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资源共享的学校教育论文范文

资源共享的学校教育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资源共享的学校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资源共享的学校教育论文

一、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1.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活动过程中要耗费一定的空间、设施等资源条件。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较以前有大幅的增加,但相比需求来说,投入的量还是很小的,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的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去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488.2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4.30%,比上年的4.28%增加了0.02个百分点。虽然总量有所增加,但对于庞大的需求来说捉襟见肘。自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走上了大幅度扩招之路,为了满足扩招的需求,许多高校都纷纷建设新校区,都利用银行贷款筹措资金导致债台高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严重。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2.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布不均衡。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非均衡发展政策,国家大部分教育资源都流向“重点大学”,如“985”和“211”学校,这种政策一方面造就了具有“顶端优势”的知名高校,但是却导致大量的普通高校所获得的教育资源很少,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健全、教育经费的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均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这类高校的发展前景。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仅“重点”与“普通”大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量的地方高校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的地方高等教育主要由省级政府管理出资,而各省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条件发展不均衡。据资料27.38%的高校政府拨款难以到位[3]。

3.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利用率不高。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一个严酷现实就是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等浪费现象比比皆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共存,原本就缺乏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大量价格高昂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机率低,甚至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据教育部统计,我国高校的仪器设备有20%处于完全闲置状态,高校拥有的贵重精密分析仪器,其价值不菲,但使用时间少,这些直接降低了教育投资的效益[1],因此,如何使普通高校或地方高校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充足的教育资源,需政府及高校共同努力。要合理配置高校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众所周知,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主体,由省一级政府统筹协调、投资建设,因此,在省的范围内,突破校际间的约束,将稀有的高校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共用,实现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是可行的,这也是目前学界的共识。

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

1.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意识的培养。要彻底转变过去高校发展“单兵作战”的状态,树立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不仅节约经费支出,同时也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共享就意味着失去。要彻底转变这种观念,认识到共享是一种互利,是合作与共赢。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不单单只有“强强联合”,只要有需求和供给,共享就可以实现。各高校如果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促进优质资源开放,让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流动的活水,这无疑会提升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共享不是无偿的,这也是保证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激发资源提供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提供资源的高校可以通过收费来弥补共享资源所造成的损失或损耗、维修等费用,参与共享的高校或个体都会从中受益,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这样既节约了教育资源,解决了资源短缺的局面,同时又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重复设置,这不失为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一种策略。教育资源的共享不仅局限于网络电子信息资源、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等,而且包括科研仪器设备、教师等人力资源及优质课程资源等与培养学生有关的资源的共享。

2.建立并加强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部门所有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高校根据不同的主管部门归属于不同的“阵营”,它们之间互相竞争、排斥,“内耗”过多,缺乏有效地合作与共享。因此,要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打破教育资源的部门所有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在不同高校之间共享,避免资源的分散和重复建设,促进新增资源的整合,优势互补,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校资源可以实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教育资源在归属不变的前提下,配置资源的利用,使资源真正流动起来。各学校要提供条件,为教育资源的校际流动扫清障碍,如实施灵活的人事聘任、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及校际共享。各高校要努力实现电子信息平台的对接与互联,提高数据库的兼容性,实现高校之间各类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用等。打破各高校在科研仪器设备资源之间的壁垒;课程资源方面,实现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制定学分转换机制等,为高校之间课程资源的共享创造可能性。

3.政府要落实并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要推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转变政府的角色,变决定作用为引导作用,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使高校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利益因素会使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需要去寻求或提供资源共享,承担因为共享而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政府要提供财政支持,在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政府主要扮演了资源供给者的角色,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来扶持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包括国家继续对现有资源共享平台的投入,如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文献保障体系等。地方政府也要针对本区域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行为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为区域搭建共享平台等。

4.建立健全教育资源产权明晰机制。教育资源的产权不明晰是制约当前我国高校资源共享实现的主要障碍。产权模糊的现象普遍存在。公立高校的资源在法律上明确归国家所有,由国家来实际承担对教育资源的管理职责,这样造成产权主体不明,责任不明,使教育资源成为无主的资源,谁都可能去占有并利用并从中受益,而没有人去维护、保护。主体明确,会促使主体对这些资源负责,考虑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闲置率,以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所以,教育资源产权的明晰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5.建立和完善有偿共享机制。高校没有建立稳定的、标准的收费机制是导致大量教育资源不愿意或不能共享的主要原因。要激发拥有教育资源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参与共享的各方都能得到利益,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偿共享机制。首先要制定统一、合理、公平的收费标准并规范收费行为,防止乱收费现象的产生。同时要建立收费监督机制,所收费用应主要用于资源本身的维修、开发、购置新资源及支付资源管理者的劳务费等。要将收费标准上报主管部门备案。同时要防止高校为了创收而压缩甚至剥夺该资源服务本校师生的时间和质量,而将主要力量面向市场,这样就舍本逐末了。也可以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于资源利用率高、效率好的学校给予奖励,共享效果不好的学校则相应的削减资源投入等。

6.完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将资源共享纳入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将资源的数量作为教育评价的指标之外,还应将资源的利用情况、共享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拥有教育资源数量多且利用好的得分要高,如果拥有的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评价就低。将学校利用已有的资源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作为考核指标。并以此作为政府对于该校投入的衡量标准。

作者:谷素华任涛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北京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