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生心理负担应付方法探索范文

学生心理负担应付方法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心理负担应付方法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生心理负担应付方法探索

作者:杨丽恒王韵祖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国防生是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并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作为大学生中的新兴群体,国防生具有“双重任务”,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还必须参加军政训练和军事理论学习,承担双重压力。作为普通高校的特殊群体,国防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到底怎样,面对压力采取何种应对方式,以及怎样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压力等问题,都是高校及驻校选培办亟待了解和解决的问题。

压力包含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压力事件指令个体感到紧张和具有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Rawson等人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包括学业因素、社交因素、生活与经济因素、择业因素等。李虹、梅锦荣的研究发现,大学心理压力归纳为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三类[3]。王富荣和茅默根据对理工科大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将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因素归结为竞争、经济条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独立生活能力、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专业方向等八个方面。

在年级因素上,郭双(2007)认为,“分离焦虑”是大一学生的主要压力源,他们认为大一学生的压力主要因为初次和父母分离所致。王富荣和茅默(2001)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随年级递增,三年级最高,是由于大三学生面临毕业考研、择业和出国等选择,心情最为忧虑和不稳定。在是否是独生子女方面,张建卫(2003)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及社交压力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面对压力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寻求的社会支持更多。在城乡差异上,研究者普遍认为,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大于城市学生。徐长江和钟晨音(2002)对浙江省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农村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生活、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感高于城镇大学生。

应对方式(copingstrategies)是个体在具体的压力情境中,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有目的地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的手段、方法和策略。韦有华和汤盛钦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在面临应激情境时,大学生较多地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对方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

张建卫等人对北京的66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在情绪宣泄、停滞放弃和求助宗教等应对方式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压力应对方式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不同性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刘春燕和李文权对204名师范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面临压力时一般采用主动、积极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如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89.7%),吸取他人和自己经验(88.7%),从失败中吸取经验(86.8%),能理智应对困境(85.3%),但仍有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以往关于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涉及国防生等特征群体的压力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本文对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以期对宁夏大学及驻校选培办科学地把握国防生心理压力现状,关注国防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国防生锻炼与成长提供帮助,为更好地开展国防生教育提供借鉴,也帮助国防生认识自身心理压力并采取积极正确的压力应对方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宁夏大学国防生200名,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有效问卷为191份,回收有效率为96%。

(二)研究工具

1.高校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

该问卷包括35个项目,七个维度,分别是“自我发展压力”“双重任务压力”“人际沟通压力”“学业成就压力”“日常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内容压力”。共解释变异69.183%。采取Likert五点评价法计分。问卷内部一致信度均在0.73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高校国防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问卷

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分别是:“主动解决”“寻求帮助”“乐观解释”“积极转移”“克制忍耐”,共22个项目,共解释变异62.864%。采取Likert五点评价法进行自评。问卷内部一致信度均在0.63以上,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研究结果

(一)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状况

在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的7项因素中,宁夏大学国防生得分最高的两项是:“学业成就”和“自我发展”。得分最低的两项是:“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得分处于中间的项目是:“学习内容”“人际沟通”和“双重任务”。

(二)国防生心理压力在生源地变量上的差异

城镇国防生总体压力感平均得分显著低于生源地为乡村的国防生。在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项目中,城镇国防生有3个因子显著低于乡村国防生,分别是:“自我发展”“人际沟通”和“学业成就”。而在其余4个因子上并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三)国防生心理压力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变量上的差异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总体压力感平均得分差异不显著。但是从心理压力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和“自我发展”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余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国防生心理压力在是否为学员干部变量上的差异

对学员干部和普通学员压力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学员干部的“压力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学员。在心理压力7个因子得分上,学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因子上压力感显著高于普通学员。而普通学员在“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和“学业成就”3个因子上的压力感显著高于学员干部。

(五)国防生心理压力在年级上的差异

对不同年级国防生的心理压力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压力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日常生活”和“学业成就”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行多重事后比较发现,在“日常生活”维度上,大三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二年级和大四年级,大一得分最低。在“学业成就”维度上大一、大二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得分最低(见表5)。

(六)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对高校国防生心理压力各因子与压力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根据表6,心理压力中“学习内容”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日常生活”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克制忍耐”和“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压力中“自我发展”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双重任务”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压力中“人际交往”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人际沟通”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压力中“学业成就”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三结果分析

(一)国防生心理压力整体特点

在本次调查中,宁夏大学国防生在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上得分最高的项目是“学业成就”,表示在各种压力中,国防生承受的最大压力源是与学业有关的压力。这与普通大学生是一致的,也与国外的研究有一致性。Abouserie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源首先是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因素,如考试成绩及结果、学习的负担重等等。其次是与社会相关的因素,如经济问题、缺乏与朋友和父母相处的时间等,也是压力的重要来源。在国内,车文博和张林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来源依次为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国防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首要任务是学习,根据国防生管理政策,只有成绩鉴定合格才能分配到部队任职。另外,国防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国防知识、军事技能等。所以只有搞好了学习才能顺利进入部队工作。因此,学业压力成为国防生最大的压力源也在情理之中。国防生在“自我发展”因素上的得分也很高,仅次于“学业成就”。反映了宁夏大学国防生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工作表现出担心、彷徨和疑惑的心理特征。这与陈鑫等人对105名国防生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国防生入伍后还将面临二次就业问题,所以宁夏大学国防生“自我发展”压力高是可以理解的。

得分最低的两个因素是“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日常生活”压力低是由于国防生生活比较固定和规范化,同时还享受部队生活补助,因此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低和国防生集体组织程度高是分不开的,由于国防生经常一起参加训练和各种军政活动,促进了国防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在集体中互相关心和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生源地差异

