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分析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减负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而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在时代高速发展下的思索。什么是“有效”呢?我想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者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争取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得到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所有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摆在我们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学生学习的兴趣普遍较高。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引领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建构寓教于乐、活中求实、灵活机制、实效检验的课堂机制,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课堂的起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实验验证、交流表达等过程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首要条件。在科学课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乐此不倦地进行钻研。如教学《电铃响丁当》一课时,我先演示制作电磁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感知的形象信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装置,知道了电磁铁的基本构造是线圈和铁芯,当学生看到:通电时,电磁铁吸起了小铁钉;断电时,小铁钉掉下来了。这就像魔术一样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分组制作、实验之后,有学生惊奇地发现:“我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少,他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多,我周围每个同学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小铁钉数量都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出,整个教室沸腾了。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去思考,产生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急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优化提问策略———有效课堂的基础

精彩的提问激发灵动的课堂。恰当的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的提问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科学课堂上,教学有效的基础之一就是恰到好处的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讲究策略的:第一,问题要准确,即问题一定要用词准确,表达清楚,要使用学生能听明白的词语,不要高深莫测,让学生听后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第二,问题要具体,也就是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切忌模棱两可。如《磁铁的力量》一课,探究磁铁能吸铁的性质时,我让各组学生拿磁铁去接近桌子上的钉子、纸、大头针、橡皮等物体,先让他们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再让他们讨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样,他们很轻松地归纳出:磁铁能吸铁。在做磁铁两端吸铁多的实验前,如果只说“用磁铁去接近大头针,看看哪个地方吸的大头针最多”,学生就会“无从下手”。我在指导时强调用磁铁的“各个部分”去接近大头针,这时学生就由“无从下手”转变到“该从哪里下手”“如何去做”的有序实验操作上来。他们充分调动手、脑、口等,积极行动起来,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在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培养探究能力———有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有兴趣的问题开始。在科学课教学中,我经常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既感到熟悉而又不能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解决,这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这时学生就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心理状态时,通过启发、点拨,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新知识。如《电铃响丁当》一课,在分组制作电磁铁之后,我提问:“既然你们制作的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不同,那么,你认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踊跃发言,这时我告诉自己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地猜想,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得出的,我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我决不暗示。经过各小组的讨论,学生想到了两个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线圈的匝数、串联电池的节数,对每种想法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实验,最后总结出“电磁铁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的规律。这时,有学生提问:“电磁铁的磁力大是否与导线的粗细有关呢?”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粗细有关。另一种认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导线粗细无关。学生意见不一,各说各的理,于是我发给学生粗细不同的导线,让他们亲自实验,每个小组互相启发,积极讨论,得出了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的粗细有关,导线越粗,磁力越大;反之,磁力越小。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学生任何有创造性的表现和异想天开的想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这种猜想———探究———验证的方法很有挑战性、刺激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对科学的感悟。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

作者:秦艳君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渝东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