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教师指导学生的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首先把我选定的题目作出粗浅的介定和肢解。什么是探究,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开展的各种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务项活动都是探究,它的起源,我认为是“人类的生活”。什么是科学探究,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1)是科学探究活动;(2)是科学探究技能。正确认识“有效”和“无效”的探究,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无论你的教学水平多高,教学预设多么周密,教学手段多么先进,只要你的教学思想有误,教学理念偏颇,学生受到的教育都是无效的;另外,你的教学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不高;其次你带领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不是从生活中来,不是源于学生对生活的基本认识,探究到最后也不能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你的探究也是无效的探究。我再来说说“指导”和“引导”的问题,对于科学课堂我一直坚持“指导”,拒绝“引导”反对“诱导”。
我将在科学课前、课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明示”、“暗示”,介定为是“错误诱导”。我对“引导”的理解是,学生走在教师事先设定的“探究旅途”中,途中既没有“雪山”也没有“草地”,途中既没有“荆棘”也没有“沼泽地”。我对“指导”的理解是,当学生走到多种叉道口,如何选择一条既便捷,又安全的“探究路径”,教师给予启示;当学生的探究偏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教师及时点拨;当学生逼近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而又无法揭开科学神秘的面纱时,需要教师贡献自己的肩膀。这就不难看出单从方位上看:“引导”师傅在前,徒弟在后,“指导”学生在前,教师在后。针对我们农村学校实际、教师现状,学生情况,我认为科学课不是简单地陈述概念和揭示自然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找到研究自然、发现自然规律的方法和途径。而要落实这一目标,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探究就显尤为重要。
1努力做到让问题成为“有效探究”的起点
“思源于疑”。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问题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从自然现象中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不同,产生的问题就不同。问题多多,但真正有研究价值的有多少,问题多多,但真正让学生自主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很少;问题多多,真正让学生自主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该问题能在40分钟的时间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少之又少。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与设计,通过教师精心创设与安排,让学生的问题真正站在“有效探究”的起点,我说你是一位有本事的教师。
1.1紧紧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例如研究《水的表面张力》,向盛满水的烧杯中投放回形针,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马上会提出自己的猜想。
1.2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发思考,提出问题。例如研究《摆的秘密》,你认为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教师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方便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出示部分鸟在天空中飞翔的背景,其中突出闪现一例蝙蝠,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说出:它是什么?我们应当通过多层次的开发,多角度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提出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下一步实施有效探究奠定基础,从而由“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
2紧紧围绕探究主题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探究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定准探究目标,需要学生努力做到三动脑,即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中要动脑,动手之后,还动脑。还需要教师最后的有效点拨。
2.1教师确定探究目标。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必须做出合理、有效的筛选、梳理,师生达成一致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这里要求教师们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扶”与“放”的关系,牵手太多,放手太少,没有自主探究。探究的“热情”与“深度”的关系,往往我们课上有温度而缺乏探究的深度。材料呈现的“时机”与探究的“步子”之间的关系,针对探究目标,我还是赞同,探究适宜小步子,材料呈现要适时,不能一鼓脑儿全部呈现给孩子避免探究目标的转移,性趣的干预等。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教师要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扎扎实实搞研究,避免花里哨。
2.2鼓励学生“三动脑”(1)为避免学生盲目瞎玩,拿到材料后让学生先动脑思考。我的研究问题是什么,我打算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玩,这中间我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待各项都清楚后学生再动手。(动手之前先动脑)(2)学生经过一定思考过程后条整好操作程序开始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需要做记录的还要做好记录,其中仔细观察非常重要,做好记录记录也很重要,在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及时调整实验方案,这就需要孩子动脑思考,否则整个实验陷于瘫痪。观察时的动脑,记录时的动脑,调整方案的动脑,总之动手之中要动脑。(3)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完成实验后,再根据自己的观察,以及实验中对记录数据的整理分析,做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交流、争论,分析等都是需要动脑思考、发生思维的碰撞,因此动手之后更要动脑就显得尤其重要。
2.3教师的有效点拨。学生经过实验、交流,汇报这三个层序后,特别是到了得出结论的时候,是我们教师最着急的时候。为什么,因为学生总是答不到“点子”上。别忘了,每个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千锤百炼的结果,如果小学生都能够在40分钟内得出这么伟大的结论的话,我想我们的中学生就能研究“神九、神十”了。结论这部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得出来,不要从你嘴里告诉他,这大家都已经形成共识了,关键是结论的规范性,这就要需要教师的指导了,这就看你教师的功底了。学生表达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只要不是错误,我们进行有效指导,把学生逼近目标,因此说该讲得还是要讲,该指导的还要指导,少一句都不行。但我们还要反对追求惟一标准答案,提倡多种合理答案。让科学的课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科学课充满着乐趣,激荡着灵性,散发着光彩,彰显着神奇。作为科学课教师,我们要用心智、汗水、热情浇灌这朵奇葩,让她在我们生命的百花园中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作者:孔凡涛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观音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