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研究范文

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化教育的越发重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积极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高校环境中,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现状并不乐观。文章结合当前国内外大学生文体活动开展现状及已有研究成果,从活动本身、活动组织方、宣传效果、外部环境影响及活动参与方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从已有问题入手,得出一系列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积极性;文体活动;大学生;解决措施

一、国内外大学生文体活动开展现状

(一)国外:国外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非常普遍性由于国外课程体制和社会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在上学阶段,就具备文体活动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的思维。对于大学生来说,活动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事务,没有将其特殊化,与学习和生活区分。在取得高校录取资格后,休学一年进行社会实践在国外高校受到鼓励,在学生中也很普遍性。国外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文体活动的开展已达到非常成熟的水平。

(二)国内: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化教育的越发重视,我国高校文体活动的内容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和多样性,同时各大高校也在不断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力度,建立自己的文体活动开展体系,各院系根据学生的生活需求及专业特质来开展具备实际意义的文体活动。但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仍然没有显著提高,许多学校存在举办活动强制参加才能达到要求的情况,从而导致活动举办也无法真正让学生从中受益,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大学生文体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状况——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据笔者对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平均参与问卷调查的每个人每学期参与活动4.98次,16%的同学经常参加学术类活动,56.5%的同学经常参加文娱类活动,51.4%的同学经常参加技能培训活动。同时我们对各社团及学生会部门举办的活动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学术类活动的上座率通常不足70%,而文娱类活动上座率通常超过100%。整体活动平均参与积极性较低,并且其中存在了不同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差异化问题。文娱类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较高,学术讲座类活动积极性不高。例如:校园歌手大赛作为文娱类活动,大礼堂现场上座率高达113.7%,而有些活动由于观众人数不足甚至出现了各班级各部门强制出人的情况。同时我们发现宣传力度不够的活动参与人数也不足,而宣传到位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则明显高于前者。例如:因为碧桂园招聘宣讲会前期宣传力度较大,现场上座率高于其余大部分企业宣讲会。

三、大学生文体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活动本身活动主题和具体内容设置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学生文体活动内容走向多样性的过程,扩大了活动举办主题可涉猎的范围。一般高校文体活动主要包括:体育类、文艺类、讲座类、实践类、比赛类等,不同的个体由于其性格特质或自身需求会有不同的偏好,进而做出不同选择。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16%的同学经常参加学术类活动,56.5%的同学经常参加文娱类活动,51.4%的同学经常参加技能培训活动。许多同学觉得表示对学术类活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活动本身主题是否迎合当下大学生的喜好对该活动的参与积极程度有一定影响。同时,活动内容设置也影响着参与者的参与积极性。有些活动,其主题本身具备一定吸引力,但由于该活动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切合学生需求或者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认为参与该活动没有实际意义,活动内容枯燥无聊。部分学生接受采访时曾提出,他们原本对活动主题感兴趣,但在点入其相关内容介绍后,认为具体活动内容不具备现实意义,也缺少吸引力,便失了兴趣。

(二)活动组织方活动组织紧凑程度、时间安排、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活动是否创新影响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活动组织方和组织体系。一个活动的举办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组织方的组织。据调查显示,学生一般希望活动能够紧凑,时段较短,内容丰富,才不会使活动参与方感觉无聊,能学到东西,会有参加的欲望。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有的活动是在大部分学生有课的时间段,导致学生参与积极度很低。还有的活动出现在活动过程中微信上墙出现卡顿,话筒不出声等等问题,这样会让活动参与方对于活动的质量感到怀疑,同时也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所以活动组织方要安排合理,人员分工明确。在创新的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活动组织方对于活动的创新,可以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在我们调查中,有许多学生表示,学校活动有很多内容大致一样,参加了一个之后,就不会去参加同类型的活动,所以活动组织方要对于活动内容进行创新,提高整体活动的积极性。

