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挫折感成因与教育方法范文

大学生挫折感成因与教育方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挫折感成因与教育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挫折感成因与教育方法

一、大学生挫折感的类型

1.人际交往挫折

人际交往挫折是指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期望与现实间的偏差而产生的挫折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失去自信心,从而产生人际交往挫折感。

2.恋爱挫折

恋爱挫折是指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由于恋爱动机不正确或不能正确处理恋爱关系而产生的挫折感。大学生恋爱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上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考验,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都是无果而终。

3.就业挫折

就业挫折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挫折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自认为可以胜任一些高薪水、高挑战的职位,然而很少有公司愿意将高职位交给新接纳的大学生,这就使得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与现实间产生巨大差距,从而产生挫折的心理状态。

4.社会挫折

社会挫折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面对社会变革和复杂环境而产生的挫折感。社会上贪污腐败、铺张浪费、不公平竞争等现象的存在与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正面的道德教育相背离,他们无力改变这些不良现象,从而产生挫折感。

二、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挫折感普遍存在,并且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因此研究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应对挫折感、提高抗挫折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外在因素

1.社会不良现象导致大学生挫折感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方面的新瓶颈。人们的思想观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社会化进程,外来文化的流入使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分歧越来越明显。例如,网络上流传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当代大学生从小就接受“红灯停绿灯行”的教育,但是当他们无法改变人们“没车即过”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时,心理便会产生挫折感。老人摔倒了没人扶没人管的社会风气,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事件的曝光等不良社会现象,都会使得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2.学校竞争压力引发大学生挫折感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竞争压力。高考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能够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们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未必名列前茅,担心会令父母失望,由此学习竞争会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大学的学生会给每个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生会的竞选失败也会给大学生带来挫折感。

3.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大学生挫折感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最先接触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每个人的基础教育,而且对每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中,在物质上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溺爱孩子。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视,而忽视了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当孩子犯错误时,只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只会使大学生从心底产生逆反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多和父母说一句话,他们觉得父母打骂的教育方式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够重视,甚至是讨厌,因而会产生挫折感。

(二)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内在因素

1.性格不完善

就业、择偶等各方面的压力是大学生要面对的,这些压力容易使其心理、性格产生偏差。有些大学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谈,因而交不到朋友,使其自身产生挫折感。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使交到朋友,也都是表面形式的朋友,知心朋友少之又少,因此会产生挫折感。一些大学生喜欢炫耀,无论是买了件新衣服,还是买了个新皮包,甚至是一支新铅笔,都喜欢向别人炫耀一番,然而这会严重伤害身边一些家庭不富裕同学的自尊,这些同学不会再把爱炫耀的大学生当做真正的朋友,从而使爱炫耀的人失去朋友,产生挫折感。

2.自我期望过高

高中时期,学生们都憧憬着大学的美好情景,但是当他们怀着美好期望走进大学校园时,却发现大学的现实生活与憧憬的美好情景大不相同。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不知该如何对待,甚至束手无措。例如,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对专业的学习都充满期望,但是由于教师的授课方式、自己的学习方式都与高中有所不同,当他们觉得现实收获到的与自己本来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时,会产生挫折感。也有些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后,把个人的追求目标定得过高,而使期望的目标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从而产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期望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有困难时,就会从心底生出莫名的烦恼和焦虑,从而产生挫折感。

3.学习生活适应能力不强

对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大一新生中。和高中学习生活相比,大学对专业的设置细致,大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很多,而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还无法适应,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与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有所不同,大学生会因不适应而产生焦虑和紧张。高等院校人才济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竞争是强手争锋,多数大学生失去高中时高材生的优越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和不平衡,从而导致挫折感的产生。

三、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挫折感普遍存在,虽然挫折感具有两面性和暂时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善教育环境

1.净化社会环境,减少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不良社会现象

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政府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并形成健康向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体制。社会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观念也会产生深刻影响。健全社会制度,对人们有规范的作用,能够减少人们如闯红灯等的不良行为。一旦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老人摔倒了没人管、没人理和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也会有所缓解,从而减少了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不良社会土壤。

2.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学校环境来减少

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本应该给大学生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己的舞台,而非因竞争压力带来的挫折感。学校应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即使学习成绩不能名列前茅,没有在莘莘学子中的优越感,他们也不会因此而有深深的挫折感。学生会的竞选要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大学生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竞争环境中竞选,这样即使有一些大学生竞选失利,但他们的挫折感也不会那么强烈。

3.改善家庭环境,减少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长应采用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家长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抓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又要抓孩子的素质教育,并且要以素质教育为主。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来教育子女,在孩子犯了错误后,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真正了解到自身错在哪里,而不是用体罚的方式惩罚孩子。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孩子、给孩子太多物质上的满足。只有给孩子正常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教育方式,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减少挫折感的产生。

(二)改革教育体制

1.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构和相应制度,促进大学生性格完善

面对大学生挫折感存在的普遍性,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内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使那些已产生挫折感的大学生有倾诉的地方,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要对前来咨询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减轻挫折感带来的危害。

2.转变教学观念,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确立与自身相符的期望目标

高校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相互交叉的学科教学,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并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接班人。在教育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认清现实,确立与自身相符合的期望目标,并以此为努力的方向,从而减少大学生因目标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挫折感。

3.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

高校有效的管理能减少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并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逐步消除挫折感。学校的各层级组织应注重日常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善于发现并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挫折感,尽可能地增加挫折感带来的积极效应,减少挫折感带来的危害。高校的管理模式应与时俱进,根据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在管理好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本文作者:高雪梅、方鸿志单位: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