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体验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范文

体验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验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体验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一、体验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一)主体性

在以往的教学上,教师的讲解贯穿于整个教学,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只需要听讲,必要时可以记笔记,基本上是被动学习。加之,大学大部分的课程课堂讨论的机会不多,很多学生大多都是抱着考前背一背,记一记就能考及格的想法,结果是教师精心备课,辛苦讲课,而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不愿意听。由此看来,谈何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现状势必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体验式教学法则不同,是以学生为中心,每堂课学生们能够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老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它把学生的情感、疑惑、体验、感受结合起来,引起学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

(二)亲历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选修课,都在积极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但无论形式如何的变化,大多数也逃脱不了理论的“灌输”。比如两课的教学,学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因而必要的理论灌输也是不可或缺的。而体验式教学法的亲历性恰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亲历性体现在重视课堂设计的学生活动,通过语言、肢体交流到内心体验,来完成课堂学习的过程,再运用到今后的实际生活中。

(三)趣味性和情感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更谈不上学习的乐趣所在。体验式教学法则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设计的活动中,开始有些被动,但活动的内容整个过程的参与性强,也会将被动学习知识变成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情感上的相互理解,真实体验,达到课堂趣味性和情感性的融合,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让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位大学生。目前,许多高校将这门课列为公共选修课或指定选修课,有些学校已将其设为必修课,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差距,对他们来说“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比较新鲜的词,如何在对其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潜力,完善其个性,就成为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程特性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同时通过引导、启发、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它一定是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心里的体验和感受不能单纯的理解为通过讲道理、灌输理论知识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一个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情感在内,真正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生命线。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过程,它需要靠体验来使学生完成课程内容,教学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心理健康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在体验和交流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的需要

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来看,由于基础教育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的知识,甚至还不能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因此进入高校,我们发现,在心健康教育选修课开设中,少数民族大学生选择这门课的很少,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进入大学,环境、语言、风俗、观念的差异,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明显和突出。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我们因当看到这个矛盾,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如何调动其参与性首当其冲的成为第一任务,课程中简单的采用理论讲解,是行不通的,而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和过程恰恰弥补了这个缺憾,语言的障碍,理解的程度都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完成,是他们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新鲜的概念和学习,从而产生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体验”,通俗的说就是一种体会和验证。体验式教学法,就是让主体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接受学习的内容或技能,或者通过唤起学生以往的记忆表象来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运用包括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记忆五个环节。

(一)分组

在教学的班集体中,根据事先设计的活动内容,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把这个小组称之为“家”。通过“家”这个词首先在意识的第一个层面上让每位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位成员,也可以增强“家”中每位成员之间的亲密性。每个“家”设家长一名,(不是父母,可以是大哥或大姐这样的长辈),“家”里成员一起为“家”命名,创“家”歌,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家”里成员要展开讨论,每一位成员都有一次代表发言的机会。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但在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且也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现状,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合作中互帮互助,集思广益,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融入

融入,强调的不但是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把自己真正的放在活动主体的位置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首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结合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将本次课涉及的心理学的知识,活动设计的方式、参与的办法等课堂情景向他们做一说明,然后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入本次课的教学主题,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在该课堂中“我”需要做些什么。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并引发出他们对自身存在问题的认识,做到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心理学指出情绪和情感都会影响人们认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人们的决策、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下,通过教师对学生对在情景教学体验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身心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教师教学达到通过体验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和丰富的情感统一结合的教学目的。

(三)分享

在分享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以“家”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地方围坐在一起,开展以本次课的内容为主题的“家庭”活动,类似于心理素质训练。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这里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讨论结束后,“家”之间的彼此交换心得,分享“家”庭之间不同的有趣的事情,或是困难、疑惑,大家出谋划策,探讨可行的办法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能给予合理的引导和总结。通过这样一个思考、商议的过程来提高学生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有意识地观察是否有需要进行个别咨询的学生,如果发现就必须要给与及时的帮助。

(四)感悟

这是整个活动的第四个环节,也是引发自我思考的重要环节。教师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学会用本次课所学到的知识、感悟,来联系实际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他们留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我反思,并给予时间让学生谈学习心得,聆听并观察他们是否对自身的问题有新的发现和认识,是否有了观念的转变,可以换位、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五)提高

这也是设计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比如一些与本次课相关的电影、书籍等,让学生课下完成,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再一次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在每一堂课中,在每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如在“分享”的环节中,主要是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训练活动,每一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感悟”,每一个环节都是互相贯穿,互相弥补的。

四、结语

教学的形式无论是怎样,是理论灌输还是开展活动,它都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所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地区人才的培养成功与否,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现状、以及弥补语言不同的这一现实情况,在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用体验式教学法,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之后,引发他们的内心感受、讨论,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掌握新的能力。(本文来自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杂志。《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马丽娟王锋单位:塔里木大学党委宣传部塔里木大学体育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