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优势与不足、顺应时代要求并符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具有理论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并从不同层面的理论及模型出发,探究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面临一系列重大生活事件,如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但由于其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当面对多重生活和学习事件时常常会产生思想、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分支,是指借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理念、道德规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性和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个体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刘基,2006)。将积极心理学结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扩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大学生群体特点的需要。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新兴分支,主要关注人的固有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帮助个体生活的更幸福和发现并培养具有卓越才能的人作为使命。积极心理学主要聚焦于三个层面:第一,关注主观层面的积极情感体验,包括幸福感、满足感等;第二,关注个体层面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希望、乐观、正直、坚持、公正、宽容、创造力等;第三,关注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主要指“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系统。
一、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积极心理学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社会和教育者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思想功能(梁惠,2012),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人格教育,也就是促进被教育者人格的充分发展,这恰恰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被社会和教育者忽视的方面。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格特质的培养,其相关理论的应用可通过促使个体产生内在成长动力、改变解释风格、帮助建构支持积极人格形成的心理基础和支持系统,从而达到人格特质发展的目的(沈之菲,2009)。若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便可补充传统教育中忽视的人格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政治、思想和人格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教育主要关注个体缺陷,要求学生针对不足和问题进行改正,且多采用惩罚教育的手段和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学生的缺点,但也忽视了个体的积极方面,无法从优势与不足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不能在改正不足的基础上完成优势的培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培养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感体验。相比于以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指导教育工作者以一种全面的、欣赏性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能力、动机和发展潜力,肯定学生的积极品质,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促使积极人格的形成。同时,学生感受是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关注学生积极方面有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感受,提高教学及学习质量。
(三)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顺应时代要求并符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大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和心理的“二次发育”时期。当代大学生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情感强烈、稳定性差,心理冲突明显(张宝君,2010)。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的运用,既克服了传统的说服教育和灌输教育的不足,也有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积极心理学尊重学生个体,为学生创造自我决定的学习环境,关注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美德等心理品质,通过激发个体的积极力量来消解思想和心理问题,并帮助个体发现自身潜力,使个体获得正向的成就体验,这些正是当前大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理念和方法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沈之菲,2009)。
二、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积极情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是指积极情绪可以通过诱导探索性行为创造学习机会和目标完成度,即拓延认知行为能力;帮助构建和增强个人资源,如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愉悦感(Fredrickson,1998)。
2.提高积极情绪体验的主要途径Bryant等人根据享受过程理论提出了可以增强和调节积极情绪的方法(Bryant,etal,2011)。享受主要参与情绪的自我调节过程,具体来说,通过关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积极经历而使个体产生、维持或增强积极情绪。不同的享受过程可以调节不同的积极情绪状态。例如,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反映,个体表达感激的过程可以调节个体的感恩情绪;对外部经验的吸收中,对事物的好奇过程可以调节个体的敬畏情绪;对自身的认知中产生的陶醉过程可以调节个体内部自豪感;沉浸于自身经验中,可以使个体身体愉悦。与积极情绪体验相关的十种享受策略包括:与他人分享、记忆构建、自我激励、增进感知、比较、专注、行为表达、即刻觉察、盘点幸运、扫兴思考。不同的认知评价可以预测不同的享受过程的使用。例如,对正性结局的内部归因可以预测更高水平的自我激励;感知结果的罕见程度越高,个体记忆构建越强;感知的事件合意程度越高,个体使用盘点幸运越多。相比于男性,女性面对正性结局的时候会更多使用与他人分享、行为表达和幸运盘点,这些享受过程都与更高的喜悦程度相关。相反的是,男性倾向于使用扫兴思考,该过程与更低水平的喜悦程度有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产生享受过程,从而提高积极情绪体验,增强教学及学习成果。具体方法如下:(1)增强与他人分享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鼓励学生将思想政治学习的经验和收获与他人分享,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2)增强记忆构建过程:将教学内容新颖化、实用化并进行升华,跳脱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固有认知,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构建过程会加强,而记忆构建过程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3)增强自我激励过程: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进步和成就等正性结局归因于自身因素,而将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自我激励程度。自我激励程度升高,积极情绪体验也会增强。(4)男女学生的差异性指导:针对女性学生,教师应当肯定并加强她们面对正性结局的享受过程,如与他人分享、行为表达和幸运盘点;对于男性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在认识到扫兴思考的有用性基础上促进正性的享受过程的产生。如,教师指导学生坚持书写与思想政治学习有关的快乐的事情,即促使学生幸运盘点过程的产生和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