(三)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支持与限制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学生文体活动参与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大学。所以需要相应的环境辅助才能更好地提高活动参与积极性。受采访组织者普遍谈到,一个活动举办成功与否,学生参与度高低,与校方、院方及一些相关的组织机构的支持程度有关。校方、院方对活动的支持程度决定了该活动能否申请更大范围的宣传,能否申请到足够的资源提供给活动的举办。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程度同样也对该活动的资源数量、影响力等有着较大影响。同时,大学这个非社会性的环境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会对文体活动举办产生一定限制。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活动举办主题内容等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降低。

(四)宣传效果活动前期的宣传效果直接影响活动参与者的参与度。一个活动,学生参与的前提是知道有这个活动,所以活动的前期宣传效果非常重要。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6%的学生是通过班级通知群的转发知道的,16%的学生是由他人介绍得知的,8%的学生是通过海报横幅宣传度了解的,其余则是通过人员宣传等其他方式了解的。总体来说,校园内的传播方式还是较少,整体效果也不是非常好,需要改善及扩大传播路径。并且据调查可知,有些活动的宣传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广东工行招聘宣讲会就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每个活动总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听说过,有宣传空白区。

(五)活动参与方活动参与方自身的心理、行为特质影响了自身对活动的参与意愿。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显示,16%的同学经常参加学术类活动,56.5%的同学经常参加文娱类活动,51.4%的同学经常参加技能培训活动,同时结合受访的活动参与者所说,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缺少对学术性知识的兴趣,比较偏好于娱乐性事务,同时,追求快速高效的实践型技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不同类型活动的参与积极程度的差异化。据调查,65.8%的同学认为活动和自身发展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心理使得参加文体活动对于其自身并不具备必要性,由此也就降低了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来看,47.2%的同学是随大流,顺便增加绩点,并不知道参加活动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这使得计划的活动行程可以轻易被其他事所替代,即使参与,也很难从中学到什么,反而导致其对类似活动的错误认识,降低日后参与该类活动的可能性。

四、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

国外:国外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更注重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从过程性的指标的考评和监控上研究大学生的活动投入度,活动效果和评价指标等问题。国外关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文体活动积极性的研究重点在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文体活动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方法上多倾向于实际调研和数据分析,而在影响大学生参加校园文体活动的因素控制方面,缺乏从家庭层面、社会层面找寻原因。国内:国内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文体活动积极性相关问题的研究如今开始逐渐采取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调查分析、模型构建等多种途径,由分散研究转向系统研究,规避了单一化和理论化的缺点,也更加注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定量和定性的有机结合成为研究的一大特点,研究内容则主要围绕如何更加科学地界定“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的概念特征和内涵”、“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高低的观测点问题”、“影响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升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的控制策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结果也较前一个阶段更加客观科学。已有的研究解决措施主要从活动要切合学生需要、活动组织足够周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来说明,对整个活动相关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同时提出措施不具备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五、针对性解决措施

第一,从活动本身对大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影响上来看,我们需要提高活动主题的吸引力,确保活动内容切合学生需求,同时增加活动内容的创新度。第二,从活动组织方在具体举办活动过程中的情况来看,活动举办方应使活动内容安排紧凑,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合理安排活动组织人员,并做好意外事故的应对措施。第三,从外部环境对活动举办的限制上来看,校方、院方应加大对有益活动的支持力度,提高学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确保最大化使用;活动组织方应寻求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机构支持。第四,从活动的宣传效果对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的影响来看,活动组织方应增加活动宣传渠道及加大投入力度。第五,从活动参与方自身的心理行为特质对自身的意愿影响上来看,学生应明确认识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及自身发展需要;学校应完善活动参与激励机制并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林莹.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A].科教文汇,2013,(03).

[2]伍安春,尕峰.国外大学生课外活动对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启示[A].教育纵横2006,(05).

[3]赵菁.课外活动在美国[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2,(04).

作者:聂娟;陈霖;甘杏;吴忻谣;毛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