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学风建设对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学风是学生群体中各类风气的引领者,是优质校园文化得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氛围保障与支撑。学风好的高校办学成效也会随之而提高,其校园文化自然也会在浓厚的教学、学术氛围中产生并进而形成特色。学校师生会有目的地去开展凸显学术性、育人性、高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高端上档次”文化品牌自觉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头戏”和目标内容。例如,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风建设质量提高了,学校教学水平自然而然也上去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相应得到更好的体现。反之,学风建设开展得不好,校园浮躁、庸俗之风盛行,校园文化也是低俗和缺乏价值性的。此外,良好的学风建设有利于推动教学党风和行政之风的建设,这种风气是一种文化软实力,与校园文化的隐性特征高度吻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要主动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体系中,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构建以人为本、学术主导的政风、教风,要求高校党风建设要紧密结合学风建设的主题,这实质上是把党风引领、教风主导、学风为本、政风保障等四风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些文化建设的特点、品牌及标志。
2.校园文化对优质学风的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在文化育人及办学特色中的作用是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抓手与保障。从某个角度来说,学风是一种特质化的文化,是在学习与教学中所形成的文化,因此也根植于校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学生学习成长为重任,而学风建设是培养人才的首要载体,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育人,必须通过服务于学风建设才能更好地彰显。也就是说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开展一些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相反,消极的、不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抑制其发展。例如,一些高校把校园文化等同于娱乐文化,一味地开展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活动,甚至为了搞活动耽误学生的学习,这样一来,很有可能会混淆学生的视线,让学生本末倒置,不务正业;还有一些高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上,忽略精神文化的建设,从而使得整个学校处于一种浮躁的氛围中,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当前,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工作也不断取得新局面的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仅影响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和持久发展,还对学风建设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1.过于看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集成体。物质文化作为第一层次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环境条件、教学条件、实验装备等硬件设施方面的内容,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实力。行为文化作为中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师生言行举止的归纳化所带有的共性特点,是师生思维与行动的体现。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在学风、教风等软件方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师生的价值观、思想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对实践的反映,是高校办学沉淀的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合理存在和健康发展的意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却远离了这一宗旨,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有些高校虽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但不追求质量,认为只要非物质的文化都是高雅的、有教育价值的,甚至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手段,把娱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忽视高质量、富有内涵的精神文化的追求与引导。这种不良导向使得学生本末倒置,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取乐和低俗的精神文化追求,忽视了高尚情操的提升。例如一些学生逃课参加一些教育意义不大的校园活动,对学习投放的精力较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因缺乏较好的精神引导而不断下降,学风建设的质量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2.过于看重校园文化单一性价值,忽视校园文化多层次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德、智、体全方位培养,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通过他们把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等带到社会,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校园文化高层次的价值不用忽视。同时,校园文化由上而下,具有价值观塑造与纠正、高尚情操熏陶、健康心理与思想培育、行动指引、习惯养成等功能,具有多层次的育人功能。然而,当前很多高校过分强调校园文化的单一性功能,用校园文化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突出校园文化的管理性,有些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责归属到学生管理部门,只重视对知识的提高,忽略了校园文化在推进立德树人的特有功效以及在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的作用。此外,一些高职院校错误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认为一切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第二课程”,这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沦为课堂教学的“附属品”,极大地扭曲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多种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浓厚的学风建设氛围的营造。
三、加强学风建设、构建优质校园文化的主要举措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大学生是学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学风建设的最重要主体,更是学风建设关键的受益者。因此,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在学风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贯彻,坚持学生群体的主人翁地位,多举措发挥不同类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给予适当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及追求优秀文化的主动力。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不仅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它主要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优质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构建优质的校园文化,首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有目的地去开展一些对学生身心有益的活动,例如科技创新、学术性的竞赛等,从而增加整个校园的学术氛围,营造整个校园的学风。
2.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构建优质校园文化。学风建设不仅是教学问题及学习养成教育问题,更是思维、精神及文化素质教育的集大成者,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求学氛围,构建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创造高尚典雅的互动氛围,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应以学风建设为前提。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应开展一些能够凸显思想性、学术性、发展性、互动性、主体性、创新性的与学风建设具有一致性的品牌教育,从而在高职院校中全方位营造一种积极、清新、和谐的带有大学特色的文化氛围,以此传播正能量,大力推动学风建设。第一,要突出校园文化的思想引领性,要积极充分利用党课、“两课”等主渠道,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信心与社会责任感,为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创新环境奠定基础,通过思想的进步,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第二,要大力彰显校园文化的学术性,学术兴校方能提升学风建设成效。注重学术不仅是教师的本质,更是教学及育人的重要目标,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载体,大胆探索一些学术型、创新型的校园文化及活动,如通过举办科技创新活动、专业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职业规划比赛以及高端学术论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联动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术活动中,提高学术研究素质,不断增加校园文化的创新含量和科技含量。通过学术性文化建设带动专业认同教育,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第三,要全方位凸显校园文化的创新性。要以创新为主题,鼓励大学生在社团建设、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专业活动中,追求与时俱进,在内容、形式、载体与目标上都有新任务、新目标,从而在创新中体现学习效果及办学成效。通过各类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素质。
作者:吕春艳杨丽香单位: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