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学科建设的探索范文

学校学科建设的探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探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校学科建设的探索

一、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期刊信息化服务介入学校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凯里学院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该校图书馆在期刊信息化服务介入学校学科建设的实践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图书馆根据自身实际,从信息化服务的基础做起,不断介入教学科研一线,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不断调整服务策略,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推进本馆期刊信息化,从而达到服务学科建设的目的。主要有四项举措:

(一)刊藏信息化一是刊藏建设向学校学科建设倾斜。一定能量的专业期刊①是进行期刊学科化服务的必要保障。图书馆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以及专业设置进行了期刊馆藏建设,建立起以教师教育学科门类为主,以工学等应用型专业为重点,以民族学科群专业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文献保障制度。同时,注重馆藏期刊类型的多样化和多方位,兼顾印刷型与网络电子资源的相互补充与结合。我馆现拥有纸质期刊合订本4.8万册,每年订有纸质期刊1500余种。购买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多种期刊数据库,依托CALIS、超星数字图书馆、贵州数字图书馆等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为学校学科建设提供进一步的文献保障与服务。二是开展馆际期刊资源的共建共享。为了让有限的期刊经费能够获得更多期刊资源,我院图书馆积极主动加强馆际期刊交流,利用我院编辑出版的《凯里学院学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与百余所高校学报进行了刊物交换,拓宽了收藏范围,增加了期刊品种,尽量地满足了学科建设的需求。

(二)信息开发深层化一是挖掘重要的学科信息资源。凯里学院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馆期刊信息化服务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把期刊文献的挖掘作为常态工作,将挖掘深度视为努力方向。我馆围绕学校特色学科与特色专业的文献需求,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了以苗侗等民族文献及黔东南地方文献为重点的特色馆藏建设,并由此开展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我馆不只是停留在收集层面上的提供篇目和论文索引上,而是进一步对每期每种民族类期刊去粗取精,深入到期刊所载论文的内容中去,把分散的某一学科、某一专题,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为学校特色学科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支撑服务。由此,我馆将收集到的带有地域性和历史人文特色的民族文献、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加工,紧紧把握“原生态”“苗族”“侗族”元素,自建了“苗族侗族研究论文、资料全文数据库”“苗族侗族文化专题数据库”“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等,使之成为凯里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收集、保护、开发、利用中极具特色之亮点。其中,“苗族侗族文化专题数据库”2012被教育部评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特色数据库建设三等奖。在我馆的特色学科数据库服务支持下,我校获得了多项民族研究方向的国家科研项目立项。2011年我校与贵州大学、中山大学同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立项,我馆承担其中一个子课题“清水江文书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任务。二是构建起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链。构建能够体现学校专业特色的学科导航,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科研是极为有益的举措。凯里学院图书馆注意挖掘重点学科的网络信息,收集、整理揭示该学科主题的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机构等网络资源的信。读者可以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利用超链接来进行学科导航。

