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研讨初中物理教学(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探究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培养策略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由学科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理解,就初中物理而言,主要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以及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一方面科学精神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保证;另一方面,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运用,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学生打好物理知识的基础
物理基础知识是开展物理学习和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尤其是物理的语言符号、公式定理等,不仅让学生记住,还要训练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彻底的掌握物理基本知识。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意识。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观察、实践、互动和探讨,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此外,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一切未知事物都感到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物理操作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发掘物理的资源和素材,将教材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周边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教学流程,通过有趣的语言和实验现象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丰富的实验内容和器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从教材中和课外进行素材的收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比如在进行《声现象》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中的例子给学生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因。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如果将一颗小石子投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水会产生波纹,同样,声源就好像是投入水中的小石子,而水波就是声源在空气中传播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可以形象的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明白声音是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波动而形成的。通过生活中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学习和理解知识,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利用对生活的认知和经验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物理的知识都需要学生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和掌握。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掌握实验的目的、现象、过程以及蕴含的原理。尤其是一些实验中的常用器材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验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可能刚开始学生对这些实验器材比较陌生,但是通过动手操作几次后,就会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器材和使用原则了如指掌。此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要互相的交流和探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样会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有关生活中噪音控制的实例,诸如:高速路穿过小区时,两边加装防噪护栏,会议室一般有一层海绵状的防噪层等,这些都是为了降低噪音的扩散。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噪音控制的实验操作。教师让学生找一个可以放入手机的纸盒子,然后将手机的音乐打开,放入纸盒中,观察声音是否减弱了,如果将纸盒用衣服包起来,会有什么效果,或是将纸盒开几个孔,效果是怎样的呢?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用物理知识去生活中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究。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就更加的重要和迫切。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欲望,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探究中,不断的掌握物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大琴.“双案”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2]蔡燃.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认知水平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作者:王海霞
第二篇: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物理因具有“新异性”和“强逻辑性”的特点,在物理课堂知识的讲授中,不能同其他学科一样单纯地采用讲授的方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物理学科重实践、重操作的特征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实验演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并让学生在对实验演示的观看过程中学习到物理知识,领会到物理现象的奥秘,从而克服在物理学习中“难理解,难掌握”的问题,促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变得简单高效。
一、教师实验演示,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
无论在哪一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会产生教材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仅停留于教材和课堂的层面上,无法真实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在课堂上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就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拉近课本知识与学生主体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学习与运用相分离的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讲授有关摩擦力的基础知识和判定方法,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实验教学打下基础。然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实验教学器材拿起来一一给学生讲解和展示,分别有长木板、皮毛、木块、细沙等。接下来教师进行摩擦力的实验演示,把木板倾斜放置,第一次在光滑的木板表面上进行摩擦力演示,从倾斜的木板上把木块滑下,第二次在木板上铺上皮毛后再把木块从上到下滑下,第三次在木板上撒上沙子,同样将木块从上到下滑下,让学生分别观察这三次实验操作过程中木块滑动的状态、速度、时间。最后,在实验完毕和学生思考完成后,教师要在班级中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发言,说说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就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课摩擦力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模糊的知识部分,教师要进行再次讲解和试验演示,消除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中的障碍和困难。
二、学生实验操作,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
要想让学生完全掌握物理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亲手地去操作和实验,因为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的特点和不同,才能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在知识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做出弥补。让学生亲手进行物理实验演示,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方法,也是提高和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操作,让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变得“活”起来,同时也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浮力”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后,要给学生强调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错误,造成危险,让学生提高实验的警惕性。其次,教师要带领班级学生进入专业的物理教学实验室,按照班级人数的多少,把两到三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再次,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检查和监督作用,检查每一个小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正确,对于发生错误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讲解,监督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投入物理实验操作中,从而保证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最后,在每个小组都实验完毕后,教师要让各个小组依次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在一个小组实验结果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让汇报者当场回答,这样就能检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做出判定,给出最标准的实验流程和正确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找出差距和不足。
三、专业实验展示,给予学生直观知识讲授
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虽然实验演示的方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是并不是任何物理知识都可以通过课堂实物演示方式来展现,有些物理实验具有危险性或抽象性,就无法通过课堂实物实验方法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就要求助于多媒体影音设备,通过播放标准视频实验演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相关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学习和观看,又可以解决课堂演示的局限性。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初识家庭电器电路”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在课前要有一个对本课知识的判断,了解到本课知识实验操作具有危险性,无法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实物实验演示,教师要在课前下载好相关的电路实验演示视频。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完有关家用电器电路的相关知识后,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家用电器电路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地了解到物理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关闭掉多媒体的音效设备,让学生根据视频图像说出这一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教师实验演示、学生实验实践和标准影音实验观看方式,能够全方位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作者:叶海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临江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三篇: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样也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点。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建立物理知识框架,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点,为今后的物理知识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样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1.优化教学效果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将物理琐碎的知识点运用图形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同样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独立思考意识的有效建立。
2.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主导者,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同样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思维导图的运用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3.促进学生高效的记忆物理知识点
