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业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创业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对社会、自然和自我的正确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创业,是指人类运用知识和能力,通过思维创新,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开创事业的过程。社会的、自然的因素不断刺激创业者的心理和精神以及创业者年龄相对比较小、心理年龄也偏小的情况下,创业者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容易造成心理问题。衡量创业者心理健康的标准有6条:(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创业过程中总是惶惶不可终日、前怕狼后怕虎,创业很难成功。(2)正视社会现实。创业者能够对周围的环境、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冷静的分析能力,能客观分析现状,从而能比较好地解决主观愿望与现实的矛盾,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状态。(3)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也很快,为了适应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创业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4)情绪稳定乐观。创业者面临的压力会比一般人更大,这就需要能依据客观环境的要求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乐观、积极的心境,胜不骄、败不馁。(5)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创业者需要时时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善于和他人积极沟通,与人相处时,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6)有健全的人格。创业者的气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需要平衡发展,精神充实,品行高尚。如果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与社会、自然等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适应性,就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创业者如果受到社会、自然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适应的心理状态便会产生心理困惑甚至问题。
一般来说,大学阶段是人的心理趋近成熟的阶段,各种心理健康素质已基本形成。根据创业过程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围绕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2大主题而展开。
2.1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通常,每个人在面对周围环境的改变或压力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个体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而自动启用一些防御机制以恢复自我心理平衡的过程,这就是心理调适。心理调适是个性心理特征及个性倾向性中的各因素综合发生作用即调节、平衡心理的过程,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一种映照。由于心理调适能力反映了一个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和自我改变的特征,因此,拥有良好个性的个体,通常能更好地了解自我和环境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并在心理困境中进行自我修复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应该从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2方面来进行。
(1)从个性倾向性方面来讲,创业者首先应该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强烈的自我成就动机,同时也要培养高级的精神需要。通常拥有强烈的成就动机的个体,更能勇于胜任强大的挑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能长时间保持意志的坚定,不轻易放弃。高级的精神需要在个体的发展中具有强大的能量。创业者的高级精神需要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培养了高级的精神需要,即使创业过程中遇到再大的挫折和艰难,经受各种低级需要的缺失,创业者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并获得激动人心的“高峰体验”。
(2)从个性心理方面来讲,创业者应该培养综合能力以及积极豁达的性格。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条件。创业是一个综合人的多方面能力以应对各种关系和问题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要想创业,必须先了解自身具备了哪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适合在哪些领域施展,也就是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要分析自己在哪些能力上存在不足,大学生社会锻炼不足,因此更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更是成功创业的强大砝码。性格是反映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创业过程非常艰辛,风险很大,因此有必要培养大学生乐观积极的现实态度以及豁达开朗的处世原则。这种性格特征使人在创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仍难保持信心,迎难而上。
2.2适应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上的“适应”是表示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创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其面对的环境瞬息万变,创业者只有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动中保持心理的平衡,以不变应万变。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完全自主和独立,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性还没有完全消除,对社会的涉入还不多,适应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要想创业成功,大学生必须脱离传统依赖性,强化自立能力,增强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这样才能在艰难的创业过程中维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创业中的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大学生的情绪适应能力。创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且充满风险的过程,大学生应该要有良好的行为设计与控制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差异情绪反应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洞察力,使自己的情绪相对稳定、深厚、效能高,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动的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维。
(2)培养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创业中的人际关系不同于学校,创业者面临的人际关系更复杂,一方面,创业者不可能孤身一人承担所有活动,只有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形成自己的创业团队,才能达成创业的目标。另一方面,创业者面临的社会关系也更复杂,为了寻求更多的资源与信息,创业者必须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也要求创业者发挥更多的积极主动性,以获得社会关系的认同。
3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形成是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后天的教育影响至关重要。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从心理层面为学生提高辅导与帮助,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创业的成功提高前提与保障。
(1)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作用。要消除大学生进入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的顾虑,并不是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咨询。高校心理咨询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既包括严重的心理危机的干预,也包括一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的咨询,还包括就业和求职的咨询与指导。高校心理健康中心要定期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通过心理讲座等形式,围绕创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心理现象,教育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的自我分析和内省,从而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使他们能做到心理的自我指导与发展。
(2)积极开展各种能锻炼大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不同的主题训练和实践。对创业来说,应该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两大主题来展开,充分发挥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训练的作用,比如开展与创业能力有关的团体辅导,将具有同类心理问题或为达成同一目标的大学生组成一个团体,心理教师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使个体在互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另外,还可以进行培养创业所需能力的训练,通过示范与引导,让大学生学习到新的能力,并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以强化学习到的能力。(本文来自于《江苏科技信息》杂志。《江苏科技信息》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徐海波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