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危机干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在当前的高校的危机干预工作中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据此,从预防、应对及巩固等方面逐层探讨四级体系在高校危机干预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心理危机;危机干预;四级工作网络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事件时有发生,而且这种事件的发生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造成高校校园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Caplan(1964)将其定义为:一个人面对困境,他所一直惯有的处理模式或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以支撑他渡过困难处境,也就是环境的要求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调就是心理危机。Kristi认为:无论何时,心理危机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危机事件的发生。(2)危机事件对当事人心理造成一定影响。(3)惯常应对危机的模式失败,而导致个体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危机事件发生之前的有所降低(KristiKanel,2003)。因此,心理危机可以被定义为:伴随着危机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在健康状态下,个体会保持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协调。而当个体在应对重大事件时,所拥有的资源及应对方式无法支持其顺利应对困难,从而引起心理不适,行为障碍等心理失衡状态,进而出现这种暂时的心理障碍,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成为心理危机。面对危机事件,就有应对危机而产生的干预行为。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干预者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接触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心理恢复平静的过程(杨微梅,2010)。由此,心理危机干预,即当个体心理处于失衡状态时,对其进行的一系列帮助、疏导,内心恢复至正常心理水平的紧急救助措施。
2高校危机干预的特点及目标
2.1大学生的特点
(1)高关注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着国家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2)群体居住性。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是统一住校制度,也就是群居生活形式,因此,一旦校园发生危机事件,其负面信息很容易快速扩散,极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高校在学生安全管理上肩负着一定的责任。(3)高素质性。大学生一般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在认知能力这方面有较强优势,这将有利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4)高自我评价性。大学生自我约束力、自尊心以及自信心都比较强,在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方式,正确高效地进行引导。
2.2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
(1)消除并度过危机:危机干预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个体顺利度过危机事件。(2)积累经验、树立信心:提高个体应对危机的能力与积极心态,在以后面对相似处境时有良好的状态和应对方式。(3)创建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除了面对危机的个体,作为学校工作者还应当以建立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注意控制舆论导向,防止危机后负性影响扩散等。
3四级工作体系的构建及作用
高校大学生有别于其他群体,它具有群体居住性、高素质性等特点,这些都给危机干预工作带来了不同的要求。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将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是工作的责任,这就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前提下,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真正做到“教育为主、快速反应”。近年来,在实际的一线工作中我们发现,除了学校心理中心以及院系外,大学生心理骨干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快速反应,及时预警”职能在高校危机干预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层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将被细化成四个等级。
3.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学校心理中心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龙头”,它起着:“引导方向,控制发展,重点预防,统筹处理”等作用,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点。心理中心的工作大致分为以下方面。
3.1.1预防方面(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及专家讲座:帮助大学生们加强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充分利用活动、讲座等资源,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健康心理的意义。(2)开设相关课程:对新生、在校生毕业生等,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覆盖,通过团体辅导、生命教育、职业规划等课程,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应对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重视对生命的敬畏。(3)心理测评及重点约谈:用好测评工具,让同学们在进入校园时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作为学校工作者,通过测评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有助于尽早地、及时地发现并处理危机个案,维护校园整体的和谐与稳定。
