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典型模范人物引领高校学风建设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抓典型模范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战略方针和政治优势。在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高校推进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应通过建立典型模范人物的科学选拔和监管机制、创新宣传典型模范人物的理念和运行机制、形成典型模范人物的长效学习机制,进一步引领学风建设、弘扬大学精神并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典型模范人物;学风建设;落实机制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强化价值引导,组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新时代先进人物走进高校,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开展教书育人楷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的宣传选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分析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的可能性,梳理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完善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的落实机制,对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典型模范人物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的可能性
高校要在推进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逻辑主线”[1],将典型模范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内核与学风建设的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彰显两者在目标功能上的一致性和发展过程中的互促性,凸显价值引领,推动典型模范人物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典型模范教育和学风建设在目标功能上具有一致性。其一,高校推进典型模范教育和学风建设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沉思录》中写道:“要以值得效仿的人为楷模,这是迅速提升品格的最佳方法之一。”[2](P77)典型模范教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方式,能够贯穿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有助于在校园内营造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学风环境。学风是隐性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校园内广大师生群体共建、共有、共享的治学风气、学术风气和学习风气,具有一定的化风成俗、教化引导作用[3],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概而言之,典型模范教育与学风建设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二,高校推进典型模范教育和学风建设都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4]无论是典型模范教育还是学风建设,都能促使广大学生切实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培育好学的内在精神,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通过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显性教育以及典型模范人物浸润、感染、熏陶式的隐性教育,广大学生不仅能打好专业基础,更能成为对人类文明有着成熟思考和正确判断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典型模范教育和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同向同行的具体体现。2.典型模范教育和学风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互促性。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5]在推进典型模范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社会的相关热点事件,以典型模范人物的丰富经历和家国情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推动学风建设深入人心。随着学风建设的扎实推进,典型模范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而随着学生对典型模范人物认可程度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们思想素养的提升、精神世界的成长也会越来越显著。高校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典型模范教育和学风建设的融合规律,推进两者同步发展,从而实现以典型模范教育来达成学风建设目标、用学风建设去保障典型模范教育功能的效果。
二、典型模范人物引领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典型模范人物的发掘和宣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存在着师德考评欠缺、宣传理念陈旧、学习实效不足等问题,导致典型模范人物的公信力不足、认同度下降、影响力有限,削弱了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亟须加以改进。1.典型模范人物的师德考评欠缺,公信力不足。近年来,在已见诸公共媒体的新闻中,不乏一些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师德失范等负面舆论,在社会上和广大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部分高校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同时,选拔程序不透明、管理办法不规范以及惩罚制度不健全等也为腐败问题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负面新闻一旦爆发并成为舆论热点,将严重损害典型模范人物的形象,令其丧失公信力,很难再在校园里形成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无私奉献的导向。2.典型模范人物的宣传理念陈旧,认同度下降。在典型模范人物的发掘和宣传工作中,存在着简单地通过信息门户通知、下发文件、开表彰大会等常规方法以及过度依赖官方网站、校园广播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等问题。此类宣传理念尽管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明显,但未体现全媒体时代的特色,吸引力较弱。这导致了典型模范人物宣传工作的视野不够开阔、重点不够突出、覆盖不够全面、影响不够深入。3.典型模范人物的学习实效欠缺,影响力有限。当前,典型模范人物的宣传工作受到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单位宣传部门、策划团队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典型模范人物选树过多、更迭速度过快,未能使典型模范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造成广大学生学习实效欠缺。同时,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仪式教育、团队组织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的联动作用,忽视了典型模范人物与广大学生群体的双向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典型模范人物的直接教化功能,未能形成典型模范人物的长效学习机制,典型模范人物的示范教育只停留在短期的评选和宣传上,对学风建设的可持续性影响力逐步减弱。
三、典型模范人物引领高校学风建设的落实机制
高校推进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机制研究。要发挥机制在典型模范人物引领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壮大典型模范人物的榜样力量,让大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坚定理想信仰,思悟典型模范人物的精神之源,“传承中华文化的核心义理,立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南”[6],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折射出高校典型模范教育创新发展的立体图景。1.建立典型模范人物的科学选拔和监管机制。建立典型模范人物的科学选拔和监管机制是确保学风建设稳步推进的根本所在。一是加强源头把关。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需把好推荐关,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道德建设问题,将典型模范人物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选拔的首要考核因素。要按照“四有”好教师要求,不断完善相关人员的评聘考核办法,把道德建设作为评选各类荣誉称号、推荐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二是加强过程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上级主管部门可通过督促落实党委、党组、党支部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逐级传导过程监督压力,层层抓好落实。要强化环节监督,制定道德建设考评负面清单,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办法,着力解决道德行为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三是加强长效监管。在加强源头把关和过程监督的基础上,还应对长效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完善。要深入分析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找准症结,健全制度,堵塞漏洞。要善于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建立健全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增强长效监管制度建设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长效监管工作格局。2.创新宣传典型模范人物的理念和运行机制。创新宣传典型模范人物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是提升其引领学风建设成效的关键所在。一是不断更新全媒体时代的宣传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其中,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即在宣传典型模范人物的过程中,要自觉把宣传理念从不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不利于典型模范教育释放效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开创典型模范教育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快构建全方位的宣传体系。高校在宣传典型模范人物的过程中,要在用好学校信息门户、官方网站、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以及在图书馆、食堂、操场举行主题展览等形式,以广大学生阅览更为便捷的方式开展典型模范人物宣传工作。要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的同步宣传新格局,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聚合效应。三是创新宣传模式。针对青年人对参与、沉浸、互动式学习的偏好,高校可鼓励学生通过报告、访谈、话剧表演等形式更好地诠释典型模范教育的内涵。实践证明,通过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创作并推广原创文化作品,用生动丰富的形式展现典型模范人物的风采和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形成典型模范人物的长效学习机制。打造典型模范人物的长效学习机制是其引领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推动典型模范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增强典型模范人物的学习实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典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最新的形势与政策要闻等鲜活素材,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挖掘各学科的育人资源,统筹地方和校本课程,构建典型模范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二是推动典型模范人物走进校园,激发广大学生见贤思齐的真挚情感。为充分发挥仪式教育和团队组织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增进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高校可通过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推进典型模范教育。如教育部等多部门在北京大学联合启动“奋斗的我,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讲“思政大课”活动,邀请“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等五位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为现场观众上了一堂有理想高度、思想深度、人生厚度、情感温度的“思政大课”。他们的生动讲述,打破了典型模范教育的时空界限,丰富了典型模范教育的方式,在广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营造典型模范教育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强化典型模范引导作用、家校协同作用、部门联动作用,以学校和学生为主体,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育人平台,推动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现典型模范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高校可将典型模范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各高校现有的人文创新学分、社会实践学分以及其他类别学分结合起来,推动典型模范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推进学风建设,共同形成典型模范人物的长效学习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三宝,谢成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时代新人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
[2][古罗马]爱比克泰德.沉思录Ⅱ[M].陈思宇,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赵保全,丁三青.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4]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8-07-03(1).
[6]邹佩,黄德林.“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
作者:刘洋溪 杨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