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促进和改善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分析了心理问题在高职学生中的表现,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覆盖不够全面的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化,让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状结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保障的措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显示,每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中,大约有10%的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近几年来,有心理问题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上升,这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怎样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由于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当他们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如朋辈间的矛盾、一些不开心等,很容易钻牛角尖,有时甚至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心理障碍,严重的则使其社会功能受到损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学校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予以妥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完善学生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心理知识的宣讲、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危机干预等。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形式与内容有些脱节,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有一些心理健康机构,但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院校甚至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依然放在专业课上。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从培养“全人”的角度着眼,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论在设置上还是在讲授上,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高职院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足够了,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忽视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重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故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率低。再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不到位。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及场地的开设无从谈起,更遑论必要的心理测量仪器和软件的购置了。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不达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的师生人数比例仅有0.02%,各层面的心理培训明显不足。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不够。据调查,高职院校也实施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但覆盖面不够。如在课程的设置上,几乎很少把心理课程作为必修课,而只是以选修课的形式,由此造成心理健康知识不能全面地覆盖每一名学生。甚至有的院校把思想政治课当作心理健康教育课,殊不知它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差甚远。此外,这种覆盖面的不宽泛还涉及高职院校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的短缺。院校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流于形式,没有专职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也没有学生去主动咨询,更谈不上班级设置心理委员等环节了。
二、心理问题在高职学生中的表现
高职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状况,其心理问题大多集中表现在不良情绪的困扰、自我意识偏差以及对挫折的负面反应上。高职学生入学后,面临陌生的环境,大多数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职生活,同时也因高校教学、考试模式与中学不同,使得他们常常受到适应性焦虑和考试焦虑等一些不良情绪的困扰。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成熟的时期,其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阶段,面对高职院校复杂的环境,很容易导致出现自我意识偏差,如虚荣这种扭曲的自尊和自卑等,常使他们表现出消极的自我暗示、过低的自我期望等。高职学生的挫折感比较强,当个体受到挫折后,由于缺少释放的出口,极容易采取攻击性的应对行为,如讥讽、嘲笑、谩骂甚至殴打等。
三、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加强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基础。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高职院校至少有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但短时间内,专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应与各系设立的次级心理辅导站点呼应,各系级心理辅导站点一般由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对学生心理问题感兴趣的老师担任,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除此之外,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也应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项目,以此增强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金字塔形的师资队伍结构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化。不定期进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大一新生入学伊始就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作,并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在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一直跟踪到学生毕业,院校可根据这一档案,针对有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
3.让课堂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针对高职大一学生,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院校应结合大二、大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形式可以丰富多彩,既有理论的学习,也有案例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以户外拓展学习等形式,增强同学间的互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认识。
4.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高职院校学生从课堂教育、网络、心理讲座、电视电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杂志报纸、家人教导、校内心理咨询、心理热线、校外心理门诊等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所占比例分别为60.1%、54.0%、50.8%、46.0%、39.6%、31.0%、23.3%、11.5%、8.3%、6.8%。由此可见,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教育,但超过一半的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心理健康知识。高职院校应在正常的课堂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外,通过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定期向学生开放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状结构。建设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状结构不仅涉及软硬件的设置和配备,还应从思想意识上把心理健康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打破院内各层级间的隶属关系,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加强院校各级的通力协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到全校学生的普及化,而不只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个别同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并落在实处,而不是走过场。构建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至关重要。从横向上看,采取“一心三翼”的模式,以学院心理中心为指导中心,统领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各系心理辅导站点、班级心理委员,达到全方位、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从纵向上看,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大一新生的过渡期,大二学年的迷茫期以及学校生活的稳定期、即将毕业时的不知所措期。新生入学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时候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规划职业人生、打造阳光心态。
参考文献
[1]董敏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2]何少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吴丽玫.试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4]杨映红,卢邦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5]曾庆芳.试论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刘莎 袁文英 单位: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基础教育部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司法事务系
第二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探析
摘要:
新形势下,中国正处在转型期,多元化的时代使高职学生出现多样的价值观。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没能发挥预期的思想教育作用。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思政教育状况,以及对加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通过有效措施,找准结合点,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个多元化的时代,当前中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发展速度走向世界前端,让我们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当然,我们在接受积极正能量的同时也受着消极能量的影响,如:现实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高职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有其独特性,他是按经济社会技术需求而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院校。高职院校学生也有其独特性,学生存在性格活跃,但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低,对生活充满热爱,但生活陋习多,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对人生有自己的追求,但目标含糊,不清晰,没有努力的方向。所以,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将其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是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的课题。思政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其指导意义,但传统的思政教育对高职学生只起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只有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解决学生面临的各种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其培养成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以本人曾做过的“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为依据,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概括成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该量表对被试的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及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都有所涉及。量表采用5级评分(1=没有症状,2=轻度,3=中度,4=较重,5=严重)来衡量被试知觉症状的严重程度。结果显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严重心理问题达到22.9%,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方面。归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
