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在“四新”学科建设下理科人才培养范文

在“四新”学科建设下理科人才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在“四新”学科建设下理科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四新”学科建设下理科人才培养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建设一流本科的新形势下,对地方高校理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思考、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OBE理念为主导、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标准、融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精神的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OBE-NS-EEAS),为地方高校新的教育形势下进行一流理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校;理科专业;人才培养;OBE;一流本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教育部为了落实2018年5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部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会,是一次全面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会”。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还指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2019年4月教育部推出了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在“四新学科建设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如何发展?如何培养理科专业人才?理科专业如何进行一流本科建设?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一流本科建设的研究较多,“四新”专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也越来越明确,但地方高校理科专业如何建设一流本科,研究较少。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形成了基于OBE理念的理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体系贯彻OBE理念

基于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在上个世纪末产生于西方国家,在工程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华盛顿协议国家的工程教育模式[1-2],特别是工程教育认证12条产出标准的公布,为OBE教育模式的工科专业提供了明确的产出目标,使得工程教育形成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教育模式。OBE教育模式在理科专业建设中,又该如何实施?我们探索了以OBE理念为指导、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NS)为主标准、融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standards,EEAS)精神的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OBE-NS-EEAS)。

(一)确定适当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OBE教育模式的起点,专业建设首要任务是如何确立专业的培养目标,山东理工大学于2017年提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简称“五有”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理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在“五有人才”总体培养目标下,如何深化细化、优化、特化专业培养目标,成为专业培养的关键。在此我们坚持采用了OBE理念,从学校定位出发,针对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对此进行了广泛社会调研,将国家和社会需求作为重点,结合学生的发展历程,进而完成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形成了本专业特色的基于能力和应用的培养目标。这种做法与“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3]。

(二)建立科学的毕业要求体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里,通常主要完成知识学习,修满学分即达到毕业要求。在OBE理念和“五有人才”的要求下,毕业条件则有了较大变化,在知识的基础上,能力和素质要求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毕业要求体系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明确说明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拥有的能力[4]。我们在设定毕业要求时,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进行综合界定,将毕业要求进一步分为下一级详细指标条目,特别注重指标的可衡量性,并将“五有”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合进去,形成专业特色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返向能够完全地支撑培养目标。

(三)打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都要落实在课程上,科学的课程体系是达成毕业要求的保障,这就要求课程体系必然是对毕业要求的充分支撑,科学地打造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5,6],对此不同学校有着较大差别,国内外课程体系也有着较大差别[7]。根据OBE理念的要求,课程目标应当对毕业要求形成一一对应的支撑。根据毕业条件和国家质量标准,设计课程体系,结合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形成特色的选修方向,从而形成了既有扎实的专业体系,又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锻造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科学的课程-毕业条件关联矩阵

毕业要求是针对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达到毕业要求需要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完成,因此建立课程与毕业条件的关联矩阵,是达成毕业条件的基础。为此,对毕业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形成可衡量的二级指标,并于相关课程建立关联矩阵,打造稳固的二维支撑体系。

(二)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根本依据,教学大纲不仅要明确课程性质,更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其支撑的毕业要求一一对应。整个课程不仅要规划好教学内容的基本纲要,更要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各个教学环节,并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方法等内容列出详细的设计,一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要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原则,每一项教学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支撑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进一步强化课程考核的目标性

区别于传统课程考核,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考核,有着明确的考核目标,不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行简单考核,而是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综合考核。因此每一门课程的考核都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考核,明定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使得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程序化、标准化,落到实处。最后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即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允许采用多样化的产出数据,以学生为中心,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考核学生的教学成果[8]。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9],随着以本为本的教学重点回归,本科专业教学理念也进行了重大转变,从知识传授为重点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转变,OBE教育理念正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在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我们正是从此出发,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学分比例得到了较大提高,学分学时系数翻翻;同时在理论课程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应用,探寻知识产生的前因后果,分析评价理论的优缺点,理论创新的实验基础,启发改进思路,兼具训练创新思维。

(五)强化课程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全部工作目标。总书记于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立德树人,首在立德,需要全方位进行。在专业培养体系中,思政专门课程也不断进行教学革新[10],但还远远不够。要做到全方位育人,专业课程也责无旁贷,我们所有专业课程也都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除了积极申报各级课程思政教研专项外,平时授课中有效融合专业-思政教学,将思政工作贯穿于教学体系和学科体系中去,与专门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协同育人[11-12]。