来自城镇的国防生总体压力感平均得分显著低于生源地为乡村的国防生。国内学者徐长江、钟晨音对浙江省四所高校的751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压力调查后得出,农村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自我发展压力及择业压力显著或极显著性地高于城镇大学生,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项目中,城镇国防生在“自我发展”“人际沟通”“学业成就”3个因素上显著低于乡村国防生,其余4个项目上没达到显著差异。

究其原因是来自农村的国防生在生活环境、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资源方面均不及来自城镇的国防生优越。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家庭期望和责任,在成才的路上要付出更多,也期待能够在部队有所作为,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人的生活状况,因此他们心理压力的总体水平更高,“自我发展”的压力也较大。进入大学,相比城镇国防生,他们缺乏见识,视野不够开阔,思想不够活跃,对新信息不够敏感,对自我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人际交往胆怯甚至退缩,因此人际沟通压力较大,而城镇国防生由于生活条件好,见识较广,人际交往能力强,更易于与人相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最重要指标,来自农村的国防生更想以此来证明自我。但是大学里的一些课程却是农村大学生的薄弱项目,因此学业成就压力就更大。

(三)国防生心理压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张建卫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异性关系压力及社交压力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宁夏大学国防生在总体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压力无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因素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究其原因,独生子女可能由于经济条件好于非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关爱更多,日常生活环境比较自由宽松,相比非独生子女,他们面对程序化、统一化的集体生活会有些不适应。对日常的军事训练感到枯燥乏味和辛苦,并对严格的制度和纪律约束体验到更多的压力感,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学业成绩,从而有更大的压力感。

(四)学员干部与普通学员心理压力差异

学员干部的“压力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学员,究其原因,国防生学员干部一般是学习成绩优异、军事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热心组织活动的学生,他们对自身发展不会担忧,反而会充满自信,所以学员干部的整体压力感、“自我发展”和“学业成就”压力就低于普通学员。同时学员干部参与学生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接触面大,交际范围广,这也促进了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增强,因此,“人际交往”的压力也较小。在“日常生活”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员,相对于普通学员,学员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起模范作用,在各种军政活动中起先锋作用,要更加严于律己。他们承担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标准更高,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压力更大。

(五)国防生心理压力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的国防生心理压力进行比较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学业成就”两个因素上存在差异。四个年级国防生总体压力感不存在差异,这与国内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王富荣和龚惠香研究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压力最大,赵广平的研究发现大一新生压力较小。究其原因,可能与学校及驻校选培办在国防生管理上采用集体训练,不同年级混合编组住宿的办法有一定关系,所以各个年级的国防生心理压力总分无显著差异。

在“日常生活”因素上,大三年级得分最高,由于三年级的国防生面临毕业考核、分配去向等前途问题的选择,心情最为忧虑和不稳定。部分国防生经过三年的训练,对国防生生活开始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压力比较大。而到了大四,一切基本已经定位,压力反倒减轻。大一新生日常生活压力最低,他们刚入校对国防生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积极规划大学生活,踊跃参加各种活动,日常生活压力最低。在“学业成就”因素上,大一、大二年级得分最高,其次是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得分最低。学业压力随着年级的递增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大一国防生刚入校初次接触大量专业课,内容较深,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改变十多年来养成的基础课学习习惯和方法,担心因成绩不好被国防生队伍淘汰。到了大二、大三年级,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业压力则开始下降。到了大四年级,国防生课程很少,学业任务较轻,学习成绩的好坏已基本定位,所以“学业成就”压力最低。

(六)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国防生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国防生“学习内容”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军事技能以及工作岗位的必备素质感到有压力,但他们会正视自己的不足,会选择向老师请教,向朋友倾诉获得安慰,或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压力越大,就越不能乐观解释这种压力。“日常生活”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克制忍耐”和“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反映了国防生在队伍中越是感觉日常训练艰苦,管理严格,训练枯燥乏味,就越愿意寻求帮助,并积极转移注意力,以降低压力感,而不愿克制忍耐或将压力转化为上进的动力。

“自我发展”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国防生普遍认为自我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及部队的帮助。自我发展目标虽比较远,但目前却无法排除这种压力源,只能借助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暂不去想今后的发展,从而降低“自我发展”压力。

“双重任务”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乐观解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国防生既是军人又是在校大学生,“双重身份”的压力会促使国防生寻求家庭、学校及部队的帮助,并借助其他活动转移注意力,但却不会认为这种压力是对自己有用的。“人际交往”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国防生看来,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认同支持和理解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措施。当觉得自己沟通范围比较单一,与上级和同学不能很好地沟通时,他们会采取看书、玩游戏、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学业成就”压力与应对方式中“寻求帮助”因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当国防生学习成绩不好,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自己又无法提高,担心不能顺利进入部队,无法回避现实时,他们的应对策略就是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忙,以降低学业压力。

综合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寻求帮助”因素与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积极转移”因素除了与“学业成就”压力没有显著相关之外,与其余6个项目都达到了显著相关。说明国防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各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随着国防生心理压力的增大,他们会采取“寻求帮助”和“积极转移”的策略。同时“主动解决”这一应对方式与国防生心理压力问卷的7个因子都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就反映出了国防生主动解决压力的程度和信心不够,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帮助或转移注意力来回避困难与压力,在今后国防生心理教育中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以提高国防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1.宁夏大学国防生的心理压力及各因子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是否为学员干部等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2.宁夏大学国防生心理压力及各因子与压力应对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且压力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心理压力各因子有着不同程度的预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