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自制力、习惯、动机低,导致对学习没有主动性、创造性、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而到考试或实习用到之时又一无所知,所以引发苦愤、焦虑、烦躁,严重者影响学习和生活,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人际交往方面
高职校园和高中校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高职校园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对面着是和不同人的交往,辅导员、教师、同学、宿友等,如果能有些交往经验、掌握一些交往技巧的话,那么他的大学生活将会进行的非常顺利。但很多高职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往障碍,这可能与个人的适应能力相关,对面着全新的环境和人,不能很快适应。也可能与处事风格相关,有的同学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为别人着想和考虑。也可能与人的性格相关,有人比较热情,喜欢帮助别人,有人比较冷酷,对别人的求助不理不采。轻微的交往障碍,通过干预或自我调节并不影响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但严重的交往障碍,会产生焦虑、抑郁症,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
(三)恋爱方面
十八岁的年龄,生理发育已成熟,但心理品质还不健全。他们向往和渴望着爱情,据有关调查:4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恋爱的经历,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习、生活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恋爱中的矛盾,不确正确的对待失恋。于是出现毕业季,爱情没了、学历没了、友情没了了三没现象,出现了失恋自残、自虐、自杀或杀他的现象。
(四)就业、择业方面
2016年大学毕业生近765万,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和名校毕业生相比,高大上的工作与我们无缘,绝大多数同学要从一线工人做起,择业的困难和就业的压力,让同学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些差距可能会变成工作的动力,也可能会变成自暴自弃的理由,使一些同学对学校、对社会不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社会行为。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状况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有目的开设课程。所谓“做人做事做学问”,思政课是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必修课,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对高职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必须具有一流的应用技术、较高的思政觉悟、职业道德水平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目前为止,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同学的思政状况良好,他们对国内外政治比较关心,对国家和社会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能正确的客观看待,对思政课比较重视。但有些同学的思政状况却不乐观,他们是“风声雨声读书声,不吭一声,国事家事天下事,管我啥事”,生活懒散不进取,没有目标和信念,昏昏噩噩混日子。导致这些现象,归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高考成绩普遍偏低,基本都是200-300分左右,体育和艺术生甚至180分。这部分学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本身知识底子薄,学习动机低,没有求知欲,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高考失利而不得已上高职。高考失利的同学,看到其它和自己成绩相当同学考上理想大学,不免有些嫉妒、自卑,甚至有个别同学会自暴自弃。而本身成绩差的同学,在自制力、自束力方面又比较弱,意识不坚定,容易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
(二)教师方面
教师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传输,但高职教师普遍政治理论强,专业知识强,但缺乏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也是仅理论教学,缺乏一定的实践教学,面对这些特别的学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应材施教,而不是照本宣科,思政教师也应该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并能及时干预和治疗。
(三)学校方面高职院校普遍
对思政工作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侧重于专业技术知识,对思政课程学制并没有完全完成,以“职业技术学院”这例,该院思政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几门课。因为专科三年学制,所以,就必须加快课程进程,一年课程半年完成,很多知识也并没有深入展开讲授。因此,也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学校应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思政课时。不仅要理论教学,还应组织实践教学,参加纪念馆、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以个体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个体心理成长和人格的发展,使个体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人格品质和潜能。思政教育主要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四个全面等理论为指导,其目的着眼于国家和社会需求,使个体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思政教育,两者总有必然联系。思想方面的问题也必然是各种心理原因引起的。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解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学生方面
大学时期正是面临现实生活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时期,各种研究数据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归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恋爱方面、学习方面、择业就业方面等,面临挫折和压力时不能很好自我调节,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在对面这些成长问题的时候,能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很好的疏导和缓解。因此,高职院样应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师方面思
政教师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理论教学,还应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潜能、抗挫折力等的培养,综合提升学生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国家需求的人才。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压力的能力,能使其身心全面发展。所以,思政教师也应是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能能解决学生的问题,也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学术创新方面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相两才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传统的思政教育仅仅是理论教学,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对于观念的形成原因并不了解。缺乏对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的了解,对如何面对竞争、恋爱、就业、人生挫折、人际交往等问题没有适当的引导和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而能帮助学生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内心和高尚的品质。所以,两者有机结合不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思政教师业务的提升。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一)教师队伍相结合
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教师与思政教师在工作中相互配合。这就需要思政教师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行为问题,有针对性的提供帮助。另外,心理专业教师,应加强专业学习,多掌握些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业务水平。思政与心理教师队伍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育内容相结合
思政课和心理课是两个不同的课程,思政课倾向于政治理论学习,例如“思修”、“马哲”、“毛概”、“时势政治”等,心理课倾向于个体成长方面,例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等,它们都有自己的难点和重点,但它面对的都是高职学生,常常遇到相同或的问题和矛盾。思政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方面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教育目标和手段相结合
思政教育以理论讲授为主,多是些理论和概述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课程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如能把心理知识或心理测验引进到思政课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能力、气质、性格、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思政工作更能符合学生实际,达到最佳效果。而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课程多以选修课为主,咨询室也是等待学生自已上门,应多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给学生做团体咨询、也可以辩论会行式,提出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以便引起重视。
(四)与传媒相结合
当今是高科技的时代,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大部分的信息也是来源于网络。手机、电脑,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随时堕地能接收各种信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心理学知识。例如:开设微信平台、主题网站,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网络咨询,让有心理疑惑的同学,可以网上留言,教师及时给予疏导。这项工作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还是空白。新时期,网络政治心理工作是一项新的课题,学院和教师都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那日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2]王菊荣、孙华军、王文.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赵景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10-14.