(二)积极人格特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1.资源保存理论个人资源是指对个体来说有价值的人格特质(Xan-thopoulou,etal,2007)。个人资源对于目标实现、刺激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资源保存理论认为,个人资源的长期积累会导致更积极的个体结局,例如学习参与度。举例来说,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等可以预测一段时间后的学习参与度。自我效能是个体能否通过行为努力来达到期望目标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高的学生会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努力完成任务,因为会有更高的任务参与度和专注度。希望是个人有能力达成目标的认知和信念,主要包括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三个组成成分,路径思维是指目标达成存在有效途径的认知和信念,动力思维是指目标达成过程中个体可以激发必要动机的认知和信念(Snyder,etal.,1991)。希望可以使个体在专注追求目标时投入精力。乐观是未来会发生积极事件的信念。具体来说,乐观是个体面临挑战时对成功的期望框架。与自我效能相反,乐观并不取决于个体能力。因此,乐观者在考虑到正性结局期望的基础上而承担某项任务,并由此会导致更高水平的任务参与度。
2.幸福感动力模型Jayawickreme等人提出的幸福感动力模型认为幸福感的产生包括输入、过程和结局三个方面(Jayawickreme,etal,2012)。输入又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包括个体收入、教育水平等,内源性因素包括个体或组织特质、价值观等。过程包括内部状态或者内部机制例如情感、情绪和认知评价。这样的过程会进一步导致个体达到特定的有内在价值的行为结局,例如任务参与、意义活动和积极成就。Weber等人将幸福感动力模型应用到学生学习中,探讨积极人格特质作为输入成分与学校相关情感这一过程成分的关系,以及如何影响正性学校功能和总体学业成就等结局变量(Weber,etal,2016)。积极人格特质作为重要的输入成分,是满意、快乐和成功生活等结局的内部决定因素。最常见的积极人格特质有好学、热情、感激、社交智力、希望、毅力、自我调节能力和爱的能力等。其中好学、热情、感激与学校满意度呈正相关,希望,毅力和学业自我效能呈正相关。
3.培养和强化积极人格特质的主要途径(1)增加积极情绪体验。根据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途径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Fredrickson,1998)。(2)教师反馈与自我对话。研究发现,增加个体对自我人格特质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业成就。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积极心理品质量表(VIAInventoryofStrengths,VIA-IS)(Voerman,etal,2014)来认识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此基础上,通过贯穿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教师反馈及学生自我对话两种途径来巩固强化学生的人格特质。根据Voerman等人的建议,教师通过强调学生已经拥有的人格力量,即反馈,来使学生建立自尊,从而强化学习,提高学业成就,并且这种益处是长期存在的(Voerman,etal.,2014)。帮助学生对自我人格特质进行的反馈,不能是宽泛的,如“好学生”,而应该是具体的,与学习成果或当下学习任务相关的,目的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观点,例如:教师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周里,我已经看到,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掌握这个学习主题。这就是为什么你成功了。你是一个真正的能干的人!”自我对话的具体过程为,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人格特质来源于什么,例如某位家庭成员、文化、性别、班级等;自己的人格特质在思想政治学习中如何体现,例如哪些特质表现明显,哪些特质表现不明显,表现明显者以什么方式呈现?
(三)积极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积极组织既是个体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直接来源,也是形成和巩固积极人格特质的支持系统(Seligman,etal,2005)。1.积极组织的特征McCabe在分析有关积极组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Mccabe,2010):(1)学生感觉课程与自己相关;(2)学生感觉他们可以控制学习过程;(3)学生感觉纪律政策是公平、坚固、公开、可持续执行的,并且以技能建立为中心,而不是以惩罚为中心;(4)奖励系统是合理的;(5)学校管理是强有力和有效的;(6)行政部门表现出强有力的领导力;(7)学生感觉有归属感和联结感。2.构建积极课堂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促进积极课堂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实用化、适用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2)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进度、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标准的设定及调整;(3)设定公平、公开、合理和可执行的课程评价标准;(4)课堂纪律和政策应以促进学生技能获得为目的,而不是以惩罚为目的;(5)教师应表现出强有力、有效的课堂领导能力;(6)开展多种多样的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与他人的联结感。
三、结束语
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在课程内容上加以补充,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可以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将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是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重要课题,未来仍需要就可行的应用途径深入探讨和开展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梁惠.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
[3]沈之菲.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学生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09(20):61-65.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111-114.
作者:陈鑫 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