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数学中的德育渗入思考范文

高校数学中的德育渗入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数学中的德育渗入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数学中的德育渗入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古语说得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把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交代的清清楚楚,换句现代话也就是说老师是担当传授人生道理、规律,教人知识、技能,并且帮助人们解除人生各种疑惑的这样的一群人。我们现代人在一切都讲究高效率的社会中往往只注重显性的东西,比如考察一个老师的业绩会去看他所带的学生获得了多少、什么等级的奖?同样判断一个学生进步了多少那就看他考试多得了几分?因此当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较注重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放松了隐性的道德的要求和培养,教师解除人生各种疑惑这一功能和任务却被忽视了,事实上它应该是最基本和主要的内容。[1]

道德的培养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内化成个人素质,它的效果很难立竿见影。正因为忽视德育,学生中某些不良思想与行为便有了滋长的机会和温床,个别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进行高科技犯罪,许多学生人生志向模糊,甚至缺乏正确的人生知见、自私、冷漠、虚荣、贪图享受等等现象随处可见,价值观颠倒、是非观模糊更是家常便饭,人生代代相传,以谬传谬,将“失之毫厘、谬之千里”,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的国民道德基本要求,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为全国人民道德的提升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每个人都做到“八荣八耻”的要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就有了保障,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就有了保证。“八荣八耻”的国民道德基本要求的提出也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布置了任务和工作,我们必须利用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思想,一方面首先我们自己必须先理解并且做到,同时也帮助学生领会和落实,我们作为人民的教师就必须为人民服务,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教师的职业使命,也是职业生命。德育工作不仅是学校领导、政工干部及政治课老师的事,我们数学老师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怎么才能将数学教学与德育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地宣传、贯彻“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念呢?本文试图探究如何进行数学课堂上的道德教育,这既有助于本人的道德建设和提高,也希望抛砖引玉与同仁们共同研究和提高,为天底下最阳光的事业作出我们应该有的贡献。

二、如何结合数学教学进行道德的宣传和培养

(一)通过榜样的教育、鼓动力量来进行德育渗透

1993年联合国在我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会议认为:世界第一位的挑战不是新技术革命,而是道德问题。孔子在《孝经》中早就告诉我们“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荣辱观绝对不是空洞的口号,它在生活中有具体的落实,一个人在家先从恭敬和孝顺父母、长辈做起,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就有了基础。我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中华德育小故事》中的故事,有古代的二十四孝也有现代的名人孝顺故事甚至身边周围人的孝行事迹,因为“万德孝为先”,当一个人真正发出了孝心他便向道德完美跨出了一大步。

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中国古代数学瑰宝专题中,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多年,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的得出徽率(即圆周率)3.14;杨辉的“三角阵”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的发现早500多年;孙子定理;也可以谈谈为什么教材上的数学定理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来命名。通过这些数学史知识能帮助学生提起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爱我祖国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好的事例和故事能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激发奋斗的精神。我在教学中适时介绍数学家的故事,使他们了解到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通过艰苦努力,自学成才,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正确荣辱观。

(二)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及时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的好材料,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思考,就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找到两者的联系,因为道德的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有难题怎样对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意志薄弱的人望而却步,不了了之;意志一般的人可能会想一想算一算,算不出也就放弃了,或去问老师或同学;意志坚强的人会锲而不舍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反复钻研,直到算出为止,或实在不能解答再与别人讨论,由于自己已经付出许多劳动,这时对问题的理解与轻易问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一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意志与品质,也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体现。[2]数学的定理、公式是在定义、公理的基础上得到的逻辑结果,数学解题必须在满足定理、公理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将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解题时这种对规则的遵守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能打折扣的,忽视这些条件的约束是要受到“惩罚”的。折射到生活中就是做事之前要理解规则,这些规则可能是一些程序、纪律、法规等。数学所折射出的对理性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俗的表现,用数学真实地写照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三)数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行德育渗透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天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一词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人”,一是“文”,即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以及培养理想的“人”和“人性”。现代,人文精神的实质的是指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人,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文化教育,优化人性,提高人的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格理想和道德追求,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

数学课上仅有数学知识是枯燥的,数学课中的人文因素是丰美的。如何把枯燥的学习转变为有趣的学习?因为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人文的成分比较少,学生只能在数学世界内部看问题,眼界不开阔,不能把数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运用到处理社会问题中,也即不会“数学地看问题”,新课程中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现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特点,把数学中具有人文价值的内容、思想、方法揭示出来,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提高是可以逐步达到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数学是与东、西方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时有各自的特点,相互补充会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这一点,能启发他们兼收并蓄各种文化精髓的观念和动机。现代数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种学科,甚至以往与数学无缘的诸如考古学、社会学等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由于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性决定了它应用的广泛性。由数学文化所折射出的合作与民主精神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投影到人际合作关系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反映了“以团结合作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新时期国民应有的精神素质和面貌。

三、通过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德育品质

作为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道:“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古人韩愈在《师说》中也把师者的传道任务定位成第一责任。道德是极具感染力的,教师的点点滴滴都在教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该是我们的职业使命和职业生命,让我们做道德较完备的人,用爱心去温暖祖国的未来,不仅教给他们科学知识,更要言传身教让他们学会爱的能力。作为教师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民教师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还应该具有深厚的数学专业知识的功底,较高的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乐意为学生奉献和服务的态度,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自我批评、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3]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必定能用自身的感召力有形和无形地影响到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随着学生德育的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提升的黎明曙光就来到了,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去努力和奋斗,不断战胜自我与生俱来的各种不良习气,努力成为一个道德完备的人,响应党中央号召,为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为“弘扬中华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奋斗。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知过必改,善莫大焉。”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上对于许多人来说却越来越贫乏,道德缺失、品位低下、是非模糊、低级趣味的事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上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它反映出人民群众呼唤道德的心声。党中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立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八荣八耻”的国民道德基本要求,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是对国民的爱护和保护。人民教师应该率先示范,奉献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财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就要育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德行影响、感召学生,教育学生,只有做到了教育育人的教师,才能最深切的体会到这个职业内在的价值和幸福,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