3.1.2干预方面(1)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的咨询服务以个体咨询为主,作为心理中心的重点工作,咨询服务贯穿整个工作内容。在做好普及与预防的情况下,及时为学生提供高效有保障的咨询服务,也是危机处理的重点工作,在咨询中,可以更好地辨别危机程度,及响应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计划。(2)危机干预服务:在危机干预事件中,心理中心应处于领导位置。主要负责提出处理危机干预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调动资源,在短时间内统筹各方力量解决危机事件。
3.1.3巩固方面对预防和巩固阶段(比如:心理测评、咨询和危机干预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归类、探索学生心理问题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将有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学生的心理危机,也可以更加精准的作用于宣传教育工作。
3.2院系二级辅导站
3.2.1预防方面宣传活动:院系是跟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组织,通过承办各项心理活动,结合各自学生的特点及兴趣,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宣传,让大家真正做到参与进来,受益其中。
3.2.2干预方面危机处理:心理中心-院系-辅导员联动机制。在高校危机干预工作中,院系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一方面,要第一时间响应心理中心的危机干预方案,确认执行方案。另一方面,由院系领导协调危机学生对应辅导员,及时沟通了解情况,有必要时应联系家属,做好妥善安置工作。
3.2.3巩固方面(1)危机建档:经历危机事件,院系应当对危机事件的发生进行梳理,总结经验,对于频发的问题深入讨论,对存在危机的学生建立档案,重点关注,并制定预防方案。(2)优化沟通机制:院系在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及时反馈给心理中心,使学校的危机干预队伍在有需要时时刻保持畅通高效。
3.3班级心理委员
3.3.1预防方面(1)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班级心理委员通常受到过专业的心理培训,在心理知识的掌握上要优于一般学生。因此,作为危机干预体系第三级网络,学校心理委员数量多、受训素质高、反应快等特点,在心理知识宣传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组织策划心理活动:除了学校组织的各大活动,近年来,由心理委员或同学们自己创办的心理社团、协会等也有模有样。在此氛围中,心理宣传活动开展的更加生动,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3.3.2干预方面收集和反映心理异常问题:作为班级代表,心理委员在收到学生异常心理信号时,有必要及时了解情况、鉴别以及汇报给负责老师。目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逐渐普及也体现了高校对心理委员的需求。
3.3.3巩固方面朋辈心理辅导:学校有一支由各院系学生组成的朋辈辅导队伍,他们接受专业的心理培训学习,可以结合院系本省学生的特点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则直接通报院系重点关注。
3.4宿舍社长
3.4.1预防方面宣传心理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危机干预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每一个组织都包含同样的议题,但却有不同的使命。宿舍社长制,在心理知识的宣传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性。首先,宣传的内容可以更加切合同学的需要,大家通过聊天交谈的方式,口口相传。其次,在地点上也更加灵活,可以是宿舍,去上课、购物的路上,甚至是通过互联网,都可以通过最亲近的方式传播心理知识。
3.4.2干预方面发现身边问题,积极建议,快速应对: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同学间发现并建议来做心理咨询的现象,这当中有些是一般心理问题,也有较为严重的危机个案,在这一过程中,宿舍同学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危机干预的效率。由于一二级网络的人员局限性,如何良好系统地培训宿舍社长心理委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骨干培训的一项重要环节。宿舍社长心理骨干的存在,将极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3.4.3巩固方面由于生活的便利性,宿舍社长可持续关注舍友的状态,面对一些正在经历心理危机的同学,宿舍社长可以做到观察及陪伴,在必要时及时上报危急情况。
4反思与提升
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工作体系的建设均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1)合作共建:团队的构建离不开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支持。需要高校各部门、单位、院系紧密联系,熟悉各自在危机干预职责中的分工,在必要时能够提供高效的服务,如:与校医院、保卫处等。(2)全面宣传:除了四级网络体系的人以外,熟悉危机干预知识对于全体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不定期的开展对于教职工群体的危机干预知识:在提高大家对鉴别自杀倾向,如何劝导有自杀意愿的学生及如何取得求助等方面,加以宣传培训。(3)人员配置:教育部规定心理教师配比3000∶1,当前许多高校难以实现这一要求。除了增加心理教师人数,咨询师的专业技能需要不断提升,定期学习接受督导,提高专业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尤迪.心理危机的概念、类别、演变和结局[J].青年研究,1998(12).
[2]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等.论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5-50.
[3]边玉芳,钟惊雷,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杨微梅,黎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构探析[J].高教论坛,2010,(1):40-43.
[5]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杂志,2006,(12):52-55.
[6]李祚,张开荆,等.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7]顾瑜琦,孙宏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杨婉晨 单位: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