三、注重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OBE教育理念的三大中心之一,通过对各级目标的评价-反馈-改进循环,对教学各层面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建立稳定的持续改进体系。

(一)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及其改进

微观层面的课程考核以形成性评价为基本评价方式,课程考核结束后,都要进行达成度评价,形成课程评价报告。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所有考核都与课程教学目标具有直接的密切联系,课程评价所依据的试卷、论文、PPT以及其它考核资料都要保存齐全;课程考核评价报告要认真分析考核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用于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这对不同指标的达成度,任课教师认真分析薄弱指标的成因,进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形成高效的教学方法。课程组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共享教学经验和改进措施。

(二)毕业条件达成评价及其改进

是否达成毕业条件是OBE理念的中间评价环节,经过所有课程的学习后,每一课程都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应该完全达到毕业要求,获得毕业资格。一项毕业要求指标,往往有多门课程进行支撑,每一门课程的达成状况,则必然不同,通过达成度评价,可以较好地发现不同课程之间的差距,进而分析其原因,通过相互借鉴,形成课程的改进。因此,毕业条件达成度评价,可以较好地促进不同课程之间的改进。

(三)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与改进

培养目标是培养体系的根本出发点,也是OBE教育理念的根本落脚点,培养目标的确立,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专业建设进展不断变化的。培养目标的确定通常依据历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通过综合评估而最后确定。每二年对毕业5年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状况,用于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的改进。培养目标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经常变换,一切教学条件的充实和提高都是围绕达成培养目标;同时培养目标又是动态的,要依照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情形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学校有着战略性变化时,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会随着有较大的变化,但培养目标的变化,总是围绕着增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来进行,否则将会导致专业建设失焦,失去竞争力。

四、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个性化培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下,专业规模大小,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由于受到学校选课学生数量的限制,当选课学生少于20人时,则不能开课。当该专业学生数量少时,就难以保证选修课能够达到20人,最后导致无法开课。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从降低开课门槛和扩大招生规模两个方面解决,但都是学校层级的决策,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实验强实习弱的问题明显

作为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随着强化实践教学的实施,实验课的开设得到了扩大,而且将实验课的学分/课时比进行了压缩,在同等学分条件下,实验课课时得到了翻倍,使得实际实验课时所占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大学生创新研究得到了较大促进,大部分同学都会参加创新实验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与创新实验,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理科专业的实习教学有着较大难度,一方面学生对实习的认识程度不够,更重要的是实习企业难度大,合作实习企业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深度实习。进一步强化实习基地的建设,创新实习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建立更多适宜的实习基地。

(三)进一步强化教师的OBE教育理念

师资队伍是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保障条件,尽管传统的教学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做法,但是与OBE理念还有这较大差别,特别是在学生的考核与持续改进方面。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将OBE理念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目标为根本目标,将传统的知识目标,融合度课程目标中,并关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状况,确保每一名同学都能够达成课程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为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双师型师资队伍则是尤为重要。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较多[13],一般从宽认定。作为理科专业,由于传统上不够重视,也缺乏清晰行业背景,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还较低。进一步明确行业背景有利于推动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与普通生物科学专业相比,有着明显的教育事业背景,则有利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实施[14]。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利用引进和培养双渠道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加强产教融合,建立长效机制,使得双师型队伍成为“有源之水”。

(五)强化OBE理念与课程及教案融合实践

新形势下的专业建设是贯彻新的教育类理念,区别于传统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是贯彻新教育理念的关键,在教师中大力推动基于新理念的课程教学研究,创新教法、学法、考法,创新评价模式,确保每一名教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研究和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实施,主要采取以下主要方式:一是严格实施教师教学督导制度,在日常教学中监督教师的教学过程;二是坚持综合评价教师的考评制度,结合平时督导,在期末对教师的课程考核进行考评,确保落实OBE考核制度;三是形成制度化保障措施,在探索形成自身特色考评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化、标准化处理,使得教研成果落在实处,发挥出应有的效应,达成教研目标。

(六)加大调研力度强化专业培养特色

新教育理念对培养目标有着更高的要求,前面提到培养目标也需要持续改进,因此不断优化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培养目标来源于社会,是国家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既要有着社会适应性,同时又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广泛调研是成功的基础。作为地方院校,专业调研更加应该关注本省和本地区的专业需求,但也必须要兼顾全国产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全国招生比例较大的专业,需要更加放眼全国,注重行业布局,强化产业背景,强化专业特色,为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适用人才。

作者:徐恒戬 赵凤云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