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人文学科德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大众传媒已渗透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
目前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发展,形成“大传播、全媒体”的大环境,同时对高职院校德育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针对此情况,本课题组对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做过一组调查,其中“在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接触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这个问题上,回答一小时以内的占12%,二小时以内占25%,三小时以内的竟然占43%,三小时以上占20%。由此可见无论如何干涉,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互联网、手机、移动传媒等现代新技术产物已开始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当调查到:“你认为在课堂上播放电影、录像等,会影响课堂教学吗?”选择“不会,反而令课堂气氛会更好”占47%,选择“开阔视野,喜闻乐见”占46%,两项加起来占到了93%,而选择“会,影响学生上课状态”和“是老师偷懒的方法”的学生只有6%和1%,也就是几乎所有的学生渴望在课堂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接受知识。一方面我们欣慰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担心大众传媒对学生无孔不入的影响,会导致学生良莠不分,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误导。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受到大众传媒种种挑战
课题组在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一组调查,其中“你通常对哪些媒体资讯比较感兴趣?”时,14%的学生回答经济形势,15%学生回答时事政治,25%的学生回答体育资讯,35%的学生回答八卦娱乐。事实是娱乐信息往往是我们可知可不知的信息。就是这类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信息,确实吸引学生的所在,这因为它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在这个传播途径全民娱乐的时代,一方面是灵活多变、信息丰富的媒体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解构,形成学生信仰道德流失;一方面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就业压力大,导致学生以解构文化、解构政治、调侃社会的态度看待本来很严肃的事情,在大量的信息浪潮中,偏离正确的德育导向,而倾向于娱乐迷醉的内容。以电视节目为例,要相亲一股脑相亲,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缘来是你》、《百里挑一》等等,要选秀一股脑选秀,《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极度雷同、千篇一律,于是为了博得眼球,往往出现各种极端夸张、内容肤浅、品位低俗的内容。媒体本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肩负起传播文明、营造健康舆论环境的重任,但现实是目前娱乐化泛滥,文化垃圾鱼目混珠,挤占了传统德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高职院校人文学科面临大众传媒的冲击
这点在高职院校尤为明显,经课题组调查在几所高职中94%的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名著,更毋庸说其他国学读本。而由于大众传媒主要从西方传来,肯定会有很多自由主义文化的影响,一些自由散漫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价值观随着引进或学习西方影视综艺等节目,在娱乐学生的同时对学生思想产生很多冲击,对高校教学产生巨大影响。而承载传统文化的人文学科最先受到冲击。“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人文学科的经典性、融合性,以及对人类的文明思想智慧的积淀,使得它能在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凸显真善美,唤醒学生的人格与心灵。所以,大众传媒对传统人文学科的影响值得引起关注。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众传媒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德育氛围成效
正如尼尔•波兹曼斯图尔特•麦克米兰在《娱乐至死》一文中提到,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迅疾发展,人们越来越想看到的是动感的画面、稍纵即逝而斑斓夺目的成千上万的图片。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要,来适应娱乐的发展。因此大众传媒成功地传播了固定化、标准化了的思想和情感模式,也水银泻地般的影响着受众的思想。高职院校作为层次较低的高校,学生已经有精神懈怠,自信心不足,进取心不强,一般的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的状况。学校各级教育教学部门的压力不小,在教育管理方面,花费的功夫也不小,但大众传媒却通过几部电影、几个大综艺节目轻松的消解了德育的效果。这给传统德育构造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此积极建构新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系统德育教育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蝉噪林逾静———创新德育模式,切实建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新型德育系统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总体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处着眼是说立意要高,坚持顶层设计;小处入手是说坚持抓常态、抓常规,坚持不懈地抓养成教育。
(一)建立开放共融的人文学科教学体系
与大众传媒背景下所形成的开放的文化多元化相适应,新时期的高职德育建设也必须建立开放共融的教育体系,尤其是人文学科更是首当其冲作为高职院校德育渗透的第一路径。高职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的人文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兴起,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传统教育必然走向能力素养道德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也应该顺应形势,加强人文学科的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素养。首先,学校应高度重视人文学科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德育元素,号召人文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和改进教学设计,做到德育因素和学科知识的教学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如大学语文、影视欣赏、音乐欣赏、大学写作等应经常结合教材,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励志耐挫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等。其次要根据德育建设的要求,开拓思路、整合人文学科资源,组织任课教师,研究开发文化艺术公共选修课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诸如:演讲与口才、播音与朗诵、戏剧表演、书法、绘画、手工制作、平面设计、声乐、器乐、健美操、球类、武术、散打、棋类等。增加动手实践、让学生养成主动研究新问题的良好习惯。使人文教育的风采绽放于公共文化课程之中。让学生在校期间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比翼双成。最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较好的职业核心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众传媒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促进德育渗透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法,特别是电脑、投影仪、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传播媒介在课堂上能广泛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了所教课程的形象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方便快捷的了解所学课程的前沿动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实现最好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音乐欣赏》之音乐与美一节时,教师先播放《我的祖国》歌曲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意境中,体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民翻身做主人的自豪和对祖国的忱挚热爱,再联系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以及近代遭受的种种苦难,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传播了正能量。
(三)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在传统德育课程中,让广大师生以慧眼来识别林林总总的媒介信息
其实大众传媒不是洪水猛兽,如果应用得当还能为高职院校营造更好的德育氛围。但在目前,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未展开。据网上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承认媒体有不良影响的仅占33%。不良导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82%的人选择“难以辨别真相”,71%的人选择“导致拜金的价值观”,54%的人选择“对社会现状或未来失去信心”;对于娱乐粉丝、歌迷的看法,选择“提供大家分享交流的平台”和“纯粹浪费时间和金钱”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的分别占19%和31%,值得注意的是有4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大学生对传媒威力认识之缺乏可见一斑!一个社会占多数的从事职业技术的阶层中如果有太多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抱无所谓态度的人,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前景必然令人担忧。因此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传达正面的媒介素养教育,强化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分层次搭建德育教育平台,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打造精品校园工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等媒介创建融合互通的德育渗透模式
首先是要巩固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系部大会这些常规的教育平台,系统规划教育主题(意志品格、明礼诚信、职业规划、就业引导等等)、精心设计教育案例。其二是要利用日常实习实训活动加强职业认同和就业观念的教育。从一入学开始,精心设计不同的主题、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针对性的实施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三是创建“一系一品、一人一艺”培养工程,打造精品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在活动中实践德育目标。所谓“一系一品”是指每个院系都打造自己院系的“专业品牌”和“艺术品牌”。“一人一艺”指在校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具备“技艺”和“才艺”两类才能。同时并行并发展学生的“职业性技艺”与“非职业性才艺”,促进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其四,要有效利用校园网络,积极探索网上德育工作的有效形式。目前QQ、博客、微博在学生中已经十分普及,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合理疏导,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载体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三、结语
除此,高职院校应该也必须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多种多样的学生文化艺术社团、配备社团指导老师,规范社团管理,繁荣社团文化,在社团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例如笔者所在学院正在围绕“一人一技一艺”培养目标,重点培育专业技能类、人文素养类学生社团。以选修课开设为基础,以社团活动为提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公益服务类社团为龙头,专业技能类、人文素养类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兴趣爱好类社团为补充的学生社团新格局。最终通过“有机、有序、有度”的多种途径建构德育渗透的立体模式。
作者:王凯东单位: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