(三)服务功能多元化读者对信息的索取方式和目标不尽相同,我院图书馆尝试着用尽可能多的服务措施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服务学校学科建设的目的。1.人性化、常态化推广期刊信息服务。我校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大开间、大流通服务模式,更好更快地把信息传播给读者,更好地发挥出期刊阅览室的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期刊室每天开放14.5小时,每周开放101.5小时,节假日不闭馆;图书馆期刊数字资源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这种无障碍、无缝连接服务使图书馆期刊信息化服务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此外,图书馆还专门设立了学科研究交流室3间、能容纳200多名读者的电子期刊阅览室2间、能容纳300人的考研自修室1间、能容纳70人的多媒体文献检索教室1间、能容纳300余人的讲座报告厅1个。其中,学科研究交流室中的文献特藏室已成为研修民族文化课程学生的培养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场所的设立为图书馆常年开展期刊信息化推介服务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读者群有共同语言,有趋同性,开辟多间各具特点的阅览室可以促进交流,利于读者学术视野的拓展和学科建设促进,有利于图书馆成为读者心中神圣的学术中心和文化中心。2.期刊管理自动化。期刊管理自动化,指在图书馆系统集成管理软件的支撑下,对期刊资源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其中既包括对电子期刊、网络期刊的管理,也包括对印刷型期刊的自动化管理,以便于开展馆际协作,进行联机检索,实现资源共享。这方面,我院图书馆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索。一是印刷型期刊管理自动化。以读者学科专业需求为出发点,将图书馆印刷型期刊以学科为单元进行分类布局和计算机排序,规范标识,使读者能更加便捷、准确、最大限度地利用馆藏期刊信息资料,充分实现一站式查找资料。二是信息著录规范化。图书馆检索功能是服务模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期刊信息著录务必规范化。在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与“数字”并存的阶段,高校从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转变成为数字化模式,逐渐用计算机系统的检索功能,取代原有的目录卡片查询模式,使信息的检索效率更高、检索范围更广、检索内容更精细,使读者在选择文献时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期刊信息著录规范化是期刊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此,我院图书馆多年来按照《中文连续出版物机读目录著录细则》对期刊信息进行了规范著录。3.信息推广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强化用户网络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方面,图书馆常年举办“数字资源进分院”“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等讲座和课程,走进各学科分院宣传和推广期刊资源,并帮助读者提升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把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学科课堂教学中。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密集宣传,如图书馆读书月、网页报道、展览、接待参观、提供咨询服务、有奖活动、公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三是坚持走出去、迎进来推介思路,实现互动式信息化服务。图书馆除了在一楼大厅设立参考咨询部满足现场咨询外,还通过电子邮件、QQ交流群、电话等多种方式增加与读者沟通的机会,提高读者咨询服务质量,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即时沟通,交流的效果非常好。这种关系密切的互动式信息化服务,使得期刊信息化服务学科建设的质量不断提高。4.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通常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学科专业的需要而指定的信息服务人员,负责一个或多个院系的学科联络,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务。其服务对象是院系或学科(教学单位)、科研项目团体、教师。[5]凯里学院图书馆自2010年开始,以院级重点学科为起点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由图书馆馆长负责规划和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不设独立的业务部门和学科馆员岗位,工作人员在现有岗位上兼职学科馆员。学科馆员负责定期征求对口分院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分院定期交流,为分院提供图书情报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根据学科用户的意见协助图书馆制定资源建设策略与规划,评价电子资源;课题开题前的查新、文献检索及原文传递;定题服务(课题的长期文献跟踪)。通过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达成了图书馆与教学单位、科研项目团体、教师的经常性交流沟通,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学科建设的职能。值得一提的是,我馆在执行学科馆员制度中,坚持开展的“定题跟踪服务和课题服务”是富有成效的一个工作亮点。学科馆员到科研处和各学科分院系统收集我院的科研课题目录,掌握我院整体的科研动态,为有效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提供方向指导。并以此为参考,确立重点服务对象;根据院系的重大课题,为教师的各种具体研究项目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配合科研人员的科研方向和要达到的科研目标,进行课题跟踪服务。这项工作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心,使图书馆期刊信息化服务学科建设全面化和深层次化。

(四)工作人员专业化高校图书馆有着特殊的读者群,它既要满足专家学者对高精尖学科的研究需求,又要满足正常教学需求,还要满足广大师生广泛的课外阅读需求。这就对图书馆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馆加强了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图书馆根据信息化服务学科建设的工作特点,制定了针对馆员素质提高的规章制度,同时引入绩效管理机制,促使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馆藏和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涉足其他学科专业领域。同时馆内每周举行各种业务培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馆员素养不断提高,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结语

以上举措使我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我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及办学层次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总之,图书馆期刊信息化服务对于学科建设来说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院校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改进和优化服务方式,真正将期刊信息化服务融入到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期刊信息化服务为学科建设发挥应有的、积极的、更大的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潘云 单位:凯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