[5]唐世章.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与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
[6]李媛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调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15.
作者:李媛媛 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理性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当代“9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
“90后”学生高职院校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基于现代教育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高职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高职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积极的人格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成长阶段,身体各项机能和心理思想不断成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相关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消除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消极心理,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出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保持良好心态,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
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问题,才能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使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为学生未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不仅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培养,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善于观察,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借助教师的干预有效消除学生心理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引导学生对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培养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效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机率,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当代高职学生心理特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我国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思想冲击,学生心理发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成熟,价值观念更为趋向现实
受到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的影响,当代学生在复杂网络信息的冲击下,心智发育较为超前,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早熟程度都显著提升。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够结合问题发生源和促发环境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勇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甚至喜欢以成年人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和思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一部分家长受到各类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对学生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希望学生更为独立和自信,虽然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生活,但是也导致其丧失了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甚至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不能顾及社会利益追求现实的平衡,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对网络过度依赖
当代“90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伴随着互联网逐渐成长,受到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的影响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一般不安于现状,希望通过一定的网络学习、聊天等获得新的发展,与网络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网络在提升学生生活水平的同时,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学生在网络交流、网络游戏中寻找精神的寄托,逃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不仅严重限制了其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化,也导致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心理出现一定健康问题。
3.追求张扬的个性,但是心理较为脆弱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90后”学生的成长经历造成其基本行为习惯具有典型性,如遇到问题不愿意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解决问题,而是在网络上查询;长时间登录QQ、微博、微信等,与陌生人交流;可以用电脑打出每一个字,但是一般不会书写,甚至在不同的环境中识字能力下降;可见“90后”学生的成长环境受到网络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特征,促使“90后”高职学生思想较为独立,喜欢张扬个性,愿意用个性化的方式表现自我,引起社会的关注。“90后”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没有遭遇过角度的挫折,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养成了极端自私的不良性格,心理脆弱,一般无法接受打击,不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健康成长。
三、当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结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重视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构建开放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并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影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更好的发展。
1.重视师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建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引导服务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提供科学的教育引导。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虽然一般配备了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人员,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教育引导服务,这部分心理健康咨询人员还承担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但是高职院校中这类教师并不多,一部分教师只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或者心理咨询能力,无法全面把握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2.设置开放课程,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
我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封闭在课堂中,主要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知识,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对教学目标的盲目追求也限制了学生的自然成长,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对学生教育引导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引导等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考核方式的设置不合理,在高校教育实践中过于追求理论教学成果,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脱离生活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基于当前社会教育背景,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设置开放性课程,在保证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育的比重,将学生引入社会中,直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活动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增强教育实效。例如,针对我国高校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的现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探究网瘾学生自身、家长、教师的心理状况。让学生在了解网瘾学生自身对未来发展的迷茫和无奈,存在一定的逃避现实心理;家长对网瘾学生的爱和期望,以及无奈和担心的心理;教师对网瘾学生的教育引导思想和严格管理思想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沉溺于网络对自身以及家庭带来的不良影响,对网络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沟通,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本次调查中具有沉溺网络倾向的学生摆脱网络的控制,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获得更好的发展。
3.重视事前防范,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预防机制
受到高职院校教育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影响,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就业压力。所以,为了对学生实施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预防机制,预防学生的心理性危机事件,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具体操作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建立三级预防机制,第一级预防机制由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研室所组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负责,并在生活中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把握本校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全局性掌控。第二级心理健康预防机制主要指高校辅导员对本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基于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积累,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第三级预防机制具体指学生会、心理健康社团等相关学生组织和团体,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发现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最大限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健康生活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长期生活在高职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制约学生持续健康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人格的塑造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条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以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开放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加以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保证学生在高职院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中能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获得自然发展和成长。同时,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探寻正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相应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林红,王超,陈新等.“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
[2]王小妮.浅议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J].未来与发展,2015
[3]吴建辉.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时代教育,2013
[4]苏桂元.基于现象学教育学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作者:焦蕊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