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各地州市的民警进行调查。问卷4050份,有效问卷为3857份,有效率95.23%。其中,男性占74.7%;女性占25.3%。平均年龄36.28岁。婚姻状况:已婚占81.5%,未婚占18.2%,离异占0.3%。学历上:研究生占0.7%;本科占55.8%;大专占38.7%;高中和中专占4.8%。
(二)方法
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该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共22个项目。工作倦怠问卷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skson联合开发的,最初包含三个纬度: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PersonalAccomplishment)。MBI在面世之后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和检验,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再测信度、结构效度、构想效度等。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是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二、结果
(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基本状况
1.民警SCL-90测查结果与国内常模的比较与国内常模相比,民警SCL-90各因子分都高于国内一般人群,且达到非常显著的程度,表明说明我省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要差,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具体结果见表1。2.民警SCL_90结果的性别比较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在男女民警SCL_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除“躯体化”与“恐怖”因子中,男性基层民警的得分均比女性基层民警高,而且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方面,因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女性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要高于男性民警。3.影响民警心理健康其他因素分析影响我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因素分析从人口统计学变量来看,民警的学历、婚姻状况、年总收入等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民警的年龄(F=5.463,p<0.05)、工作年限(F=3.649,p<0.01)、行政职务(F=4.349,p<0.01)在躯体化因子上产生显著差异,且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年限的增长,在躯体化方面的不适感越来越严重。甘肃省基层民警不同警种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一样的,在所有因子上差异显著(F=7.473,p<0.01)。刑警与交警的得分高,治安警与巡警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差异不显著,而刑警、交警分别与治安警,巡警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从地区来看,甘南与庆阳两地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甘肃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F=2.473,p<0.001)。
(二)健康状况、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根据图1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两因素均对民警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具体而言,职业倦怠与SCL_90的相关为0.56,社会支持与SCL_90的相关为-0.10。
三、讨论
(一)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状况
甘肃省民警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相对于国内正常人群而言,民警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上都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发人群,有中度心理问题以上的警察占50%以上,主要表现在偏执、躯体化、敌对、强迫、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
(二)提升民警心理健康的策略
1.个体心理保健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就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造成的。公安民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今后要努力达到的目标,那么就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避免和减少了心理问题的产生。第二,加强各种正确观念的修养。警察保持心理健康,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正确观念的修养,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观念的修养: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念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一定时期国家各种政策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学习。第三,培养健康的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保持了积极的、健康的情绪情感,也就保持了心理上的健康。公安民警要学会保持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与社会占优势的情感相一致的情感,在这种和谐情绪环境中,使自己保持心情愉悦,保持心理健康。第四,协调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有助于心理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压抑、苦闷,甚至产生疾病,破坏心理健康。我省基层民警的人际关系因子的得分偏低说明我们应该从人际关系着手加强心理保健,因此,公安民警在工作、生活中要愿意同其他人交往,并将其作为生活中的乐趣,要具有正确的交友观念,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学会同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并与自己所接触的绝大多数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在与周围人群相互友好的关系中,提升自己心情的愉悦指数。第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各种业余活动。良好的兴趣爱好有益于心理健康,警察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应该具有一定的业余爱好。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使自己得到放松。公安工作是富有高度应激的职业,容易造成疲劳、紧张、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反应,警察在工作之余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使原来的不良清绪反应得到缓解,这实际上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而且使人体验到了各种愉快的感觉。
2.甘肃省民警心理保健工作的开展
目前,全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由于警力不足,任务较重,单纯注重业务工作,对民警心理健康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分县局在对公安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的认识上与公安部及省厅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没有站在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角度认识问题,出现了无法满足基层民警迫切需求,无法适应队伍发展现状的矛盾。二是机构建设滞后。按照省公安厅《实施意见》的要求,各州(市)公安机关要逐步设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积极落实基层民警心理健康各项具体工作。三是缺乏专业人才。民警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人才更为匮乏。部分分县局虽然开始重视,也开展了相关工作。四是民警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不健全,工作方法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简单,覆盖面不是很广。针对我省公安民警心理保护工作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工作规划建议:(1)完善“人性化的警务工作制度”。近年来,公安工作改革逐渐深化改革必然引导警察行为,影响警察心理。同时,警察对改革举措的理解和适应程度也决定着改革的进程与结果,在研究改革方案,推行新的制度时,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形成符合民警各种需求的既利于公安工作,又有益于民警健康的制度,使民警心情舒畅地工作。(2)成立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小组。目前,全国多数省份普遍在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成立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快我省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设步伐,建议建立甘肃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测试、放松、交谈等室内工作场所和训练行为训练等室外设施,由省警院负责日常管理。服务中心在省厅政治部的领导下,维护“甘肃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组织实施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工作;建立培训参训民警心理档案;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工作。(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民警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和水平。为迅速扭转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局面,目前全国各省通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基层心理健康工作人才的培训力度,在较短时间培养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工作专兼职咨询师和辅导员。但由于这项考试属于初入门级,对于非专业考取证书的民警,如果持证后不接受持续学习、技术培训实践、自我体验与接受督导,则无法有效地开展相关心理辅导工作。因此,为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使我省心理健康工作切实取得时效,应在一到两年内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推荐选拔心理教官,形成各地州市,分县局的教官团队。在教官团队中优中选优,将通过考核、有优秀工作能力、广受好评的心理教官建立名师人才库,对入库教官在授课、培训、参加培训和业务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二是持续专业培训。将心理督导机制的建立提上日程,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家定期督导工作,省内专家可采用现场督导。四是进行内部挖潜,将各级公安机关政治部(处)主任、副主任、区县公安局政治委员、一线单位政治教导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培养成心理健康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形成“一所一队一人”的有利工作局面。(4)建立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中,部分省份公安机关建立了危机干预制度,在突发事件心理康复和预防民警违纪方面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因此必须将危机干预制度化,以便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及时了解民警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消除不良影响,稳定队伍。今后我们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建立民警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制度并下发全省公安机关,对遭遇严重暴力袭警、目睹血腥或恐怖场景、处理重大交通事故和刑事案件、参加抢险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民警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二是建立涉警重大突发事件和民警重大变故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事件在采取必要措施的同时,要立即上报,以便政工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并提供有效帮助。(5)探索和创新心理保护工作最优措施。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在民警心理健康保护工作内容上,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目前,我省公安厅组织编写了《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实施细则》,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考虑以下内容:一是借鉴优秀警队经验,以加强心理学知识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突破口,摒弃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在广大干警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学、心理保护观念,掌握心理保健技术,实现积极自我成长;二是以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训练为主要工作模式,从素质和能力上根本提高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水平,防患于未然;三是探索警种心理服务模式,针对不同警种的现实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逐步引入国际上通行的“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由通过EAP培训的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训练和帮助。
作者:杨景涵单位:兰州市人民警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