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些年,慕课和翻转课堂引起了我国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看,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在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知识的掌握、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等方面都有其优势。但是翻转课堂有着特定的程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特定任务,因此,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的成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此师生才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教育心理学
慕课(MOOC),百度百科解释,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发生了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即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过来,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常和慕课结合起来,因为课前观看的视频内容多为慕课。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后来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促进了翻转课堂的发展。2000年以后,慕课和翻转课堂也引起了我国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更有一些学校进行了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学生课前观看慕课视频,完成教师提出的针对性问题及练习;教师针对学生观看视频和练习中的难点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后分组讨论疑难问题;小组汇报,成果交流;总结,反馈评价。国内对翻转课堂的起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等有大量的研究,这里不再赘述。本文尝试研究分析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育心理学基础,为何慕课结合翻转课堂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可以使翻转课堂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从学习动机上看翻转课堂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相互激发,相互加强。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认知内驱力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现在学生探究的欲望少了,一是因为我国传统教学中学生习惯于教师娓娓道来,给出答案,不用自己探究;二是不少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不认为自己能成功地探究。翻转课堂下,教师在布置课前学习新知识或观看慕课视频之初,有导课的环节,并能提出结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或能激发学生探究欲的问题,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从而引起学习需要。观看视频后,学生做有针对性的练习,一是由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学生需要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渴望取得学习成就;二是因为附属的内驱力,学生认为满足教师的要求,可以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许。不仅在课前的学习中,在课上的小组讨论、分组汇报上,这种认知的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甚至是附属内驱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课前提出的问题需要一一解决,课上衍生的问题可能会不断出现,所以问题贯穿翻转课堂始终,因此,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断促使学生学习、探究。在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中,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期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和同伴的赞许,所以除了认知内驱力还有附属内驱力的重大作用。学生课前自己学习,课上讨论,感受到了自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这些反作用于学习动机,主动学习的动机得到强化,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动机与效果相互促进。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虽然认知内驱力是从人类原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但学生探究意识少,如果教师不能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学生难有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翻转课堂教师除了课前导课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之外,布置的课前练习难度要适中,并且由易渐难,学生在解决一些问题后情绪会比较兴奋,进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也能提高学习兴趣。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另外,原始问题和派生问题最好要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需要,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或讨论解决问题,而解决之后获得的成效又会反作用于学习动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从学习迁移上看翻转课堂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奥苏贝尔提出“为迁移而教”,可见迁移的重要性。影响迁移的条件之一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经验的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等。一般中小学生的原有经验水平低,知识也比较散,难以根据信息的深层结构进行组织,所以进一步学习和迁移会比较困难。而翻转课堂下,学生先预习及提前观看视频,对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再结合教师布置的思考问题对内容有进一步理解,通过课前练习提高学习水平。有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因为原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而且这种概括和总结是学生在大量具体的学习实例和经验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告知获得,这样有利于学习迁移,因为教育心理学认为,欲最大限度地产生迁移,不仅要拥有抽象、概括的认知结构,而且要拥有一定量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具体信息。这也提示教师,翻转课堂布置的课前练习和课堂巩固练习应该是典型的、丰富的,又因为定式对迁移可能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布置的练习和课堂巩固练习最好存在一些变式。另外,翻转课堂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对迁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翻转课堂下的知识掌握
著名心理学家诺曼和鲁墨哈特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的掌握需经过生长、重构和协调三个阶段。在生长阶段,学生力图把外来知识,包括术语、理论解释等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此时的教学内容应适合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即找准生长点。传统教学下,教师教学起点是相同的,而学习基础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同一起点上学习新课,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翻转课堂下,学生第一步是在阅读、观看慕课视频等基础上进行自学,需要的知识准备如果不足,学生可以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查询资料,复习回顾以前的知识。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准备去迎接新知,就可以主动去适应教学内容。重构阶段是建立观念间的联系,形成观念间的关系模式。传统教学下,概念间的关系通常是教师告知的。而翻转课堂下,教师通过一些课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概念间的关系,有利于概念重构。当然,传统教学下教师也会提问,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很多,学生难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最终只能是教师告知。在翻转课堂下,问题思考是学生在课下进行,时间充裕,学生既可以思考,又可以讨论,对概念的重构大有裨益。协调阶段的知识由大量的模式构成,根据深层次结构加以组织达到系统化和结构化水平,最终达到某一概念和在新的情境中与其他概念一起被灵活自如地应用。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要达到协调水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多种情境下进行变通性练习,并进行纠正反馈。传统教学下,课堂教学内容多,学生很少或没有时间进行练习,课后的练习也不会太多,或者多也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翻转课堂下,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观看慕课视频的同时布置了课前练习,课上更有大量的巩固练习,而且有时间当堂反馈。这些连续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从而灵活应用,达到协调阶段。
四、知识的领会与翻转课堂
知识的领会是指了解传输知识的媒体含义,懂得词所标志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知识的领会和教材有关,比如教材是否直观、是否形象,与慕课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讲解是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当然和学生有关,如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理解力。提高材料概括与理解成效的方法之一是学生对材料精细加工,比如提问题、记笔记、写提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比较,合理的组织,自觉的概括。翻转课堂下,教师在一段时间后可由自己提出问题改为要求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写出本节内容的提纲,让学生自己为别人出练习题,并能够解答,引导学生概括章节内容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以加强对知识的领会。
五、翻转课堂与知识的巩固、应用
知识的巩固是指知识掌握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它是通过人类的记忆系统实现的。心理学家认为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境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翻转课堂下学生阅读教材、观看慕课视频,有语义记忆和形象记忆,分组对问题研讨,甚至对问题进行解释,演板题目等,必伴随着情境记忆和情绪记忆。多种记忆,多重编码,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知识的真正掌握不仅体现在领会知识和巩固知识这两方面,还体现在主动而有效地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即知识的应用方面。而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比较欠缺,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繁多,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知识应用的举例及实践上。翻转课堂打破了时间的限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完全可以在布置课前问题时增添应用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查阅此部分知识应用在哪些方面并尝试例举,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看到实际的应用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甚至讲给同学听,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课堂是个小社会,翻转课堂下教师布置阅读、观看慕课视频,试做练习,课堂分组研讨,学生汇报、总结等规程相当于教师制定的社会规范,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对这种新的社会规范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初始阶段教师要讲清必要性,鼓励学生。当大多数学生按照要求做时,少数学生迫于直接或间接的压力,也会跟随,即所谓依从具有情境性。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形式,认识到主动学习能带来成就感后,便进入了认同阶段,即行为主体在认知、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最后,学生会高度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甚至会有所创新。他们坚信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会再依赖教师的教,所谓规范的信奉阶段。
综上所述,从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知识的掌握,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等方面,以慕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有其优势。但翻转课堂的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学生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育心理学指导下精心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学杂志,2012,(4):48~50.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高文君1;田小现2 单位:1.中原工学院理学院,2.平顶山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