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改核心新型学业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实施,构建新型学业评价体系成为当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就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点谈谈对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认识。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带来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革命性变革。“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单纯以考试甄别学生是片面的,对学生智能的评价应是多元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我们必须认识到现行评价机制的诸多弊端,只有澄清认识上的偏见才会主动地去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现行评价机制的主要弊端是:评价功能上注重甄别和选拔,忽视发展;评价内容上片面强调文化知识领域,忽视能力测试;评价主体只是教师担负主要责任,学生个体只是参与者;评价方法十分简单,除考试与测验外再无其他更有效的方法。评价的弊端说明:没有体现“多元”也无法实现“智能提升”,这种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机械记忆忽视学生智能培养的评价无法实现多项智能的目标,如此发展教育将会使教育失去本来的面目,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因此,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评价新体系势在必行。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改相互依存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智能大体可分成九个领域既言语——语言、逻辑——数理、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和存在智能。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发展智能弱项。它与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密切相通的: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培养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已成为新课改的理论支持之一。
三、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
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我们必须体现“多元”特征,多元不仅仅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层次化。笔者认为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注重过程管理,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以往的评价忽视学生素质提高的过程只重视结果。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多元的呢?我们不仅要有符合实际的评价更应该让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在强调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发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用发现的目光,拿起表扬的武器,鼓励学生全面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我们应该给学生画像,并指导学生给自己画像,全面分析自我,来丰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针对性,使师生都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视学生在掌握过程中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综合评定也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同样可以体现多元化的性质。总之,我们必须从过程中去深刻体会评价的功能,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二)实现优劣互补功效,体现学习方式的多元。每个个体的九种智能并不是同步发展的,一般情况下,在个体上表现突出只有一到两种,其余智能相对发展滞后。我们以多元智能理论去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他们智能强项上下大功夫使其信心转移到弱项智能上实现互补。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发展弱项智能上多做文章,评价学生的成长关键也就在于弱项智能的开发深度,只有弱项智能得以开发才能有效保证个体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整合学科内容以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人的九种智能是以不同程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开发某一项智能的同时也在挖掘着另一种或几种智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只有运用现代整合教育理念整合学科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整合的训练。整合学科内容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文化课相互整合。旧的课程体系中文化课之间的联系不太密切,新课改后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在学习某一门课程时必须注意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例如“为学校设计建筑布局,并用优美语句作介绍”一题至少训练了学生的三项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也会得以提升,自然也就达到了综合发展的目的。其次是技能课的相互整合。技能技术课是渗透于所有课程的内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更多的帮助,新课改后也增设了诸如科学、体育、健康、艺术等新科目,它们否定了旧课程中各类技能训练的脱节,说明了技能培养并无明显的区别只有手段的差异而已。我们必须整合各门技能课的内容开展综合培养的技能训练。另外还要实现文化课与技能课的系统整合,因为技能的实现必须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文化知识的理解在技能训练中显得更容易。由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应该使两者系统整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观念老化。许多教师或家长可能抛不开传统,无法适应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新课改的开拓者,我们只有通过无数次的开导、教育,使他们认识新课改的本质,意识到旧评价机制的弊端,他们才会渐渐与新课程评价体系交上朋友,持之以恒,他们间的友情会越来越深。二是缺乏毅力。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周期、高要求的事业,所以,构建新型学业评价机制也会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得到提升,自然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必须依赖于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恒心,只有三分热度,那么新型学业评价机制也就意味着只是“空中楼阁”。三是不重实效。新型学业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现与发展人的多项智能,因此,它的多元注重的是实质,不是指形式的多元,我们要制定评价机制时更应强调实效,我们要建立的评价机制是彻头彻尾的能够提升学生智能的新机制,决不是大摆花架的空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的评价体系改革也不能落后,应该是并驾齐驱。“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是建设新型学业评价体系的唯一理论,但它肯定是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