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院校新生产业学科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的高新科学技术与新兴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兴产业领域,因此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属于新生事物,必然面对诸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如何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建设需要较大的费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投资、高研发费用、新工艺等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投入将会带来高额的回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比如广东省在“十二五”期间财政将投入100亿元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发与培育,辽宁省2010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40亿元的贴息补助。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建设方面必然要符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培养合格的人才。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建设需要高科技的实验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较高的研发费用,同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也需要投入巨额经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建设需要较大的建设费用。
2.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的不明确性影响人才培养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各国没有统一的产业标准,也没有公认的界定,人才需求的标准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因此高等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课程开设的种类等都模糊不清,学科建设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专业培养计划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而目标不明确直接影响“怎样培养人”的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也面临着教师人才较少,教材建设落后等因素。
3.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科的融合性造成交叉学科建设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交叉性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多学科、多领域、各个学科技术的综合集成,上述特点反映在高校专业学科建设上,体现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多领域的技术人才。在教育部公布的1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中,如能源经济、功能材料、药物化学等均为交叉学科专业,都体现了学科融合集成的特点。但我国高校交叉学科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各门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较难进行交流与渗透。由于受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及其专业教育的长期影响,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竞争大于合作,较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与交流。高等院校已有的学科建设现状影响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的发展,高校多以单一的学科为基础来划分和设置系科,交叉学科设置的院系甚少,以上这些便造成学科及办学资源的融通不畅,教学人员都被限制在自身的学科和院系范围内,难以做到多学科的交叉合作研究。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对策
1.高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高校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立足学校的学科建设实际,依托高校学科基础与传统,结合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开设课程,才能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科学的建设与开发,确保专业开设的水平与质量。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布局、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统筹,同时开展相关专业评估,推进相关专业认证,对于符合优惠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给予资金、土地、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2.高校应根据产业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性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是高新技术专业,它们对劳动者专业素质有很高要求。注重专业建设,核心是围绕高新技术的需要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应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将会在专业建设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首批获得批准开办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高校在专业建设中应该努力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进而将办学优势转化为毕业生优势,做高水平专业开拓者,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并为后续办学者提供办学经验,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以很快的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3.强化专业交叉性学科的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关联性特点决定了相关专业建设应做到各专业的相互综合、相互交叉。我国大部分高校多年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新型专业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形成制约,因此专业建设一定要注意打破高校原有教学资源的分割局面,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建设需要,重新配置学科资源,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及专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要重视产业下的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与建设,尽可能地设置适合我国特有的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并探索设置新兴交叉专业。教育部审批通过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中的能源经济、数字电影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都体现了专业综合课程的发展趋势。
4.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建设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人才是关键。应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选配好学科带头人。高等学校可以设立“人才基金”,资助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启动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要加快对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为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与国际大师对话的机会,到国内大学、企业进修,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或攻读博士,鼓励其厚积薄发,支持批判性的学术讨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高校学术研究氛围。
5.实现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学科发展趋势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应提前做好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设备选购,有重点地逐步建立专业教学所必需先进的、利用率高的、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等,打造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必要保证。可以让企业专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经常接触实际,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学习先进主流实验设备的操作,为今后工作或是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6.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应加强高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的投入。从政府方面讲,首先,政府部门应以宽容的心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方面进行合理的技术研发,以正确的心态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发展,创造自由竞争的学术氛围。其次,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必定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这些费用高校不能独自承受,也承受不起,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多渠道加大对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投入,为科研与教学提供资金保障。
从企业方面讲,高校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将是企业高新技术和人才的孵化器,企业应积极支持并参与相应专业和学科的建设,通过校企的相互合作,让学生直接参与相关专业技术方面工程设计、研制,这将一方面有利于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可更好的形成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梯队,实现企业与高校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作者:马廷奇宋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