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范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摘要: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陪伴,在发展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师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的问题近些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1]另有研究表现,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少年。[2]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环境不利等。[3]在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因素。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较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留守儿童由于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朝夕相处,致使其归属和爱的需要无法得到及时和基本的满足,由此造成其更高的层次的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隐藏的状态。研究表明,安全性的亲子依恋,特别是母子依恋对于缓解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有较大帮助。教师的支持也能缓解留守儿童的焦虑水平。[2]家长和教师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儿童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差异,家长和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又不可替代。理想的状况下,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期望家长放弃外出打工并不现实。同时,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诸多便利条件。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校教师应发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作用。本研究认为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期望对广大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被认为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标志着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水平。[4]健全的自我意识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社交焦虑均与自我意识呈显著负相关,[5]说明健全的自我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消极感受。留守儿童自我意识的培养,既要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同时也要考虑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首先,要帮助留守儿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客观是指自我认识应该基本符合自己的真实情况,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贬低自己。全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二是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全面认识自己。基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教师要引导其更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不要过于强调其不足的方面。在自我认识的策略上,第一可以采取自我反省例如写日记的方式进行,第二可以通过自己与他人的比较认识自己,第三可以通过对照自己的现状与过去认识自己的变化,第四可以接受他人对自己的反馈完善自我认识。其次,要引导留守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接纳。自我接纳即喜欢自己所认为的自己,建立起适度的自尊。自我接纳的困难主要在于对自己缺点的接纳。教师要引导儿童认识到人无完人这样的规律;认识到一个人即使存在一些缺点,仍然可以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要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己的缺点,对于能够改变的积极改变,不能改变的要学会接纳。面对留守儿童,即使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留守儿童,教师要能够做到以温和的语气与其交流;通过交谈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积极体验;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要更加谨慎的使用惩罚策略,防止其自尊心受到打击。最后,要引导留守儿童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即对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主动调节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等问题,[1]主要是因为缺少父母的有效管教,而孩子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引导留守儿童有效控制自我,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其优良的意志品质,特别是自制力上。教师可以帮助留守儿童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引导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观察,不断比较自己的目标和行为的差异,在进步的时候可以做出自我强化,逐渐形成自我控制的良好能力。

二、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情绪问题

儿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生转变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6]帮助留守儿童处理情绪问题,首先要让留守儿童认识并体验自身的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教师要引导儿童回忆自己的各种经历,以唤起儿童的各种情绪体验。要让其认识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是人的情绪的正常表现。教师要教给儿童人的情绪发展变化的规律,防止儿童因自身的不良情绪产生焦虑、否认等表现。留守儿童三种“代表性”情绪问题的出现,都和缺少父母的关心与支持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积极融入班集体,通过和同伴的交往减少其消极情绪。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安全、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以消除留守儿童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表现机会,对其积极表现进行及时地强化。教师自身也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弥补留守儿童父爱、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特别是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往往基本的生活都存在问题,教师要给这些儿童更多关心和照顾,例如可以经常对其进行家访、密切关注其生活状况、必要时要对其进行一些生活上的帮助。留守儿童自身也应学会一些处理消极情绪的方法。教师可以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了解其情绪变化;可以引导留守儿童以写日记、和朋友聊天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例如采用跑步、大哭一场等方式宣泄并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三、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

父母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往往和缺少父母陪伴有密切关系。当留守儿童看到其他同伴有父母陪伴时,其消极情绪就会被唤起或者被加强。由此留守儿童可能产生对父母的怨恨心理。心理学家艾丽斯认为,个体的情绪并非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即个体的认知引起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消极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和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消极认知有联系。教师如能帮助留守儿童合理看待父母外出打工,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将会对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教师首先要让留守儿童认识到自身的认知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是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其次可以利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引导留守儿童分析自己存在的不合理认知,例如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有的孩子认为别的父母都能在家,为何自己的父母就不能陪伴自己。教师可以以团体辅导的方式把班级上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对父母外出打工进行讨论。可以通过引导留守儿童分析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家庭的积极影响,寻找父母爱自己的表现等主题让留守儿童看到父母的艰辛,尝试理解父母。

四、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指导

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较短外,在教育方法、亲子沟通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长时间的分离,如果亲子之间又缺少有效的沟通,必然造成亲子关系疏远,引起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怨恨情绪,进而引发其他问题。教师作为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比一般家长更懂得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懂得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具有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所以学校教师要在对留守儿童自身进行帮助的同时,通过网络、电话、信件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必要指导。首先要让家长尽量抽出时间定期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其次要让家长认识到父母角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还要让父母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多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同伴关系、情绪情感,不要过于计较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赵金霞,李振.亲子依恋与农村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03):361-367.

[3]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4):71-73.

[4]郭黎岩.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段宝军.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6):62-65.

[6]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06):6-8.

作者:王凤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