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新课改下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范文

论新课改下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新课改下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新课改下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教育心理学逐渐被教育界各方所认可,尤其是在当下的学生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决定着其未来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以及长期发展。因此,重视学生心理,解决学生当前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目前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优质的学习环境,创建优质课堂,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下教育中教师最需注意的方面。教师的能力、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也都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反映出来,教育心理学的考察也被列为对教师从业能力最基本的考察。本文从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以及加强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为解决学生在当前受教育环境下出现的心理问题,推动学生在正向的环境里成长,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保障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应用

根据目前我国对于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等多项内容,可以看出教师教育是对于教师进行培养与培训的专有名词,意在培养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同时加强教师对于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反思,对教师入职前进行的培训预考核,鼓励教师在职期间进行学历提升等连续性较强的教育过程。此种新课改标准下的理念,要求不但需要利用一定的新式教学方法,还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将学生作为提升自身能力以及新课改任务下教育的核心。教育心理学在一定层面上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在教师的干预以及学校对于各种便利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如何将教育心理与学校教育中的各项条件相融合,深入学生内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值得探讨。

1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如果能将教育心理学融入当前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利用科学的教育手段进行课堂建设与创新,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1.1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心理学是当下教育对于教师教学提出的标准,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不但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求其在掌握的基础上,熟练将其应用于其中,对于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洞察,采用因材施教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1]。例如,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新兴的教育进行研究,对分层教育、智慧课堂、翻转课堂有所了解与掌握,在实践中看学生更适合哪种形式的学习,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状态进行评判,对于该教学课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课后进行反思,查找教学漏洞以及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心理状态,以及学生整体反映出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分层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对分组进行合理规划,理解学生的各项特点与能力,使选择成员通过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分配,采取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混合的形式进行小组组合。合理分配教学目标,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小组研究内容划分,从根本上对学生的个体能力及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查看学生在小组中是否有发挥自身价值,如未能发挥自身价值,学生可能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可以考虑进行重新划分或调整小组结构,对整体的教学环境进行完善[2]。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选择过程中,学生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教师或小组组长可以组织学生对于课上知识进行预习或者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尽可能地保留,给予学生与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针对不了解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与研究,但是此种教育方法较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其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年级较低的学生理解能力与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待提升与培养。在此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内化和自我构建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提升学生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在此方面教师也应遵守教育心理学上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跟踪,对学习模式进行及时调整,塑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1.2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调整学生学习方式

在素质教育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这也正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构建主义教学法的中心思想相一致。根据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儿童智力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即学生自身能力达到的高度在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下,达到学习高度之间的地带,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育心理学构建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构建自身框架的过程。因此,支架教学理念被提出来,其主要的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为学生进行框架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这种框架构成的方法,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掌握这种能力[4]。所以,教育者在进行学习任务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对于复杂的学习内容进行拆分,对于学生来说,在了解与掌握零碎的学习信息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进而形成思维体系。在搭建支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逐步将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自己,在建立支架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提升了自身的独立性,构建了认知模式,同时在对学习内容进行补充时,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得出自身对学习的评价结果。

2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有责任将培养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中的重要基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将教育面向所有学习群体,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5]。这是在素质教育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实现此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应用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

2.1运用教育心理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积极性提升方面,教师可将心理学中提倡的教育手段应用于其中,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良好的互动模式应用于教育之中[6]。在此种教育模式之下,课堂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沉浸性较高,学习兴趣逐渐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加强沟通的形式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态。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的节奏问题也是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如何将心理学融入每个教学节点,带动课堂节奏也是目前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之一。例如,积极性的调动绝非易事,根据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以及心理需求的不同,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可以采用物质激励法或者心理需求激励法,对于物质激励法,教师除了需要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解,还需要付出一定的资金投入,这种方法是不受到教育行业认可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物质攀比,虚荣心上升等情况发生,且面对物质生活环境较好的学生,此种方法并不适用[7]。所以,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方面,教育行业内更鼓励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帮助与需求上的满足。教师可能会选择创新课堂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针对一些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给其分配任务,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主动参与学习。

