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际关系的学校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技巧缺陷
就目前状况来看,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高中和高考的压力,在校时间以学习为主,缺乏人际交往的实践锻炼。因此,进入大学后,很多人不知所措。大学生交往的技巧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语言缺陷。在大学校园里,有的同学说话夹枪带棒,尖酸刻薄,或者冷言冷语,冷嘲热讽,这些言辞常会引起他人反感,从而产生冲突。其次,交往礼仪缺失。人与人之间应以礼相待。[1]“爱人者,人恒爱之”,礼仪应是相互的。有些同学却毫不礼貌,对礼仪而严。除此之外,大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人不可能完美,那也不会一无是处。我们倘若能发现他人的“美”,又怎会轻易产生冲突呢?
二、加强学校教育对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
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栖息地”,精神家园意味着学生在校园里有家的感觉,校园人际关系如同“家人般”的关系一样,这是一种源于“家人”并超越于“家人”的人际交往关系。[2]因此,处理好校园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学校是“家”的所在,那么,校方领导和各级教师就应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他们有权利和义务去改善校园人际关系,使其回归到精神性、向善性和去功利性[2]的轨道上来,重塑校园人际的纯洁性和友爱性。学校教育的强制性和潜移默化性也有利于其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交往技能、技巧,纠正认知偏差和归因错误,从课内到课外,从集体辅导到个别教育,从而人实现人际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人际冲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友好的交友环境和和谐的学习氛围。重构校园人际关系具有基础和救赎性意义和价值,[2]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认可,是学校给社会的一个最美好的承诺。
三、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协调的教育策略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佳,甚至升级为人际冲突,并不是毫无办法而言的,而是需要校方高度重视,聚各级教师的力量热忱的投入到改善人际关系的事业中去。
(一)文化课上传授技能、经验与开展人际交往课程相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消除心理疾病和一定程度上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才。而当今人际关系不和谐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将人际交往教育设置成为一门课程,重点突出冲突应对措施,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单一的课程说教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应在日常文化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加以指导,例如,注重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定位;采用“同理心”教育,引导学生想别人所想,而不只是记一人之利;教师也应提高个人修养,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出来的方式将直接以信息的形式投射到学生心中,并加以无意识模仿。
(二)课内技能学习与课外实践锻炼相衔接一方面,学校应开展各种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应使学生学会技能和技巧和应对策略得到实践的论证,得到一种精神上和知识上的升华。学校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社会,放开眼界,建立起“全方位,开放式,知行统一”的教育实践机制。[3]
(三)提前预防教育和“对症下药”教育相协调提前预防教育主要采取一种集体教育的模式,以人际交往课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还包括意志力训练,自制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等。“对症下药”教育则直面人际冲突,常采用个别辅导的形式,对学生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说出其弊害,劝诱其改正。必要时,还需要心理咨询师的配合和监督。不管是何种教育方式,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热忱的关注和爱,我们称之为“教育爱”[2]教育爱是给予责任和理性的化身,意味着尊重和牺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
作者:刘丽韩小凡安慧敏刘媛媛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12级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