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体育与德育整合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理发展平衡外,还要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团结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情绪调控能力等,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将德育教育自然地融于体育教学之中。
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的重要作用
在完善的中学教学中,德育是灵魂,而体育则是全面发展的有力保证,具有为德育提供健康而又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首先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从体育教材的性质来看,具有鲜明的德育特点,从体育课“身教胜于言教”的特点上看,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方法
1.教学内容体验法。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练习手段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如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体育游戏中愉悦身心。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2.竞争激励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经常采用激励竞争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体态暗示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用此法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其正确地面对竞争与胜负,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
3.情感投入法。体育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多表扬少批评等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4.信息传播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学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景。这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不但加深了学生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的信念,而且会产生其刻苦学习、力争为国争得荣誉的心理动力。
三、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和要求,它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同时还能产生作用很大的思想教育效果。它的内容包括:考勤制度、师生问好、着装规定、安全教育等方面。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过程。
2.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中学体育教学的每项内容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如进行队列练习时,强调注意力集中、严肃认真、步调一致的教育;通过各类集体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项目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精神。
3.结合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行为表现是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教育和疏导。如在课堂的统一练习内容中,有的积极参与,有的置身事外。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教育,使个人融入集体,抓住机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4.结合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5.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中学生由于心理活动起伏较大,认知结构不够健全,个性倾向尚未定型等原因,容易产生愿望和现实的矛盾,引起身心功能失调。与此同时,他们心理上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可塑性大。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重视德育工作的心理保健和知行迁移功能。只有找准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才能把“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