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加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不断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加强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
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在合理选用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在小学实验课堂的教学中,选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将实验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神奇的叶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寻找不同的树叶,并进行实验和研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实验的材料,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整理实验器材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养成在试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不进行整理就直接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予以及时的指正,坚持教会每个学生进行实验器材的整理。
三、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方法
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增加实验课堂的生动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借助影音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实验内容,在提升学生对实验内容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常见的动物》的实验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播放蚯蚓的生活视频,以及吃食物的具体表现,让学生能够亲眼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主动性,为提高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四、安排合理的科学实验分组
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通过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帮学生实现共同进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验任务的不同,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合理进行分组,并定期对分组的学生进行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其中还需要特别关注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在团结有爱的实验氛围中实现共同努力和进步,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五、保证充足的科学实验时间要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要为实验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理念,要在明确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在充裕的时间中进行操作,更加深刻体会到实验的乐趣,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从而明显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在进行《怎样控制电路》的实验教学时,在正确示范实验过程之后,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行教学,那么留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会很少,再加上实验比较复杂,学生很难保证一次就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结束教学,那么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实验的内容,同时也无法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实验时间,并且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必要的帮助,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实验的技巧,从而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增强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提供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和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方法,以及安排合理的科学实验分组和保证充足的科学实验时间,多管齐下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陈远慧 单位:重庆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探究
科学作为小学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科学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组织多样探究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各种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参与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到不同的物体具有自己不同的发声方式,所以他们就会更加关注物体在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点。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寻找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点”进行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让物体发声的实验,然后提出问题:关注物体发声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总结这种现象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实践和仔细观察发现:物体发声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而且这种“动”是一种快速的往复运动。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告知学生:“这种快速的往复运动,在科学上叫作振动”,学生由此深刻理解了振动的概念。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化与拓展,逐步推动了科学概念的形成与构建。例如,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已经获得了“振动是物体发声的基本原理”这一客观事实,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在这一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反证法进行验证:在物体不产生振动的情况下,还能发出声音吗?经过学生的深入探究,如果物体没有振动,是不会发声的。只有学生亲自经历探究过程,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形成完整的概念表象。
二、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索
总结我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启蒙家刘默耕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儿童念书,也不再是一味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传授知识,而是要为儿童的学习认知精心设计所学知识所必需的‘有结构的材料’”。而“有结构的材料”指的是教师针对教学素材进行选择性重组,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认知水平为目的的方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不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要具有探索性与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归纳总结,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磁铁”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虽然磁铁的基本特质是吸铁性,但是并不等于磁铁只能吸铁,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内涵,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作业:事先准备铁钉、纸片、木块、铜丝、铝丝、硬币等探究材料,课堂上先指导学生认识以上材料的不同特点,然后开始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探究学生发现:磁铁能够吸住铁钉、硬币等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描述不同材料的合成元素,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磁铁能吸铁,但并不是只能吸铁。
三、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围绕“如何探究空气占有空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经过学生的努力探究,有的小组设计了“冷热空气演示装置”,利用装置演示充分证明了空气占有空间这一客观事实。这一装置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便于操作等优势作用,不但安全环保,而且实验效果明显,值得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推广。制作方法如下:利用废金属条或木条制作杠杆平衡支架,在支架两侧距离中轴相等位置用输液软管悬挂两个一样的易拉罐,保留输液软管的控制开关,同时准备一个酒精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点燃酒精灯给一侧的易拉罐加热,此时发现杠杆不再平衡,这样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直观呈现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不同的方案,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获得预期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鼓励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探究科学
作为科学教师,要善于探究创新,活用教材,充分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秘、利用、改造、保护等行为,引导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加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意识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现行的科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往往在科学课堂上,才带来准备好的教具和材料,学生无法在课前和课后观察实验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科学一角”,在此放置某一种动物和植物的标本,如:花草、蚕、蝌蚪、蚯蚓、蜗牛等,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还可以在教室中开辟“种植园地”,鼓励学生从家里带来植物进行培植,让学生伴随植物的生长而丰富自己的视野。实际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应用,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努力,不断探究,不断创新,就会让科学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结语
总之,作为小学科学老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思想,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
