帮助实验中出现困难的小组解决疑问,鼓励其认真进行实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尝试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教学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制定更为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注重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们展示更为形象立体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们对于科学成为学科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占龙凤 单位:高邮市送桥镇送桥小学江苏

第九篇:小学科学高效教学思考

小学科学的高效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为主,将科学的意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现代化教学。高效教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特定概念,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得益彰,在教学中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齐头并进,能升华学生科学情感和提高科学素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简单阐述小学科学如何进行高效教学。科学的定义广泛,首先是探索自然发展的知识概念,又经不断改善和总结,将科学理念中特定的知识体系发展成一门自然学科。科学知识的真理是指经过科学方法的验证和推断,得到理论体系,所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极度依赖于逻辑推理和判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价值巨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未来成长都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逐层递进的将学生带入科学生活的道路之上。

一、培养兴趣,提高认知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学实践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悬念和科学刺激以激活学生的兴趣性。兴趣产生的前提是需要某种意识或者某种事物对大脑边缘系统产生刺激,并且激励其内心的情感触发,才能促使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兴趣的观念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学生兴趣的匮乏,而是学生经历少、视野窄而产生的迷茫感。所以,学生情感兴趣的产生需要教师通过不同方式的引导,经历了科学文化的洗礼,学生才能获得刺激的反馈,才能促进科学学习兴趣的产生。教师教学可运用多媒体直观、简单的特点,对疑难杂问,进行合理化安排和调整,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例如:1.科教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给定的人体概念,在网上下载了有关于此章教学的视频和图片整合资料,包括身体部分组成的概念图、身体各部位器官的构成,并附上了详细的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虽然较为系统和完整,但对小学生而言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笔者从网上下载的人体结构是动画的方式,随着动画播放模型人体随之转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的形成,在观看视频时笔者随看随问,将知识点和研究重点告诉学生,让学生随着知识点的深入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笔者利用多媒体操作简便和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刺激其感官意识的教学认知课堂,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教育的微洗礼,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知解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主探求、合作学习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既要有自主探究、探索的能力,又要有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学生发展才可以长久。高效教学的关键是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要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理念,引导他们对科学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也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合理的自主研究下,与他人沟通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教师不断引导的基础上;科学探究的动力产生于学生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教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总结和思考问题存在的原因,带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动物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课题探讨中,笔者依据教材给定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观察青蛙的身体特点,然后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判断给定问题的答案,自己思考和自主探究总结。在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后,笔者又让学生之间交换总结的问题和答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探讨,在交流中改进其探究方法中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过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情感。

三、生活为本,观察实践

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从而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学生灌输科学生活的生活理念。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小学生的阅历较浅,观察实践能力应基于小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能力之上。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是优势,但对于包罗万象的科学探究而言,着实微不足道,所以教学要注重学生以生活为本,观察和实践科学,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例如:《音高的变化》教学中,笔者带了教材中所提到的钢尺,并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尺子运动的幅度和发生声音的强弱,记录和总结之间的比例关系。发出声音的物体在学生生活中显而易见,声音的存在造就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教学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与之相同概念的物体,自主观察实践和记录。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探索科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科学素养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时代性发展的根本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客观的改变教学观念,认真构思和编排科学教学方案,才能促进小学科学的高效教学。

作者:刘跃成 单位:安化县东坪镇吴合完小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