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探究范文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化探究

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重要。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就业竞争加剧,研究生同时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经济、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近几年,有关研究生自杀、暴力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4.16%(刘晓凤,研究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建议)。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因此,通过积极探索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构建模式化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尤为必要。

一、研究生心理问题现状

由于高校研究生正处于兼顾学业、就业、结婚等人生关键时期,因此相较本科生来说研究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总体而言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等压力。学业压力主要来自课程学习、论文要求以及科研任务。研究生阶段课程较本科生对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其次多数高校目前都将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同毕业挂钩,且除此之外还需协助导师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和调研等任务。随着每年毕业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在校研究生而言,虽然缺少实践经验,但却对工作抱有过高期望值,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从而造成就业压力。研究生年龄段大多在21~26岁之间,有感情上的需求,有亲朋好友的催促,同时经济尚不能完全独立,研究生社交范围的减小会加重研究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造成心理负担。此外,一旦感情陷入困扰,很多研究生尚不能成熟地处理感情问题,如果得不到排解,会进一步造成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也是目前研究生主要存在的压力,随着物价上涨,消费水平增加,而研究生以学业为主,除学校的补助外基本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还需要依靠家庭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心理压力。除以上压力外,研究生绝大部分时间以个体、宿舍或者实验室的学习生活为主,校园活动较少,交际圈子相对较小,部分研究生会因为缺乏交流沟通而产生寂寞感和孤独感,从而形成人际交往压力。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不被重视

当前高校研究生虽归属于研究生工作部(处)进行教育管理,但是基本未设立研究生心理咨询机构,一般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大都挂靠在学生工作部(处),主要针对群体是本科生。一直以来,人们总以为具有更高学历的研究生群体应该比本科生具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对已经存在的心理健康障碍学生往往只是事后处理甚至置之不理。

2.缺乏针对研究生的心理普查以及建立心理健康问题档案库,研究生心理教育缺少制度化管理

当前尚有诸多高校未对入学后的研究生开展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更遑论由专门的机构形成心理分析报告。针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只利用经验管理,无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问题档案库,导致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据可依,工作进展缓慢,出现问题后往往不能及时处理。

3.缺乏针对研究生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少专门、专业的师资队伍

从当前诸多高校对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来看,没有针对研究生开展适应性教育、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情绪培养管理等心理教育类课程。而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里的专门、专业性的研究生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极其匮乏,研究生辅导员普遍缺乏心理辅导技能的专业化培训以及心理学背景。

三、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模式的探究

1.建立一类专门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档案数据库。

心理健康档案包括研究生心理状况普查表、研究生心理动态调查表、研究生心理问题调查各类量表、咨询档案的汇总和评估、危机应对方案及相关案例等。在研究生刚入学时就应通过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教育数据库,在及时更新的同时还应根据相应的评估结果对普查后发现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跟踪调查,并加大关注力度,对心理确有问题的学生应妥善对待,有必要时邀请相关部门介入处理、进行危机干预从而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心理档案数据库应采取实时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针对排查出的有心理问题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关注总结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状况,将心理健康发展与动态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筛查工作,从而为后期的跟踪、干预、防控的一体化预防机制奠定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2.构建心理健康指标评价、危机干预防控两套体系。

首先应当结合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构建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张渝,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塑模式与实现对策)。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设计,有适度的安全感、正确的生存意识、良好的竞争意识;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完善自我;接受他人,与人为善,与人和谐交往;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学习,追求五彩缤纷的人生价值;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人格完善和谐并不断完善。其次是构建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对心理档案中的特殊学生摸底排查,确定重点关注学生后,根据研究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以往对危机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进行综合研究,依此建立危机评估的指标体系;由主管领导统筹规划,整合分析相应的预警信息,实施危机干预举措同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由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专职人员负责沟通协调,观察研究生的外在表现、多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评估研究生整体的心理状况;由学生干部、室友等群体负责信息搜集和上报工作。

3.依托研究生会、研究生党团组织、研究生班级等三级组织,发挥学生组织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对于研究生来说,围绕研究生会、党团支部、班级、宿舍等组织形成了主要的校园交友圈。高校可以利用当前学校的学生组织,充分发掘研究生会、研究生党团组织、研究生班集体的心理服务功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即可将心理健康知识广泛宣传。发挥好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学生干部为主体,设立研究生心理辅导委员,努力培养一批研究生心理骨干队伍,及时发现研究生群体中出现的有心理问题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疏导并上报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做好后期的跟踪帮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4.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举办心理辅导讲座、深化日常渗透式的教育管理,全面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诸多学校均未开设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必修课,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又主要针对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度较低,基于此,学校应该适当考虑增设专门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加强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研究生学业之余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主题活动、健康愉悦的课余文化活动、兴趣多样的文体活动等,帮助研究生增强对心理健康的认同感,提高研究生进入高校后的适应感。有研究调查发现研究生群体普遍更愿意参加心理健康相关的讲座诸如研究生职业生涯与规划、情绪自我调节、婚恋技能等方面内容的主题讲座。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讲座,从而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可与心理咨询师合作,开展日常渗透式的心理教育,在辅导员与同学平时约谈时,注重谈话艺术,把握好心理技巧,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5.形成“五位一体”,即学校—导师—朋辈—社会—自我的多层级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化、立体化。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提供全面保障。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学校在发挥总揽全局、统筹协调作用的同时,应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借助专业的心理师资力量,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校心理咨询部门也要相应成立研究生心理健康咨询分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

导师:加强人文关怀,丰富情感寄托。作为研究生的导师,不仅要在教学科研上发挥作用,还要在生活和社交方面等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婚恋、职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倡导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观念,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导师工作的一部分。导师要积极主动地同研究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开展宽松平等的师生互动活动,经常性地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多听取学生的思想汇报,发现异常立即进行深入谈话,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介入,充分发挥自己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朋辈:加强朋辈互助,拉近心理距离。由于学校传统的心理咨询教师以及辅导员与同学沟通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距离感,很难使学生信服而达到预期中的咨询效果。同一课题组的学长对他们却有较大影响力,与之接触的时间也远高于其他人群,看待、处理相同问题的方式很容易达成共识,建立信赖关系。实践表明,朋辈交流更加有利于抒发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在研究生心理教育工作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社会:充分理解支持,共同密切关注。从研究生就业压力来看,政府应该为研究生提供更多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切实帮助毕业研究生解决就业问题,针对当前用人单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从研究生的婚恋压力来看,研究生的父母、亲戚朋友应该对其多进行沟通,相互理解,密切关注,避免给予过多压力。

自我:自我情绪调节,加强身心锻炼。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密切相关,研究生应该充分对自我进行客观认识和评价,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从而制订计划,完善自我。研究生应该主动了解、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训练,妥善管理好自身情绪,努力提高自身情绪调节的能力,通过培养减压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释放负能量。此外,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都能够有效释放压力,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吴春生;张静;雍双渠 单位: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