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各种心理行为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腾林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把握也随着教育实践内容的发展概括为下几方面:第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第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第三是意志健全,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第四是人格完整,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第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的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事实摆正自己的位置;第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第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第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以内蒙古财经大学学生为例,抽取了在校的区内外的汉族、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500名作为研究被试。发放500份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83份,经筛选后剩余有效问卷458份,有效率为94.82%。本次调查被试者样本总数458人,基本情况如下:性别角度,男生238人,占总人数51.90%,女生220人,占总人数的48.10%;年级角度,大一108人,大二141人,大三159人,大四50人,分别占总人数比重为23.60%,30。80%,34.70%,10.90%;专业类别上,文科学生253人,占55.20%,理工科205人,占44.80%;民族角度,汉族263人,占57.40%,蒙古族179人,占39.10%,其他少数民族16人,占8.50%;生源地角度,城市学生203人,占44.30%,农村牧区学生255人,占55.70%;独生子女人数196人,占42.80%,非独生子女262人,占57.20%。
(二)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选取较为典型的问题对大学生各项心理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定规律,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
实地走访、访谈法:选取生源地、性别、民族、教育背景等不同指标的大学生进行实地了解与他们进行访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将交流资料进行记录运用到文章原因分析部分内容;与高校一线教师进行交谈了解现行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所遇到的困难及一些积极方面的经验成果,在论文对策方面加以运用。
(三)研究工具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SCL-90于1975年编制而成的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该量表共包括90个条目即感觉、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内容可以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通常是评定一周以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量表采用的是5级评分(从0-4级)即0=没有,1=很轻,2=中度,3=偏重,4=严重;有的也用1-5级评分本次调查采用的就是1-5级评分的方式即1=没有,2=很轻,3=中度,4=偏重,5=严重。本量表共包括9个症状因子即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SCL-90调查问卷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被试大学生SCL-90与大学生常模及全国常模的比较。表明被试的大学生在躯体性、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素上被试大学生的均分都高于大学生的常模,这表明在这些因素上被试大学生的状况差于大学生的样本。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被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同时被试大学生SCL-90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在SCL-90的九个因素上被试大学生的平均分都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被试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比全国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具体情况如下:
1.性别对比统计结果显示(表2),在被试大学生中女生除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两项项外因子得分上均高于男学生。
2.汉族与少数民族对比统计结果显示(表3),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相比各个因子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
3.区内外学生比对统计结果显示(表4),生源地区外学生相比强迫症状、抑郁、敌对方面区外学生高于区内学生,其他几项因子差异较小。
4.贫困与非贫困生对比统计结果显示(表5),非贫困生与贫困生相比除了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度之外差异较小,其他得分因子贫困生均高于非贫困生。
(二)SCL-90统计结果分析
与全国大学生样本以及全国常模比较,各项因子得分均显示出较高的得分,表明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性别角度上,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生理特征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女生的心理状况不及男生心理状况,这与传统的社会文化对于男女两性的社会认知有关。对于男学生而言,从小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向他们灌输了“男子汉”“大丈夫”的一些需要更多承担的字眼。在后天的学习中他们逐渐接受了历来被赋予男性社会强者的角色,在总体的性格类型上更加趋向于主动、阳刚、坚强等,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处于主动、积极、奉献、承担的状态。而女生则恰恰相反,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更加趋向于是被动的、阴柔的、软弱的等,需要得到强者的保护,在社会上经常被当做是弱者。传统文化中的这种男女两性角色特征的刻板影响往往也会很自然的形成一种固定的办事风格、办事方式,使得性别不同的两性在面临相同的问题时很可能会采取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女大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后虽然受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但是传统思想的限制下她们在思想上仍受到社会上既有的所谓女性气质的局限,必然使其相对来说易于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当中以蒙古族学生为主。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在性格和心理特征上的外向、豪迈、自信、自强的特点。蒙古族大学生性格爽朗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调节自身的心理问题起到一定的宣泄和排遣的作用。内蒙古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地区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政策方面的优势条件,使得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好。多年来的民族融合、民族互相学习的过程中使得蒙汉大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逐渐缩小。在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些因子得分上低于汉族大学生,这表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更好一些。
区内外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区高校的一大特点是多民族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对于区内的学生而言,汉族与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比较相似,大学生之间多少会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彼此的文化相对熟悉。区外学生多数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来过内蒙古,他们对于内蒙古的了解很多局限于过去自然风景和人文习俗。在进入大学初期他们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更好的熟悉环境、熟悉文化。文化冲突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差异和问题如果没能及时处理好很容易造成误解和矛盾,对于彼此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贫困大学生(或称之为经济困难大学生)是高校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部分学生在求学之路上的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之于非贫困大学生略高,突出反映了目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较为敏感。在贫困大学生中间多数能够正视困难,自强、自立,在高校中参加一些勤工俭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一定的生活、学习费用。众多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通过刻苦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经济困难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比如缺乏自信、焦虑、思想压力大等状况,如不能有效进行调节,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较之于非贫困大学生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更多,考虑的问题也越多,心理负担较重。
四、对策建议
首先,学校作为直接的教育部门应建立心理咨询室,在学生中间开展心理咨询,从学生一入学就建立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高校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应高度重视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据可查。其次,针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育,开出相应的“药方”,对存在轻微心里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益的校园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
最后,高校应当做好相应的学生工作,例如经常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以及内容丰富的校园文体娱乐活动,促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和交往,鼓励学生经常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精力;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工作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