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然而,学前教育一度被认为是非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意识淡薄,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投入的力度,但是这种“欠账式发展”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仍然滞后于其他教育阶段,且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面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政府财政如何承担这份责任呢?本文在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上,分析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投入程度,通过对现实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政府财政应当承担的责任。
1政府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1.1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合理性
1.1.1学前教育的正外部性外部性是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它指一个经济主体在其经济活动中对其他方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并不是由经济主体获得或承担,便产生了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其他方在经济活动中获益。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学前教育不仅促进儿童自身的发展,更是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收益。在早期从事教育成本与效益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PerryPreschoolPro-gramStudy),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学前教育对儿童自身、他人、社会的发展具有全面而长远的影响。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是在1962年到1965年间对123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进行的近4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对实验儿童进行1~2年的高瞻-佩里早期教育方案,并从学业成就、经济状况、犯罪率、家庭关系和健康5个方面进行考察。最终实验表明,幼儿早期教育投资是一种最省钱、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其中对社会的回报率高达1:12.9。同时,来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论证了类似结论的正确性。政府财政支持不仅因为学前教育的强正外部性,更是因为正外部性这一特点而导致的个人投资不足。因为这类投资在给当事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其他方带来收益,当事人只能根据自身的收益确认投资水平,而这个投资水平一定低于社会最优投资水平。[1]政府财政应该弥补面对个人投资与社会最优投资水平的差距。
1.1.2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我国学前教育阶段虽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但是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类教育产品,其很强的正外部性及外部性导致的投资不足决定学前教育需要政府投入弥补,这使得学前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同时,学前教育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在学前教育市场上,幼儿园优质的硬件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等因素会吸引家长为此付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获得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必然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获得优质资源,这说明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2]学前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中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甚至会带来诸多问题,有的家长为争一个优质幼儿园名额,彻夜排队;有的家长为获得优质教育,不惜高额代价;而有的幼儿园却无人问津,举步维艰。政府应该是打破这种局面的责任主体。
1.2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1.2.1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要求学前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对我国学前教育责任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我国早期的学前教育被认为是家庭责任,主要由母亲承担教育责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工明细化,妇女就业岗位增多,在权衡培育子女与就业的利益天平时,学前教育机构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应运而生,促使学前教育由家庭走向社会。1904年,中国第一部近代学制———“癸卯学制”,首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并将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蒙养院”。这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的设立,拉开了学前教育由家庭责任逐步向公共责任过渡的序幕。[3]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脚步加快,对学前教育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由谁承担起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责任?应从国家法律层面赋予政府责任。
1.2.2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基于对学前教育正外部性及重要性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事业,许多国家将普及学前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主要目标。在1999年,OECD会议报告中指出学前教育是“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4]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首届“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更是从“筑建国家财富”高度肯定了学前教育的作用,并对政府是学前教育主要责任人达成一致意见。政府财政支持学前教育是国家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最好的体现。在19世纪后半叶,法国开始实施全民免费学前教育。2010年,美国、英国、OECD国家平均公共学前教育投入中公共投入占总投入的比值分别达到72%、100%、81.03%。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大力投入,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5]而我国2010年公共投入仅占总投入的33.56%,反而是家庭投入占较大比重。因此,我国政府财政应加大力度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1.2.3弥补学前教育市场缺陷学前教育市场主体与其他商品市场主体一样,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市场信息。在学前教育市场上,作为信息贫乏方的家长面对信息充足的幼儿机构表现出来的宣传无法做出理性判断,即使支付昂贵的费用也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优质教育。[6]学前教育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社会公平等缺陷,必须发挥政府在学前教育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学前教育市场的缺陷。
2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程度的国际比较
政府对学前教育承担的财政责任主要是指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保障责任,[7]通俗地讲,就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保障学前教育的有序发展。政府如何履行对学前教育的财政责任,就必须讨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程度。学前教育投入既包括公共财政投入,也包括私人投入。而政府作为发展学前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该给予学前教育何种程度的支持,政府财政投入程度如何界定?
2.1国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程度世界各国对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表1所示,2010年OECD国家学前教育总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值达0.58%,在各级教育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达9.21%,而公共投入占学前教育投入的比重平均值更是高达81.03%,并且大部分国家公共投入所占比重都高于80%,可以看出大部分国家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力度大、程度高。
2.2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程度反观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程度,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表2所示,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指标反映的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国家财政的投入程度,从2007-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其总投入的比例逐年升高,且比例保持在60%以上,在2010年其比例反而降低到33.56%,2011年比例达40.81%,其比例在2010年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在2010年加大了对学前教育领域的总投入,但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加幅度小于总投入的增加幅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强,但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程度并不是逐年提高的。再看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指标,从2007年到2011年由1.24%不断增加到2.24%,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这一指标表明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但仍然是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更是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3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3.1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总量不足从近5年我国财政投入的程度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严重不足。无论是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还是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占学前教育总投入的比重,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差八倍之多。同样是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全民教育发展的“特别优先对象”的人口大国墨西哥,在学前教育领域财政投入力度也远大于中国。2010年墨西哥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各级教育机构的比重以及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占学前教育总投入的比重分别达10.32%、84.38%,而同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仅1.24%,不足墨西哥的十分之一,其财政性经费投入占学前教育总投入的比重也远低于墨西哥。通过对比,更能体现我国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3.2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学前教育机构的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分为: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公办园的比例仅为32%,民办园占68%。我国公共财政资金基本投入到仅占32%的公办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却只能享有微乎其微的财政投入。虽然我国提出了支持普惠性民办园的政策,但没有明确提出投入力度,仍然无法改变公办园占有绝大多数财政投入的现状。与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体制相似的印度,也主要分为公办园和民办园。不同的是,印度公办园所占比例是我国两倍多,并且明确了受财政支持的民办园比例达4%。通过对比,更加显示了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责任缺失,违背了政府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本意。
3.3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由于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主要支持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发达地区城市公办园,而忽视了对偏远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扶持。偏远农村地区缺少公益性的公办园,而民办园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只能靠高收费维持运转,这必然导致贫困弱势群体儿童陷入“没学上”和“上不起”困境。有学者研究统计,西部地区学前3年儿童入学率最低只有10%,而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入学率高达90%。巨大的入学率差距不仅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家长教育观念造成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办幼儿园并没有辐射到偏远弱势地区的儿童。建立公办幼儿园的本意是维护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其目标群体应该是面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弱势儿童群体。而现实中往往是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较优的儿童才能进入公办幼儿园。
4政府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的政策建议
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阶段,政府财政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公平性的必然选择。
4.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的力度政府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应该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体制机制。首先,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实行投资公开化、公平化;其次,设立学前教育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幼儿园危房改造、奖励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标的乡镇、扶持贫困农村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等;第三,建立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的机制。坚持以政府资助为主导,同时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社会捐资的形式筹措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基金,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资金,增强幼儿园持续发展的能力。
4.2支持多元体制下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财政的一大特征是投入机制与办园体制密切相关,即政府基本上只对公办园进行投入。然而占有较大比例的民办幼儿园却得不到政府财政的支持。为了均衡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政府应对各类幼儿园一视同仁,给予财政拨款补贴,使得每个幼儿都能从中受益,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4.3提高薄弱地区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根据农村适龄儿童实际构成,科学规划和调整农村幼儿园布局,加大农村幼儿园建设。同时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对儿童采取的财政补贴经验,采取对弱势地区儿童发放教育券或代金券的形式提高其保障水平。除此之外,提高薄弱地区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也是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通过财政专项的办法,留住优秀的幼儿教师支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
作者:赵磊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