由于物理知识点的琐碎性,学生在复习中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将物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以图形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短时间内提高记忆力,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减少时间的投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物理学科而言,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逻辑性等,与其他学科的课前预习相比,往往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靠走马观花的阅读方式进行预习,不仅不能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同样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课前预习时,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标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样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因此,在开展课前预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思维导图“模版”,按照相应标准,引导学生将预习中所遇到的定理、基本知识等进行相应的表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思索更多的物理知识点,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2.通过思维导
图引导学生做笔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讲述物理知识点时,学生往往需要做笔记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点。因此,在学生做笔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物理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记录,并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相应的检查,并更正其中的错误。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做笔记,不仅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记忆,也能通过思维导图特殊的因素如方框、曲线等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对固态、液态、气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时,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时,将教师讲述的知识点以简练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连接,其过程应为记录-思考-分析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在课程讲解完成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不断完善自己所画出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自己的记忆方式给予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相应的评价,如果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改正。而在下一节课开始前,教师应安排学生将上一节课中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拿出来回顾,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相应的复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记忆。
3.通过合作的形式开展
思维导图创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将思维导图绘制良好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善自身的物理知识点并绘制完整思维导图。比如,在物理知识的复习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复习。在复习中,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会将自己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安排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观点进行记录,并引导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然后,针对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讨论,不断完善其中的内容,最终得出完善的思维导图。最后,推选出代表,将小组内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并讲解其中的知识点,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样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点,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完善,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允苓.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01-102.
[2]梁佳伟.解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1),48-48.
[3].黎晖.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36-36.
[4]吴广友.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3),69-69.
作者:王志拥
第四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微课教学手段运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方式,对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开展趣味实验、强化知识点的讲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整合运用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微课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结合某个关键的知识点设计微课视频,以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那么,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将微课与初中物理的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发挥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是时代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分析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对策。
一、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是新颖的、有意义的。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的运用,具有鲜明的优势:首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比较以往干巴巴的语言描述而言,微课的引入更加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能够快速刺激学生的感官和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微课,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微课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能够帮助教师针对某个教学的重点或者是难点进行单独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微课是学生优质的预习和复习资源。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一些优质的微课视频资源保存起来并和学生共享,使学生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有可以参考的学习资料,尤其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翻看微课视频回顾教师所讲解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总体而言,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当前微课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现状
虽说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多鲜明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的使用率却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而言,教师很少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究其原因,主要如下:首先,微课的制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耗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想要制作出优质的微课视频,那就需要耗费更多的心思,方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有部分教师认为:微课教学,适当使用即可,过度使用,无异于画蛇添足。诚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知识点,教师都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讲解,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又播放一遍微课视频,就会显得有些许的多余,同时也会占据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尤其是在“让学引思”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下,教师可用的教学时间本来就很少。基于以上因素影响,当前微课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效果不容乐观,还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方能取得好的整合效果。
三、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对策
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科学地整合微课教学,实现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一)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时间较短,尤其是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还沉浸在课间打打闹闹的心理状态下,如果教师直接切入正题进行教学内容讲解,那势必会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微课进行教学导入,富有冲击力的教学视频,能够快速地将学生的思维从课间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让学生保持认真听讲的状态。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光的折射”章节的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光折射的各种现象,如海市蜃楼、捕鱼时鱼的实际位置与折射位置等等,让学生动态地看到光折射的各种现象,并在视频的结尾提问:同学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样的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再切入正题给学生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微课开展趣味实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趣味实验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索和学习兴趣,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取得好的物理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会开展一些趣味实验。但是,对于一些取材不便、现场开展难度较大的趣味实验,教师则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教学的方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在开展趣味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优势,搜集和筛选自己想要的视频资源。在百度上搜索“初中物理趣味实验视频”,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趣味小实验,教师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优质的视频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取得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三)利用微课强化知识点的讲解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一些知识点较为抽象,难懂,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也可以搜集一些名师讲堂中的微课视频,将这些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间环节,学生的思想开始开小差时,一个富有冲击力和趣味性的微课视频,又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拉回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压强与浮力”的相关知识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度,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与压强和浮力相关的案例、知识等融合到微课视频中,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让学生对压强与浮力有更加直观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微课教学的运用,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运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开展趣味实验、强化知识点的讲解,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多珍.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76.
