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及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医学化、知识化、狭隘化、形式化、孤立化,必然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媒体的共同责任,应该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少数心理咨询人员面向少数学生的工作。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学校各项工作中,建设健康、民主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心理健康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误区;共同责任;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使国人的思想观念乃至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被称为社会“晴雨表”的当代大学生们,面对社会变革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心理的冲突和情绪困扰尤为突出。高校要培养跨世纪的高质量人才,必须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塑造和教育,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性教育和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适应大学新环境问题、择业心理等,进行教育和引导并开展心理咨询,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论进展
1.方法兼容心理咨询各种理论学派整合,方法兼容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西方引进较大的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斯金纳(BFSkinner)的行为主义理论学派、罗杰斯(Carl,Rogers)的人本主义理论学派等,每种学派又衍生出多种辅导理论和方法技术。但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学者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和方法能在所有情境下解决所有人的心理问题,其效果或各有所长,或无显著差异。目前,所有的心理辅导或治疗都是方法兼容的,即将不同的理论作高层的统整和综合利用,进而选择不同的辅导方法和技术,而不是单利用某一种理论和方法。
2.行为生态观行为生态观的发展生态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情绪引发不同的行为。人患心理障碍或疾病是个体行为与环境配合不良,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结果。所以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只有包容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调适,才能收到事半功的效果。例如,只强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改变全体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及教育方法,不改变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是很难奏效的。
3.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重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及文化结构是多元文化主义对辅导理论的直接影响。多元文化辅导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多元,摆脱所谓"常模"或标准的束缚,以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当事人的问题,重视性别、年龄、教育、职业、宗教、家庭等社会文化变量对个人的影响。采用有弹性的多样化的方法,使求助者获得更大的选择余地。一句话,使心理咨询从传统的以问题为中心或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性模式转向以个人文化为中心的发展性辅导模式。
4.“全人教育”和心育观念的提出我国学校心理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郑日吕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我国教育的现状,提出“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全人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的创新观念。用一个“人”字模型的内涵,将人的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是“硬件”,心是“软件”,好比“人”字的撇和捺,二者缺一不可。教育也是相应分为体育和心育两方面。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求各高等院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尽快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辅导室,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目前全国部分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心理辅导室,并积极在学生中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一些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1.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部分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明确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医学化,即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教育心理学的延伸,或者是临床心理学的翻牌,片面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就是针对心理障碍的疾病取向的治疗模式,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整个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指导意义没有充分认识。
2.心理健康教育狭隘化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看作是少数心理学教师和咨询人员的责任,把教育的对象仅仅看作是有严格心理问题或者患有精神疾病的少数学生,对发展性咨询模式没有认识和了解,对全人教育没有认识。
3.心理健康教育孤立化一些高校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仅仅看作是面向学生的,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教师和家庭的影响,没有认识到教师和家长的惩罚和否定评价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校仅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了解、重视不够。
4.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一些高校认为编教材、讲概念、组织心理学讲座、出心理学知识板报、传授和考核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部,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中。
三、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现代教育的趋势是逐渐把学校从单纯的教育实体发展成为更加复杂的多结构、多职能、多目标的社会实体。概括来说,学校的职能包括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政治方向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健康,这些目标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学校顺利、高效地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手段。
1.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管理者和全体教育者的共同责任长期以来,一些高校教师与领导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仅仅是少数心理咨询人员和辅导员针对少数心理不正常学生的工作,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教师没有关系。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各项教学工作及所有学生活动中,只有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全员辅导和教育,只有建设一个健康、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室不能孤立地开展工作,必须与全体教师、学校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取得联系,达成共识,在教学方式、教学制度、学生管理等方面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和条件。同时,高校要针对家长及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及宣传工作,力争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渗透到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及校内的一切活动中,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正落实。
2.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是实施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可分为以下内容:心理顾问,心理辅导人员向来访的教师,家长或校方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性信息。这可以帮助高校解决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顾问主要解决来访者工作有关的问题,通过顾问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甚至使一团体发生整体性变化。顾问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第一种方式是代为解决;第二种方式是开处方,即诊断问题并列出解决方法;第三种方式是协调,即协调来访者所涉及的各方意见,提出可行性行动方案;第四种方式是合作。顾问、来访者一起解决问题。心理指导、心理辅导人员对来访者自己面对的心理问题提出知识性的忠告和建议,心理指导是直接帮助。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择业等较为明确的具体问题。一般说来,心理指导是直接的、即时的、明确的、不需要深层交流。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担任。咨询对象是遇到心理困扰的正常人,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持续而直接的个人接触。这可以帮助来访者在情绪、态度、认知、行为和人格等方面发生积极的改变,给来访者以新的体验,使来访者以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新的方式表达思想感情,采取新的行为方式适应环境,并建立和谐的关系。即通过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促进来访者个人潜能的发挥。心理治疗是医生或心理学家采用心理学方法对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治疗的过程。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对患有心理障碍的早期发现及转介,可有效预防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及媒体的共同任务,应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日常管理中,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活动,成为全社会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活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媒体相互配合,综合治理,共同为这项庞大的事业添砖加瓦,才能真正提高整个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日昌.心理辅导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0
[2]郑日昌.素质教育与心育[J].心理科学探新,2002
[3]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傅安洲.心理咨询方法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陈朝晖 单位:贵州省广播电影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