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认知发展还处在容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15到20分钟左右,所以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堂的载体,在科学课程中是主体,而活动要探究就要有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就是纸上谈兵,那么材料该如何选择,如何运用将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情况。本文将从材料在选择和利用过程中的代表性、侧重性、方便性和结构性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利用材料把控课堂。研究背景法国科学家在推进小学科学教育改革项目时常引用这样几句话:“你听,你忘记(Youhear,youforget);你看,你记得(Yousee,youremember);你做,你学会(Youdo,youcould)”。这几句话,道出了世界各国小学自然(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探究,倡导在“玩”中学科学。经过长期的实践,世界各国对小学自然(科学)教育的改革达成共识,强调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探究需要材料为载体,而材料的选择与利用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材料多而杂,缺乏代表性;材料关注点多,缺乏侧重性;材料太过复杂,不易得,缺乏方便性;材料呈现时机不当,缺乏结构性。如何对上述方面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对材料灵活地选择并生动运用,让探究更有效地进行,有以下几个策略。
一、材料的代表性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所用材料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数量是否足够,种类是否多样,是否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以确保获得丰富的信息,达到预期的目标。如在《昆虫》一课中,关于昆虫翅膀的数量是一个不定数,有的昆虫有两对翅膀,如蜻蜓;有的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蝉;有的昆虫甚至没有翅膀,如大部分的蚂蚁。为了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我安排了给小动物找翅膀、贴翅膀的环节。在原有的准备材料中有多种昆虫、多种翅膀。在第一次的实践中,学生在昆虫翅膀和昆虫身体的对应上就出现了问题,明明是蝉的翅膀,可能就贴到了蜻蜓的身体上,这让我很惊讶。但是转念一想,可能是我的材料选择出了问题。于是第二次的时候,我事先在投影仪上进行全班对于昆虫身体以及昆虫翅膀的配对观察,并且只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蜻蜓和蝉两种小动物。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有时候不能一下子将所有的方面,所有的可能性都一股脑儿没有代表性地全都展现给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混乱。所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初步认知,之后在这样清楚的初步认知基础上再进行多角度、多样化的知识体系架构。
二、材料的侧重性
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探究活动本身的需要和侧重点,又要充分考虑到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有所侧重。如在小学《自然》牛津版第一册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中,关于《昆虫》一课,在使用昆虫标本之前,学生们先对昆虫具有触角、翅膀、足这些部位有了大致的了解,关于昆虫触角、翅膀的数量也已经在其他活动中有所了解和涉及,而关于昆虫都有三对足这一共性却还没有实际体验观察。因为昆虫标本这个材料本身可以观察的点有很多,如果就这样让学生观察,学生的观察往往是无序的,没有针对性,这样的一轮观察效果很低,所以在使用昆虫标本时,学生主要对于昆虫标本中这些小动物足的数量进行仔细观察,有所侧重。
三、材料的方便性
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时候不需要非常复杂,有时候就地取材的探究材料能更方便、更直观地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如在小学《自然》第一册第七单元冬天中,关于《冬季的保暖》这一课中,想让学生体会到密封的空气能保暖,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先在告知学生用O型嘴统一吹起的前提下,先让学生向手心吹气,感知手心的温度,随后学生用双手镂空捂住嘴吹起,再次感知手心的温度。两次活动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什么用同样的方式吹气,手的温度前者感到凉,后者感到暖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前者的空气是流动的,后者的空气是相对密封的。在这样的一个探究活动中,材料是就地取材的,而且对小学生而言,五官的感知是最直观且最能切身体验的。这个探究活动虽然没有用温度计测出实际的具体温度,但是学生自己感知了,并且能很自然地进行体验和分析。在课后,孩子们也会自己再一次进行尝试。上下课铃声本身不是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四、材料的结构性
所谓材料的结构就是材料的种类、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探究活动材料能够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但不能确保科学探究的高效,材料呈现的次序性、呈现的方式等同样重要,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探究材料对课堂来说是极大的助力,但也恰恰是课堂最大的干扰,如何将材料更好地呈现?以怎样的顺序呈现?准备好的材料是放在学生手中还是放在老师那里?这些都是极大的干扰因素。在《植物的根》中,教师为学生们准备了四种植物来便于学生观察植物根的形态,但是孩子们的观察是无序的,没有针对性,所以在正式观察之前要对学生观察的点进行适当的指导,但是如果教师先以“你们桌上有四株植物”开头,学生的注意力必将全数转移到桌上的植物上,而对于老师接下来的话已经忽略殆尽,而如果改成“老师这边有四株植物”并进行有效投影,全班同学先进行粗略的观察,并加以适当指导,然后再将观察物放到学生桌上的材料上,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们会因为教师对于材料的有序呈现、时机的把握而进行有序、有效观察。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材料本身代表着老师的指导思维,材料的出示隐喻着思维的层次性。小学课堂是以活动组建的课堂,以学生实践为主体,而教师在准备时要思考我们怎么用材料去驾驭孩子的思维。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会用许多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其实孩子们对于科学探究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材料的准备和设计上多下功夫,学生探究就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错落有致,起到引起思维激发和加强动手实践的作用。假若如此,那么短时间的影响是对这一堂课的兴趣,长时间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作者:陆天爱 单位:上海市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