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范文

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与高校素质教育

一、传统文化对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传统文化散发着思想的光辉,蕴含着人类的人文精华,表现着高尚的情怀节操,体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爱好。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实践的高级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使学校和学生过于重视专业课和实践课,重视理科知识而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广博深邃,富有哲理性,注重人的道德修养,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仁者爱人”是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除此之外,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精神等都是至今仍值得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民族精神在《周易大传》中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教育担负着创新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具有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素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许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良好的人文精神。历史上很多为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都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有着高超的小提琴造诣,从音乐中他得到很多灵感,大大推进科学研究。苏步青、华罗庚等既是数学家,也是诗人,更是道德超群的优秀学者。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等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成才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积累人文知识,提升人文素质,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培养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增强创新灵感,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人为生活奔波,为利益拼搏。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享乐至上的思想。要纠正学生的价值观,有必要重视传统文化,继承“天人合一”的传统,继承传统儒家文化追求“内圣外贤”理想人格的传统,追求“人格和谐”,提高人文素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充分利用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来自经典,以文学作品为主体,兼顾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凝结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修养。

(一)整合教材,精选内容

高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对教材内容做出取舍。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按不同时代或不同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讲,使学生领略到作品丰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艺术性和高超的技巧性,进而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方法,拓宽视野

高职语文的教学要有别于中学的教学方式。中学阶段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语文教学侧重于工具性,免不了题海战术、应试策略。教师备课围绕着考试进行。高职语文教学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辨别文学的趣味,领悟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但是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与中学教学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让学生闻而生厌。

(三)关心社会,关注生活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各类体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教师应注意将有关的文化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个体思考,生活感悟有机渗透,把课堂延伸到生活,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文本材料与社会生活的对话。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文化、思想层面上关注社会和生活,有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内化。如在介绍老庄和谐思想时,结合现实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得到感悟,以传递人文思想。

(四)加强教学,陶冶情操

中国优秀古典文学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坚强和乐观是古典文学的基调,也是古代文人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古典文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重塑人文精神。如屈原的“独立不迁”和“上下求索”的精神,李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及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精神境界和坚强乐观的态度,激励人们奋进不缀。发挥古典文学作品文的作用,就是通过诸如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文鉴赏等课程,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一个寓教于乐,寓抽象于形象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它的潜移默化作用,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坚固持久的人文精神。因此,开设古典文学教育要求教师传递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人文精神,并使之深人学生心灵,成为其人格精神的一部分,而不能仅局限于诗、词、文的趣味欣赏。

(五)寓教于乐,激发机智

语文课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说教”,这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扩展视野,增长见识,激发机智,使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除了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外,还应采用多种灵活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如辩论、演讲、讨论、情景剧表演、走进大自然及社会等。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在“乐学”中提高人文素质。

(六)改革考评,正确导向

必须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目前,很多学校考试还是沿用中小学的闭卷考试形式,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核,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题目很少,而且“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可以考虑课将平时考核和试卷考试相结合,考核和考试的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考核以听课笔记、读书心得、写作实践等作为考核内容,着重于学生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评价为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