作者:肖秀清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教”转“学”的路径
每个初中物理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怎样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的主导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物理成绩呢?
一、做好入门教育
初二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一般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对物理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只是对物理这个学科的好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物理,不要使兴趣停留在表面的好奇。物理是生活化极强的学科,老师要在学生刚接触物理时,精心设计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让学生既观察又动手做实验,还要让学生感觉生活离不开物理。例如做常见的生活常识实验,“物体的影子”“水中的筷子是弯曲的”“雨后的彩虹”;做演示实验“吞火”“真空里的铃声传不出来”“用纸盒烧开水”“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被纸片封闭流不出来”。这些实验操作起来一点不难,可以在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做,可以借助多媒体幻灯动画。极容易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思想基础。
二、用爱征服学生
教育学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能接受其教育。在教师和学科之间,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教师这个完完整整的人。每天在课堂上,面对一双双幼稚、单纯、可爱的求知眼眸,教师要阳光、开朗、自信,面带微笑,语言幽默。教师要经常把自己想象成一面镜子,你想照见学生什么样,自己先做个表率。教师愉悦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教师轻松的教学风格,可以同化学生。给学生一份尊重,他们会更喜欢你,进而把你的讲授看成自己喜欢的电视,与你一起游戏。走近老师,走进物理学科,课堂上更轻松与温馨。老师付出一份爱,学生就会增加一份对物理学科的爱。
三、用实验培养学生兴趣
初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做实验。物理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老师不但要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提高实验质量,还要善于开发更多实验。这样物理中的抽象知识,很容易通过形象可观的演示被学生掌握,而且记忆深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身心轻松愉悦,操作中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习“力”一章时,我准备了篮球和足球。我让学生用力摁球,球会向下塌陷一点;把球放在讲桌上,用手推下,球会滚动出去。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呢?这就是力的作用效果。再如,学习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学生带了手电筒、激光笔。虽然这些东西,学生平时总玩或用,但课堂上再体验时,他们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很容易归结出实验结论,把老师的“教”自然地转化为自己的“学”。
四、强化课后训练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单位,但学生刚接触物理时,对于单位、概念掌握容易混淆。像“帕斯卡”“牛顿”“焦耳”学生会感觉陌生;“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折射定律”,这样的概念学生不能马上适应。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掌握概念,进行比较,学会归纳,还要利用“艾宾浩斯曲线”记忆规律,布置一定量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新授前,教师要布置给学生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按提纲要求预习新课;新授课后,教师再布置一定的任务,不但检测学生所学,还能强化理解与记忆。这一过程还能养成学生对物理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初二学生,很容易出现偏科,两极分化,预习、复习能很好地预防、控制偏科,从而避免两极分化,在初学物理中,避免学生掉队。
五、透彻理解物理教学中的阅读内容
一些物理概念、定义比较抽象,就是定律和规律性内容一般也是客观描述文字,学生稍不注意,很容易造成理解偏差。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文字,抓住重点词语。例如,“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是压力的定义,关键词是“垂直”。再如,学习光的折射,让一束光透过水槽上的玻璃盖斜射到水面上,关键词是“斜射”。教师指导阅读时,初学时老师提示学生哪些是关键词,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关键词,能够从字面意义理解词意,再到理解物理含义。
作者:苏清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滨河闫家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实践性与应用性比较强,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理念与方法,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能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意识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从而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还要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优秀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逻辑性思维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为以后长久的学习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过度重视物理分数因为初中生面临着高考问题,而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过度的重视物理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工作,导致物理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严重时会产生厌学心理,无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不善于去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让学生去死记概念、公式,授课知识局限于课本,学生只学会重点考试内容,而不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所在,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因为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但是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教师设施较为落后的现状,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费用还是用的较为落后的物理仪器,根本无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充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实验教学不具备任何的教学意义。3.物理教学局限于教材内容由于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相互联系起来,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度的局限于教材内容,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加无法培养学生优秀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直接就把物理解题步骤展现给学生,学生只是依靠套公式、死记硬背的形式去解答物理题,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物理问题,无法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二、创新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1.加强物理实验设施的投入教师要把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首先需要创建一个优秀的物理实验教学环境,加强物理实验设施的投入力度,选用一些先进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更加详细、直观地关注实验教学。如果是无法开展实验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展现给学生,例如一些危险性较大、含有有毒物质的实验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
