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范文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的困境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建立高水平的心理教育教师团队势必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心理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但纵观中职学校心理教育实际开展情况,心理教育专业师资成为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缺乏专职心理教育教师,往往由德育处的行政人员或其他科任教师担任,极少中职学校拥有专职心理教育教师,而且数量有限,甚至不能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仅仅充当“应急人员”或“花瓶”,更谈不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然而中职学校解决专业心理教育教师匮乏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基于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心理教育的可利用因素,整合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探究出一套合适的学校心理教育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模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可利用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专职心理教育教师的缺乏,业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的一个瓶颈,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会造成整个学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恶性循环,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滞后。但从中职学校自身实际出发,仍然可以挖掘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的可利用因素。为数较少的专任心理教师作为中职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力军,他们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拥有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既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专题讲座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达成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潜能开发的目标,也要通过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达成调适性目标,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以及对精神问题的及时转介。这种“双重角色”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较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发挥持续性影响作用,课堂中的“心理成长”难以适时地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此外,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歪曲性认识,认为心理咨询是针对精神病人的心理咨询,导致心理咨询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心理咨询往往是以“一对一”的模式开展,惠及面较窄,仅能进行“补救式”的辅导,因而大多数学生缺乏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辅导。

正由于专任心理教师的匮乏,导致心理教育与咨询的影响有限,因而应倡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主体数量上,学科教师人数多,如果他们都能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极大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匮乏的问题。其次,从学科教学内容与过程上来说,学科教学内容中涉及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有些学科教学内容甚至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例如政治课程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音乐艺术课程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有的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间接的联系,例如,物理课程中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及意志力的培养。此外,学科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与管理、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等都能够构成隐性的心理教育资源,甚至产生超过课程内容本身的影响作用。所以若能较好地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主题将会极大拓展。再次,从影响上来看,学科教学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影响力较为持续,有利于课堂中“心理的成长”稳定与迁移。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作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学科教师,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缺乏,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对课堂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积极作用,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剥离开来,难以真正做到“融入、渗透”,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成为“一纸空文”。更为甚者,学科教师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即使主观意识强烈却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不得法,也未能做到适时、适度、灵活、有效地进行学科渗透工作。

此外,作为负责整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对学生心理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从个人影响角度来说,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和机会较多,其处事的行为习惯、对事态度、情绪表现及人格特征都成为学生模仿对象,都易给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造成影响;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看,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各项日常工作,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与学生交流、谈话本身就具有心理教育的成分,班主任可以作为心理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甚至有学者将班主任称为“心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本身也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之一;从班级组织者角度看,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也需要对科任教师进行组织协调与沟通,与科任教师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是联系学生、科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桥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晰的把握,学生有生活、学习上的烦恼也最愿意跟班主任沟通,班主任最能贴近学生的内心。但是某些班主任由于缺乏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往往强调自我的权威和学生的服从,采用简单的言语疏导与沟通,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难以真正与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原因是,班主任往往关注整个班集体,难以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专任心理教师、学科教师和班主任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采用特定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协同合作,难以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因此,有必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将专职心理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经过的一定的组织和架构建立中职学校心理教育教师团队,实现教师团队效率的最大化。

三、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策略

一个高效的教师团队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良好的组织形式及相应的评估与反思机制。

(一)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

共同的教育目标即为教师团队的动力源。因此,中职学校心理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于确定教师团队的团队目标。对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来说,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界定:“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中职心理教师的工作目标应以学生为本,建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不同个体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辅导和援助,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提升与发展。概括来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包括适应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适应目标(也称调适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适应学习、适应生活,在于发现学生的不适应行为,积极加以辅导,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生活与学习,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如焦虑、抑郁情绪的疏导,人际交往技巧的辅导等。发展性目标强调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提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来预防和抵御心理的不适应,因此发展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如幸福感、快乐、热情、希望、幽默、自制、勇气、正义、仁慈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应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共同目标,所有团队成员都应以此目标为出发点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达成良好适应目标,获得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建构合理的教师团队组织形式

良好的团队组织形式是教师团队正常运作发挥效用的核心。由于中职学校专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无法像其他学科一样建立职责清晰、界限明确的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因此必须建立起符合中职学校心理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团队。首先,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的实现的重要基础。以专任心理教师为带头人能够起到主导作用,这主要由于专任心理教师拥有丰富的心理教育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能够担任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辅导,开展专题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能够对学科教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在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引领。例如,引导学科教师开发学科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设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维度,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形式与方法的选择;指导班主任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选择合适的教育管理方法。因此,必须将专任心理教师置于心理健康教育主导位置,以保证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开展。其次,是专任教师心理渗透辅助。所谓的辅助作用并不是将学科教师的地位置于次要位置,而是强调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与配合作用。如果说专任心理教师的工作是“单刀直入”,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则是以“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这种“浸染”的方式尽管是附带性的,但长时间的积累甚至能够起到比“直接”式的教育方式更有效、更全面的作用。由于科任教师大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因此其需要依靠班主任的中介作用,在专任心理教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具体来说,在专任心理教师的引领下,使科任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打破学科界限,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与沟通,时刻树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开发学科课程中的心理教育资源。例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关注对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语文、音乐、艺术课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释放负性情绪等,这样既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成长,又使得课堂三维目标顺利完满实现,改善学科教学效果。再次,是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班主任的组织协调不是将班主任作为一个管理者“置身事外”,而是突出班主任在团队中的独特作用。由于班主任特殊的身份使其成为连接学生与教师的桥梁,也是连接教师与教师的桥梁。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群体发展、素质提高、日常生活重建的核心责任人、核心研究者和核心推动者,必须成为教师团队的关键成员。班主任不仅需要在专任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班级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营造和谐、温暖的班级气氛,增强班级凝聚力,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敏锐地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同时需要将学生的问题与困惑及时向专任心理教师反映,在专任心理教师的指导下,与学科教师的配合下一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总之,心理教育教师团队建设需要专任心理教师的指导,统领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常规开展,对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行督导,及时反馈结果,引领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水平。班主任一方面从学生管理、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作为科任教师与专任心理教育教师沟通协调的桥梁,具体负责每个班级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落实工作。而科任教师则应成为在专任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在班主任的中介作用下有序、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工作的主力军。

(三)配套科学的评估、反思机制

任何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团队都是建立在合理的、科学的评估及反思机制之上的。因此,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绩效也需要一定的评估机制加以衡量,这一评估机制的实施可以是学校的相关行政机构,如德育处、学生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前后对比的结果作为团队绩效的反映。这一评估机制也可以是教师团队成员的自我反思,专任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通过对团队及成员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修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达成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绩效优化的目标。此外,学校应该在管理上不断创新,扩大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的自主决策力,发挥每位成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扩充专任心理教师队伍,加大对“双师型”心理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科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从学校制度保障、整合资源、资金投入上促进中职学校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的优化发展。(本文来自于《广州职业教育论坛》杂志。《广州职业教育论坛》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信忠义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