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困境,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优化学科空间布局和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科地位边缘化、研究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强是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注重规范建设、整合师资力量、坚持特色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医学院校;不平衡;路径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的作用、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1]。自高校思政课“05方案”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来,特别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之后的十余年里,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筑牢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面临着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医药类、财经类等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一、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特殊意义
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仅具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等一般性的意义,而且还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空间布局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39所,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53所,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134所,二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97所。[2]需要作出说明的是,这四类学位点之间相互不交叉。比如,一级学科硕士点既不包括一级学科博士点,也不包括一级学科硕士点中的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山西省为例,山西大学同时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但只统计该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山西师范大学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但只统计该校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在这323所高校中,综合性院校占比约30%,比例最大;农林类院校23所,占比约7.1%;师范类院校44所,占比约13.6%;理工类25所,占比约7.7%;财经类院校19所,占比约5.9%;医学院校仅有17所,占约5.3%。然而,根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5月31日,在全国2631所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265所)中医学院校有151所,占比约5.7%。可见,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医学院校比例明显要低于医学院校占全国高校的比例。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只有11.3%的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授权点。其中,仅有南方医科大学等3所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约占全国一级学科硕士点高校总数的2.2%;其余14所高校都是二级学科硕士点,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此外,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8年3月下达的《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3],只有新乡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2所医学院校从二级学科硕士点新增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约占同类新增总数的4.1%;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2所医学院校新增了一级学科硕士点,约占同类新增总数的9.5%。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没有量的优势,而且在质上也亟待提高。众所周知,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学科评估是衡量一个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没有一所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全国前70%或C-档及以上水平。通过对全国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量”和“质”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不平衡性、不充分性和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为此,加强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迫在眉睫,这对于优化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空间布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切实提高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统一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握好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实现二者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理依据和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展现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成果。任何一种理论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的透彻性。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透彻或“真懂”马克思主义,才能让学生“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也是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绝非一件易事,除借助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外,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透彻性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般而言,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和相关学科点多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高。当前,通过相关学科驱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国内诸多综合性院校通行的做法。遗憾的是,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量少质不高”,且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甚少,这就成为了制约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于从“根”上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
二、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学科地位边缘学科边缘化是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最大的掣肘。长期以来,准确地说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包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在内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医学院校只需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也因此,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与之相伴随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组建时间也普遍比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等稍晚一些。当然,造成长期以来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边缘化的主要内在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没有学科自信。在医务工作者和学生之前,不敢或不好意思谈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总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非主流”,没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继而导致一些医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业学习优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等问题。
(二)研究基础薄弱学科建设必须以强有力的科学研究作支撑,“没有科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不成其为学科建设。推进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解决好科学研究的问题。”[5]回顾2017年审核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全国只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等4所医学院校获批该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科学研究基础薄弱,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17年版)》规定的“近5年,学科带头人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不少于8项……学术骨干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不少于5项。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每年不少于2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不低于50%”等基本条件。据此,笔者将“高水平学术成果”界定为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公布的《CSSCI来源期刊(2017-2018)目录》名单中指定的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求是》等21种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期刊上的学术成果。结果发现:近5年来,这些期刊共发表24775篇论文,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发表150篇,约占总数的0.61%。根据发表文章数量的多少,排在前五位的期刊分别是:《思想教育研究》(36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32篇)、《思想理论教育》(21篇)、《红旗文稿》(7篇)、《马克思主义研究》(6篇),其余15种期刊上医学院校的相关文章只是凤毛麟角。此外,2015年至2017年,没有一项医学院校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获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力论文”。可见,科学研究已成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大瓶颈。
(三)师资力量不强经笔者对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的全国20所医学院校的调查发现:这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师资力量薄弱集中表现在数量少、学科背景多元和学术带头人缺失等三个方面。第一,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职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从2016年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职教师的平均数来看,“一级学科硕士点高校39.66人,二级学科硕士点高校34.11人”[6]。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总数都达不到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各学科点的平均数。第二,学科背景多元。从机构名称来看,在被调查的20所高校中有18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2所是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这些学院基本都是根据《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文件要求从原来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人文等课程的公共教学部门中分置的,因此“根正苗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的教师较少,不少教师有人文医学等其他学科背景。第三,缺少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是评价一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资政服务影响力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教师基本都是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然而,在目前获评的40名“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20名“度影响力人物”和240名“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中,只有5名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评“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仅占1.25%。
三、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加强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加以建设。
(一)固根守魂,注重学科建设的规范性与其他学科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其特殊性,正如我国著名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陈先达所言,“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没有任何一个学科比我们的专业更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7]。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注重政治性和规范性,牢牢抓住“根”和“魂”,做到“在马信马”和“在马研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规范化建设,一方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传统6个二级学科分门别类的研究,尤其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主干学科方向上做文章。此外,还要根据“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党的建设二级学科”[8]和“支持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中设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9]等要求,做好这两类理论研究阐释工作。通常在医学院校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研究泛化的倾向,将医学伦理道德、健康人文教育等研究方向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范畴,造成“借船出海”的局面。为此,加强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注重规范化建设,就是要有学科归属和学科边界意识,不能漫无边际地拓展,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筑巢引凤,形成学科建设的聚合力“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科长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学科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10]教育部将2018年确定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既是“大思政”背景下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质量的要求,也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需要。如前所述,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队伍建设存在数量少、学科背景多元和学术带头人紧缺等难题。为此,必须筑巢引凤,整合力量,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聚合力。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数量少和学术带头人紧缺的问题必须坚持“信仰第一,宁缺毋滥”的原则,不能将“根不正”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引入学科队伍,也不能用“凑数”的思想观念充实队伍来解决燃眉之急。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现有教师学科背景多元的问题,要善于挖掘运用他们的研究特长。比如,研究医学伦理学的教师可能对医学界的伦理道德规范很熟悉,发挥他们的优势来研究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医学生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会带来比较好的效果;也可以引进对医疗卫生政策熟谙的教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相关研究;等等。
(三)扬长补短,厚植学科发展的大优势加强医学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必须处理好规范和拓展的关系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规范性,不是固步自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医学特色,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利用医学院校特有的资源扬长补短,找到“医”和“马”的结合点,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优势。坚持特色发展和交叉研究是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选择的重要路径之一,这样既可以避免理论研究窄化和简单化的倾向,也可以对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的融合”、“中国近现展观与民族精神的培育”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下设了“传统文化与医学道德建设”等6个方向;新乡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国特色城市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大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德医交融”的发展思路,重点开展研究“青年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探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塑造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等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提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转变思想观念、整合师资力量、凝练学科方向等方面协同发力。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5-347.
[2]艾四林,吴潜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4.
[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Z].学位[2018]9号.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顾钰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4.
[6]艾四林,吴潜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9.
[7]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8.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9]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写好教育“奋进之笔”的通知[Z].教党[2017]54号.
[10]李忠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5(01):45.
作者:王慧燕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