2.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其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答物理问题。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质疑,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解题方式提出质疑,这样既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够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可以创设优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走入到课堂中,例如在学习“声音与介质”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水滴滴入到水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怎样的变化?”、“水滴在玻璃瓶和塑料瓶中所发出的声音相同吗?”以此来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中,从而师生之间共同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与乐趣。
3.开展分层教学方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是不同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进度之后,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采取分层教学方法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跟得上教学进度,这需要教师设定难度不同的问题、教学目标等,也可以为学生划分教学任务,让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当学生完成自己那一部分学习任务之后实现互相交流、沟通,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次,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教学内容中,要善于不断地搜集一些优秀的课外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选取的素材必须是学生较为感兴趣,让学生在拓宽物理知识面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把物理知识合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这样才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物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能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快乐之处,从而对物理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培养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为以后长久的学习之路奠定扎实的基础。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初中物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柏青巧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注重结合实际生活,强调将教学内容、实验器材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自制教具正是响应新课改要求的具体教学措施。自制教具是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简易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制作、使用教具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探究物理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借助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很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适当教学方法,借助自制教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自己喝过的塑料杯子装满水,然后用一张废纸片盖好,再将杯子倒过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们会发现水没有流出来,废纸片也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掉下来,而是像粘在杯子上一样纹丝不动。学生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好奇,很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课堂氛围立马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对实验现象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这个实验中的杯子、纸片虽然都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事物,却可以用来制作教具进行物理实验,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领悟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明白物理并不神秘,从而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变得更加自信,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
二、借助自制教具促进学生理解物理学科的知识
几乎都来源于实验,如果对照课本单纯讲解物理知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而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可以兼顾直观性和教育性,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白纸这个常见的事物制作的教具开展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首先,将两张白纸相隔一定距离平行放置,然后对两张纸的中间吹气,学生会发现白纸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被吹开,反而是粘在了一起,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学习的热情大大提升。这时,教师再引入知识就变得顺理成章。结合实验现象给学生讲解知识,让学生明白纸之间的空气流动,压强变小,纸张外侧压强不变,这样就形成了压强差,使得两张纸出现吸附的现象,可见,通过自制教具可以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三、借助自制教具锻炼动手能力
制作教具涉及设计、选材、加工、调试等多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在使用贵重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时,为了避免学生误操作损坏实验仪器,教师往往会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做出很多限制,甚至不允许学生操作仪器。而自制教具的制作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即便是损坏了也完全可以重新制作,教师可以放心让学生去操作,为学生提供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这是贵重的实验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具的制作,并利用自制教具开展各种实验。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空的薯片筒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让学生观察小孔成像。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学生发现自己平常看作垃圾的薯片筒还有这么大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深刻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会从物理角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思考物理问题。
四、借助自制教具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演示了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想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才能做出自制教具?如何对现有的自制教具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在教师讲授的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例如,在教学“长度测量”时,笔者在课前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刻度尺,要求要有测量长度的功能,还需要加入新的功能。等到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在自制的刻度值上加装了小灯泡,以便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中能看清刻度,从而减少测量误差;有的学生在自制的刻度尺上加装了可以灵活移动的凸透镜,这样一来,在测量时可以将刻度值放大,便于人们观察刻度。这样的奇思妙想还有很多,都是学生创新的成果。由此可见,通过教具的制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自制教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教具、改进教具制作方法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于艳波;钟右艳 单位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