作者:李胜伦 单位:重庆彭水县新场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从娃娃抓起,而传统小学理论知识教学只注重知识结构环节,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足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不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进程。而小学实验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实验是学生了解科学、体会科学之美为数不多的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各个学校应当给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充分的重视,开展好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拓宽学生和科学近距离接触的途径。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启发,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要剖析一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1.提升理论教学质量
意识是由实践决定的,课本理论属于意识,而科学实验恰恰属于实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未知的理论,在实践中认识真理。同时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课本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这对于理论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2.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传统的理论教学单纯强调知识的接受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将学生束缚于理论的牢笼中,失去了思维的自由。而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和咨询老师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和传统理论教学相反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已知理论的限制,学生能够通过发散性思维,构想出无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实验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学生自始至终都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理论教学中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逐渐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形形色色的实验和枯燥的理论相比,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吸引力,对于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小学生来说,探究性强、内容丰富的实验显然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升科学实验设计质量
科学实验的设计是整个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决定着科学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教师在科学实验设计过程中,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并存。首先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小学生对自身保护能力较弱,对一些有害物品的认识不够,如果实验设计安全性不够,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安全性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设计时,应当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期,这个阶段形成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其一生,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当保证实验步骤的规范性,让学生在一步一步规范的操作中,体会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最后还应当注意实验设计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收获对学习的热情,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受到年龄的限制普遍较低,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如果过于抽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没有生活的经历作为基础,学生将很难理解相关知识。小学生潜意识倾向于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以达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目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理解生活的倾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认识物体形状》的教学中,应当在使用教学模具让学生认识基本的物体形状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家中搜集和教学模具相似形状的包装盒以及无害废弃物。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形状的定义,还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明白:原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广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3.给每个学生动手机会,提升学生参与度
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而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是整个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离开了动手实践,所有的教学目的和意义都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验,亲自动手实践,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动手实践的机会。但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让学生逐个完成动手操作,教学时间会无法保证,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实验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团结协作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分组法能够提升学生实验完成效率,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结论
小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给予学生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养成严谨的思维均大有裨益。因此,学校应当充分重视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改变我国目前存在的科学实验教学边缘化的现状,更好地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杨育生 单位:甘肃静宁县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科学课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而提出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教与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落实课后延伸探究以及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融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一体的学科,对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教给学生,而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但是经过对多所小学实地考察发现,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中,由于时间紧、空间有限,教师占了主体地位,学生不能动手探究,课堂变得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引起了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既然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自教育部颁布《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我国小学科学迎来了发展时期。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关于小学科学的教材体系和教法体系开始形成并逐步完善。但时至今日,科学课的处境仍旧不容乐观:专业化的教师培养才能造就专业化的科学教师队伍,但是科学教师的专业来源多样,专业知识不强;课时分配较少,难以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设施配备不齐,实验难以顺利开展;评价制度不完善,教师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与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课程。但是很多老师,甚至是科学老师自己都先入为主地把科学课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以为只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就足够了,根本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授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科学课不作为平时考试的科目和小升初考试的科目,即便学生刚开始很有兴趣,但是课外补习班和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学科学,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认为科学不重要,以至于在科学课堂上要么学语文或数学,要么当作放松课,结果什么也没学着。所以,更新老师教的观念和学生学的观念刻不容缓。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也将会显示出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①自制教具,得心应手李正道博士曾经说过:“自制的教具,永远比买的好。”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会使学生主动获得准确直观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制教具来充实实验教学的“能量”,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还能启发学生在课下勇于探索和创作,使学生把所学科学知识付诸实践,间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②团队合作,科学园地班级是学生在学校待得最多的地方,结合班级的板报工作来开展科学园地,鼓励学生搜集与科学相关的知识,可以无形中增加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机会。另外,他们在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绘制板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分工合作。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①鼓励质疑问难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置惑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②开设创客课堂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发展。创客也就是把创新的想法变成现实的地方。开设科学课的创客课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头脑风暴,打开思维,产生新的点子,然后和伙伴运用器材去创作,把点子变成现实,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落实课后延伸探究
探究的过程是不分时间和地点的,科学课下课了,但是探究还在继续,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探究,培养学生课下高效率的自我学习能力。
5.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评价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评价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论
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期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作者:赵爱娟 秦会安 郭宏旭 单位:河南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