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究生学风建设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存在问题
1.1.1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调查显示有24.47%的同学认为研究生期间缺乏目标和动力,只是为了文凭读研。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读研不是为了继续深造,而是为了文凭,找工作时有更高的平台,学习缺乏动力,只为应付教学任务,见图2。
1.1.2研究态度不端正,心浮气躁根据调查数据,有58.51%的研究生认为其研究态度不端正,做学术心浮气躁,见图2。突出表现在看书少,少,即使发表了一篇论文,质量也不高,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同时存在参赛作品一稿多投的情况,急功近利。
1.1.3创新性不足,实践能力缺乏调查数据显示,有59.57%的研究生认为他们创新性不强,缺乏实践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两个方面有欠缺,见图2。
1.1.4学术活动少,形式内容单一在调查中,有48.9%的同学认为学术活动频率较低,希望学术活动能得到增加。研究生自组织的学术活动很少,只有每年研究生会组织的一些新老生经验交流,内容与形式单一,参与度一般。研究生作为学风创建的主体,自身积极性未被调动,组织学术活动较少,对学风建设作用不大。
1.2积极性与期待值高同时,学生对学风建设的期望较高,有较高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研究生对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积极性高,从学术活动形式调查中看出,自由讨论的学术沙龙最受欢迎。其次,举办讲座和杰出校友讲坛的人数相当,再者便是有老师点评的研讨会,支持跨学院论坛及研博论坛的人数相近。除此之外,少数学生选择了访谈类,当然还有少数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意见,如希望增加一些前沿性的讲座及专业学科外的学术活动等。由此可见研究生对于学术活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于学术活动的期待。根据调查分析可见,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和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是一个综合课题,仅仅依靠辅导员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专业导师共同承担。
2学风建设对策———辅导员与导师合力的提出
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一线工作的两支最重要力量。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最多,是研究生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同时他们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辅导员与导师合力的必要性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学风任务的艰巨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够。
2.1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研究生比本科生成分复杂,年龄跨度大,社会经验丰富程度不同。集体意识薄弱,自我意识强;奉献意识薄弱,目的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强,主观能动性强;自我要求差别大,对未来工作期望值高,对专业追求高。自教育部在2005年推出了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与导师接触多,一般以工作室团队为活动单位,对学院学术活动参与热情参差不齐。
2.2学风任务的艰巨性学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具有长期性与连贯性的特点。学风的形成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建立长期的机制,形成持续性的影响。学风建设是具有专业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研究生主观能动性强,他们对学风建设活动有自己的选择,灌输式的教育效果较弱。学风建设的工作内容只有符合研究生的爱好,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进来,发挥主人翁的角色,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2.3辅导员工作与导师工作的特点辅导员和导师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导,共同承担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责任。但在现实工作中,这两支队伍却出现了工作平行,没有交集的情况。辅导员作为指导学生学风建设的一线力量,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年龄与研究生相仿,在沟通上隔阂小,但是队伍年轻、经验不足,对学生专业了解不足,尤其其工作对象是专业素养较高的研究生,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工作成效受到限制。容易流于形式,着力于某段时间的几个活动,缺乏长期有效的学风建设机制。导师在学术领域造诣高,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自己团队的研究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影响范围有限,一般限于自己的研究团队,优势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师忙于专业教学,对学生学风建设缺少实质性的举措。
3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建设学风措施
3.1增强合作意识在学风建设工作中,增强辅导员和导师的合作意识,作为研究生学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两支队伍虽有分工,但更应强调在工作中的整体性,形成优势互补,使各自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工作成效。研究生辅导员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研究方向及学术研究的需求,邀请导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学术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指导建议。导师主动与辅导员联系,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参加活动情况,用自己的威信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向辅导员反映学生学习方面的诉求等。
3.2建立合作机制打造多渠道的沟通平台,如导师、辅导员工作交流例会,组织导师、辅导员集体活动,建立微信群、工作QQ群等网络平台。合作机制需要导师和辅导员共同维护,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和连贯性。鼓励辅导员、导师合作策划学术活动,有利于整合学术资源、促进学术交流、结识学术同行、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应加强学术沙龙等平台建设,推动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不断深入。例如组织课题竞赛、学术沙龙、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形成导师研究团队为主体,辅导员协调组织,其他研究生、博士生共同参与的组织结构。
3.3完善奖惩措施对导师、辅导员在参加学风建活动中作出的贡献进行评比,对有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并计入年终考核,以促使他们履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提高积极性。
作者:徐怡丽 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