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应用心理学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范文

应用心理学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心理学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用心理学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摘要:以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探讨了该专业实践教学中存的问题,通过多个途径提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8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在2021年底,试点地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中。社会亟需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而目前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普遍存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构建综合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其工作岗位,实践能力薄弱。应用心理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它涵盖了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等众多分支学科。不同分支学科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制定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重点培养学生不同方向“专+深”的专业技能。

1.2实验条件不足

应用心理学专业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作为平台和支撑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很多高校应用心理学是新办专业,在学校中属于边缘学科,学校对该专业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得该专业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条件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很多高校由于经费不足无法进行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只能进行演示实验和基础性实验的操作,不能满足学生设计性实验的要求,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探索的好奇。

1.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新教师多为研究型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部分教师本身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专业实践技能不足,不能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有效地指导。老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一定专业实践的基础和能力,但长期接受“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影响,更新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动力不足。还有一些教师非科班出生,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欠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非常有限。另外,很多高校出现一名教师担任多门专业课的状况,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得教师无法抽身深入研究和践行实践教学。

1.4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总体评价较差、满意度较低。大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践采用的是传统的实践模式,即通过课程实验和实践、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形式开展。首先,实践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局限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课程实践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心理咨询、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团体心理辅导等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不能配以操作性较强的设计和演练,就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其次,学生校外实习机会较少,时间较短,而且多数时候是见习和观摩,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再次,毕业实习多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习是学生统一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分散实习是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目前多数高校并未对于毕业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资格和能力进行考核,从而无法保证实习的质量。此外分散实习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习与专业的相关度不能有效控制,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最后,实习的效果缺乏考核指标。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往往通过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和学生的实习报告,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且终结性考核不能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更不能掌握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实习效果。

2应用心理学专业立体化实践体系的构建

2.1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应着眼于扎实的社会调查,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制定不同的课程模块,在学科基础课程之外开设实操性较强的特色方向课程,将课程建设植根于社会需求之上,加强与职业需求相关的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不同层面的职业能力。如就业单位为学校的可开设绘画治疗、沙盘游戏、行为矫正技术等课程;就业单位为企事业单位的可开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消费心理学、人事测评、团体心理辅导等课程。此外,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还需开设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课程模块,从多个角度,为就业单位精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2.2培养双师型的优秀专业教师

教师的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专业技能较强的教师予以优先招聘,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深造,不断拓展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的合作,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实践和研究的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另外,对实习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和资历要进行考查,选择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担任带教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搭建立体化实践体系及考核体系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模块、校外实习实践模块、阶段实习实践模块、毕业实习实践模块等,全过程、全方位构建立体化的专业实践体系。建立与不同的就业方向相互匹配的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多个岗位的职业能力,使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首先,校内实践模块由课程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构成。课程实践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操作专业技能。第二课堂实践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指导教师根据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案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此外,学生可以以科研小组的形式参与教师的课题,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校外实习实践模块包括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同时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报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再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老师的指导,将毕业实习分成两个阶段,让学生体验两种不同职业类型,提升两种不同的职业能力,培养多元化、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立体化的考核体系由课程教学理论知识的考核、实验课程的考核、根据不同就业方向进行心理咨询实操技能的考核、教育教学技能考核、实习实践鉴定考核等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都要有实践总目标、具体目标、实践要求、实践内容、考核方式、考核分数、教师评语等内容。考核要求全过程进行,在实习实践中进行初期考核、中期考核和终结考核。立体化考核体系同时要根据不同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和内容,达到精准培养人才精确考核评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斌,邱致燕,王叶飞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78-180.

[2]李景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6.

[3]王忠军,林玲,王婷.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8,(3):55-60.

[4]张莉琴,麻超,朱海东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4):47-49.

作者:马定松 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