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定向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有研究者提出了向农村定向培养幼儿园师资的思路,且在江西、湖南等地区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探寻一条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高中毕业生的角度出发,设置四种不同的定向培养模式。同时,考虑学制和区域因素的影响,对比分析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倾向性,以期为制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定向培养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方法
根据前期的调研,城市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农村定向培养的倾向性相当低。考虑到研究的成效性问题,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渝中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贵州省贵阳市红花岗区和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的普通中学随机抽取了2012届农村籍高中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7份,剔除无效问卷26份,剩余291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3.14%。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重庆62份(男生29名,女生33名),四川81份(38名男生,43名女生),贵州78份(36名男生,42名女生),甘肃70份(31名男生,39名女生)。本研究确定了四种定向培养模式,也考虑了本科学制与专科学制可能存在的差异,共设置了八个问题来调查西部农村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倾向性选择。模式一:定向农村,且不能调动。该模式在“毕业后包分配就业,但只能在农村乡镇幼儿园工作”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农村高中毕业生在报考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时,是否愿意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模式二:定向农村,且五年后可调动。该模式在“毕业后包分配就业,但必须先在农村乡镇幼儿园工作满五年后才能调动”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农村高中毕业生在报考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时,是否愿意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模式三:定向农村,且免费有补助,但不能调动。该模式在“政府为你缴纳学费并给你每个月发师范生的生活补助,毕业后包分配就业,但只能在农村乡镇幼儿园工作”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农村高中毕业生在报考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时,是否愿意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模式四:定向农村,且免费有补助,五年后可调动。该模式在“政府为你缴纳学费并给你每个月发师范生的生活补助,毕业后包分配就业,但必须先在农村乡镇幼儿园工作满五年后才能调动”的条件下,分别考察农村高中毕业生在报考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时,是否愿意选择报考学前教育专业。每个题目均为单项选择题,提供五个备选项供调查对象选择,分别是“肯定会”、“有可能会”、“不确定”、“可能不会”、“肯定不会”。采用五点计分法进行编码,按此顺序分别记“+1分”、“+0.5分”、“0分”、“-0.5分”、“-1分”。若调查结果为正值,说明学生的报考倾向性为积极的,越趋近于+1,报考的倾向性越大。相反,若调查结果为负值,说明学生的报考倾向性为校级的,越倾向于-1,报考的倾向性越小。若调查结果的值趋近于0,说明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征得调查取样学校同意后,研究者去学校发放问卷或委托调查取样学校的教师发放问卷。采取自愿的原则,让调查对象利用休息或空余时间独立填写问卷。由研究者直接发放的问卷,调查对象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委托调查取样学校的教师发放的问卷,调查对象填写完毕后寄回。根据答题完整性、答案随机性等指标,剔除无效问卷。
二、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工具中所确定的计分原则对回收的291份有效问卷进行计分编码,并采用SPSS13.0forWindow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从总体上考察了农村籍高中毕业生在以上四个模式上的选择倾向性平均值和选择频度。结果表明,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都较低,模式一的平均值为-0.69,模式二的平均值为-0.46,模式三的平均值为-0.41,模式四的平均值为-0.21。除了模式二和模式三之外,其余模式之间的报考倾向性平均值差异显著,分别为tm1-m2=-5.492,p<0.001;tm1-m3=-7.258,p<0.001;tm1-m4=-10.069,p<0.001;tm2-m3=-1.054,p>0.05;tm2-m4=-6.997,p<0.001;tm3-m4=-4.975,p<0.001。从选择频度来看,模式一的否定性选择占63.9%,不确定占9.5%,肯定性选择占26.8%;模式二的否定性选择占54.3%,不确定占14.8%,肯定性选择占30.9%;模式三的否定性选择占52.2%,不确定占13.4%,肯定性选择占34.4%;模式四的否定性选择占45.4%,不确定占14.1%,肯定性选择占40.5%。同样,除了模式二和模式三之外,其余模式之间的选择频次差异也显著,分别为Zm1-m2=-5.122,p<0.001;Zm1-m3=-6.706,p<0.001;Zm1-m4=-8.829,p<0.001;Zm2-m3=-1.601,p>0.05;Zm2-m4=-6.710,p<0.001;Zm3-m4=-4.758,p<0.001。从不同的地区来看,重庆地区和四川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非常低。无论是在哪种定向模式和哪种学制下,他们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倾向性都为负值。相对而言,贵州和甘肃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要高于重庆地区和四川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专科学制还是本科学制,他们在第四种定向培养模式上的报考倾向性都为正值。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重庆地区和四川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要显著低于贵州和甘肃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的报考倾向性。
重庆地区和四川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在报考学前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方面具有相同的规律。对于专科学制,在定向培养模式一与其余三个定向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在定向模式二和定向模式三之间,以及在定向模式三和定向模式四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但是,在定向模式二和定向模式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对于本科学制,定向培养模式四和其余三个定向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此外,这四个定向培养模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学制方面的报考倾向性差异。贵州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与重庆地区和四川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的报考倾向性,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似规律。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本科学制,贵州地区的农村籍高中考生在定向培养模式一和其余三个定向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在模式四上存在显著的学制方面的报考倾向性差异。从甘肃地区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来看,对于专科学制,除了模式一和模式二之间,以及模式三和模式四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之外,其余模式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对于本科学制,仅在模式一和模式二之间、模式一和模式四之间,以及模式三和模式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报考倾向性差异。此外,在模式三上还存在显著的学制方面的报考倾向性差异。
三、启示与结论
有学者曾深刻地指出,“我国教育的问题在农村”。④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问题也在农村。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师资培养模式与培训机制,以及科学保教内容与途径,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十分关注的三大焦点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事业乃至整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幼儿园工作,导致许多地区无法从源头上保障农村幼儿园的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在职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因身份地位无保障、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流失现象相当普遍。再加上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幼儿园在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堪忧。⑤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不高,但是从不同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学制的对比分析结果来看,还是有诸多发现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模式与机制提供重要启示。首先,从模式差异来看,免缴学费、师范生补助、有机会调动,这是吸引西部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模式的关键,表明当前在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的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切实可行的。但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定向培养规模,在省属师范院校也推广实施该定向培养政策,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的财政投入。同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研,使新增的幼儿园教师编制向农村地区倾斜,以保障定向培养的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应有待遇。其次,从地区差异来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模式更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中的贵州和甘肃,相对于四川和重庆,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对于这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籍高中毕业生而言,大学毕业后能够当一名具有教师身份、有稳定收入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四川和重庆作为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改革试验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职业选择更为多元化。相对于其他许多行业的工作而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因而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不高。从学制差异来看,在专科学制中实行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模式,更容易吸引农村籍高中毕业生报考。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大学本科毕业在城市中有诸多的就业机会,去农村幼儿园任教是相当“不划算”的事情;而认为专科毕业去农村地区工作还是值得考虑的,特别是有稳定编制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总体上,农村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比较低,但是仍然有30%~40%的学生选择愿意报考,并且有10%左右的学生持不确定的观望态度。这表明,在西部农村地区实行幼儿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仍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支持强度。农村高中毕业生报考农村学前教育定向培养模式时,会综合考虑就业情况、职业生涯发展趋势、教育成本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在实行向农村定向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现实性与可行性,从报考意愿的角度充分尊重考生的合理诉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不同地区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培养模式的倾向性差别加大,同时在同一模式的不同学制之间农村高中毕业生的报考倾向性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在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时,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搞教育运动;而是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合理措施,选择适当地区和适当的学制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广。(本文作者:苏小玲单位: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