2.2利用教育心理学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是首要条件,没有人能够强迫一个不想学习的人进行学习,只有从内心深处对这项学习内容认可,学生才会愿意接触与了解这门课程[8]。根据新课改对于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要求,学生如何将所有精力都融入学习中。在相关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支撑下,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是不同的,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但是其对于心理上的需要在某些地方却是相同的,如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能够获得家长的支持,学习伙伴的认同,教师的肯定都是在教育中提升自信心,加强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措施。如果想要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就需要从细节处着手,用心感受他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并为之提供解决方法,辅助其攻克难关。例如,激励教学法在当前教育中是最常被应用的,其具有形态多样、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灵活程度较高等特点,同时,其在教学过程中被应用也是较为科学的[9]。在利用心理学方面,教师会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研究,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以及抗压能力。所以,在进行激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学生在聆听教师的鼓励后,会学会欣赏,更加尊重他人,除此之外,被实施激励教育的学生也会重拾自信、减少自卑,在自信与爱的环境下成长。

2.3运用教育心理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新课改标准下,无论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资格认证中,还是专业技能要求中,或是对于教师学历提升以及继续教育方面,都有着重点研究[10]。在当前教育中,如何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凸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人的兴趣作为引导的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是目前教育中经常被刚步入教育行业的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一些年纪较长,长期使用传统英式教育法的教师也展现出了各种困扰,苦于提升教育方法与现代化教育设备的使用。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需要不断观察与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变化的节点进行观察,了解其在变化的同时带来的动作与反应,了解其所属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保障学生在学习前的所有准备条件都已就绪。作为教师提升的首要步骤,针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相关方面的教育细节,教师有责任对其进行了解,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激发与开拓,在尊重与共同讨论中,推进该兴趣的不断发展。其次,教师在进行互动方面,要珍惜每一次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样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利用所掌握的心理学方面知识对学生的行为与言谈进行剖析,一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对教师有一定的认可,另一方面教师也会接受学生的一些建议,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进行沟通后学生与教师互相尊重,共同进步。最后,在进行教育理论知识的应用方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教育活动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利可寻,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都与教师科学地应用心理学有关,教师可以与身边具有一定心理学使用经验的教师进行讨论,或者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尽可能完善教育课堂,保证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例如,在进行科学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心理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育中率先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过滤掉一些与该问题无关的知识,提升了筛选能力,属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但是,这与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更具有针对性,提升了专注能力,激发了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串联到大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提升了整体的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分辨能力。这不仅缩减了学生学习中的压力与负担,使学习更加轻松,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智能以及个性品质。

3加强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能力

作为教育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新课改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相较于预期达到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课程设置的价值仍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因此,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应做好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育的要求。

3.1优化课程教育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主要是将学生在学习中的课程内容进行心理规划,教育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教师与学生面对的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等。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整合教育学习中的内容,选择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心理学方面知识紧密联系,实施高质量的教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将心理学应用发挥到最大价值,否则一切理论都是空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一定的基本教学,将简单易理解的知识进行概括性表述,将侧重点放在现代教育理论之中。由于新课改倡导教学应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对心理学知识的更新,吸纳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理论,扩充自身知识体系,研究当前在教育学中最热门的话题,通过把创新与融合的手段进行推进,吸纳优秀的国内外教学理论;通过国际上著名的教育学家提出的理论,进行实践与验证,同时提出自身对该种方法实践所得出的思想,查找在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自身在实践中表达与不足的地方,确认未来的实践与发展方向。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割的建立,并使学生熟悉这种风格,可以提升学生对这种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教育、赏识教育等都是教育心理学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在利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达成对教学课堂优化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从初步接触与探索到逐渐深入,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探究关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在实践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是教学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3.2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应分析实际教学课程中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当下的状态以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研究,改变教学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教育方法分为体验教学法、试教法和案例教学法,在上述3种教学法中,第一种旨在强调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利用联想、迁移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达成教育目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进而对学生提出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种教育形式,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角色的互换,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辅助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其中,进而达成将教育心理学引入实际教学的目的。第三种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教学目的,进而营造与该项目相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采用引导的方式,采取讨论、研究、分析等形式进行教学,进而达到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融,营造良好课堂的目的。总体来说,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因为应试教育等传统教育形式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3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利用反馈进行改进与提升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需要针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一等,第一种评价方式主要是关注知识的考查,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不高、实践能力较弱;第二种一般采用考试进行测评。学生在此种情况下,不能对学习进行深度探索,理解得较为浅显。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做多种改革,由于学生自身优势,家庭环境上存在差异性,评价应重视全过程,端正学生态度。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改标准的提出,该环境下的教育心理学应用是实践教学中一直在探索的内容,心理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予了当前教育中更多创新的思路,应帮助教师创建一个新的教育教学体系,丰富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教师了解学生在每一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而提升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胡愈琪 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