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干旱对健康及卫生行为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体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社会经济状况、营养供给情况、卫生保健服务都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疾病的进展。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频繁,气候因素尤其是干旱缺水所导致的健康问题不容小觑。Madhu等[8]对印度干旱地区儿童健康状况的研究中,调查了914名0~5岁学龄前儿童,对每名儿童进行人体测量学测量、饮食摄入量调查以及营养缺乏指征的临床检查,以评价每位儿童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这些儿童在干旱时期主要的疾病为呼吸系统(7.5%)、消化道(7.5%)和发热(病毒性,疟疾和黄疸,5.6%)。所有检测疾病的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人体学测量参照NCHS(国家统计中心)标准使用身高百分比和体重百分比指标,结果显示儿童普遍存在生长延迟现象,短期营养不良(年龄别体重)占38.5%,长期营养不良(年龄别身高)占25.8%,两者均为1~2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贫血患病率为30.5%,诊断依据为球结膜苍白、汤匙状指甲。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各种体征有很多,但以头发褪色20.2%,头发干枯21.6%这两项所占比例最高,其他的体征仅占2.6%,消瘦者占1.7%。维生素A(夜盲症、毕脱氏斑)、B族维生素(口角炎、皮炎、舌炎)缺乏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Madhu等[9]的另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印度某些地区的频繁干旱对农村成年人口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40名成人中,48%的男性和39.5%的女性存在慢性营养缺乏症;不同地区中16%~66%的成年人肱三头肌皮褶厚度(FFT)<6mm,远低于正常成人水平(12mm);贫血的总体患病率为35.6%;维生素A缺乏症状毕脱氏斑1.8%,夜盲症0.2%;B族维生素缺乏症状口角炎1.0%,皮炎2.6%,舌炎5.4%;维生素C缺乏症状牙龈出血2.5%;蛀牙8.5%,氟斑牙38.3%,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学龄前儿童和成人都出现各种营养素的缺乏,以学龄前儿童更为严重。Sophie等[10]为了解非洲干旱、半干旱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消瘦率(消瘦是指身高别体重小于两个标准差)波动情况,调查了900名0~5岁(或身高小于110cm)儿童,将这些儿童按照其家庭维持生计的方式分为3层,分别为放牧、农林和混合型方式。调查发现牧民儿童消瘦患病率为17%,比农林组和混合组高6%~7%。在干旱发生时,牧民儿童消瘦波动增强,消瘦率达25%,甚至更高。Wilfried[11]对干旱的肯尼亚西部13所小学中5780名小学生进行皮肤病检查,发现有1872(32.4%)的儿童患有皮肤病,而这些皮肤病中有67.6%是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性皮肤病主要为细菌性脓疱疮;真菌性皮肤病中75%为头癣,除此之外面癣和糠疹也多见。郭钰娉等[12]探讨妇科疾病与年降水量的关系,研究显示妇女疾病高发的两次峰值,恰好逢干旱少雨年份或上1a特别干旱。
二、干旱对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压力和精神创伤会影响整个社会[13],位置偏远以及有限的健康资源使得农村和偏远社区人们的心理问题更多[14-16]。自然灾害增强了人们的失控感、恐惧和无助感,长期的影响增加了患有心理疾病的风险[17]。Sartore[18]在干旱对澳大利亚农村社区人口影响的定性研究中发现,长期干旱使得农村社区人口承受了严重的压力,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主要是干旱问题造成的困境是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干旱的社会和情感冲击力改变了环境,并造成人们对社区未来的担忧。Dean等[19]对澳大利亚西南干旱地区的111名11~17岁青少年做问卷调查,通过学生自填问卷发现经过3a年的持续干旱后,青少年的情绪压力明显高于干旱前,并且有12%的青少年可归为临床心理疾病的范畴。Helen等[20]调查了干旱地区的449名成人,结果表明其中56.1%的成人,尤其是71.8%的农场工人或农民承受着来自干旱的很大压力。研究表明,干旱年份男性农民的自杀率比较高[21]。
干旱引起饮用水缺乏,同时生活用水也会不足,卫生设施不健全,使得干旱地区的人们其行为习惯特点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赵艳玲等[22]指出,腹泻病的发生与水源水质、家庭储水水质、居民卫生行为都有联系。腹泻大多都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由于缺水饭前便后不洗手、饮用不安全水、未清洗的瓜果等都易引发腹泻。杨海[23]在研究特大干旱对传染病流行趋势影响的文章中指出,干旱的持续使得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二次供水和自备水源比例增加,水质中余氯量、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均不合格;定时供水造成水源污染严重;传染源广泛存在,消毒、隔离措施不易落实,防蝇、灭蝇及食品卫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水必然使干旱地区人们珍惜水资源,有限的水量让人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所以洗手、洗澡等日常清洁用水会减少很多,甚至会很长时间不洗手不洗澡。许隆祺等[24-25]进行了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常见肠道寄生虫,主要是蛔虫和蛲虫感染关系的研究。实验组开展洗手活动,对照组不开展洗手活动,每两个月对受试者进行粪便检查。结果证实,每日用肥皂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显著减少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董晓春等[26]选择了天津市8所幼儿园进行洗手干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农村地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通过洗手干预,腹泻、出疹、眼充血或流泪的患病减少幅度分别为36.73%,104.13%和80.64%,通过洗手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幼儿患肠道和急性呼吸道等疾病的缺勤率。姚伟等[27]的论文指出,通过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行为,因此安全、充足的饮水供应是居民卫生习惯卫生行为形成的前提。有文献报道[28],1998年秋冬季,德江县由于干旱少雨,饮用水紧缺,加之群众卫生习惯差,引起伤寒病在城内暴发流行。由于镇内6口水井供不应求,又无公用取水设备,污染严重。
四、讨论
干旱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较大,地域不同,生活条件不同,干旱缺水期间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9]。目前关于干旱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描述某干旱地区的成人或是婴幼儿的健康状况,而对于学校中学龄期儿童的健康相关研究仍然比较稀缺,有待进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干旱是一项与地理特点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为了降低干旱缺水对人群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手段为人群普及正确的卫生行为和健康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干旱地区的政策及经济扶持,二者双管齐下,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作者:周丽森、付彦芬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