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篇)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探究

摘要:

物理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初中教学相对困难的主要学科。物理教学的困难之处有两点:首先是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因此没有创新性思维很难将其学好。其次是物理教学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来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不佳,物理教学成绩也会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走创新教育道路,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做一分析和探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指导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提高物理教学成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物理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物理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是物理教学需要培养专门的思维模式,因为物理知识具有冗杂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零散的知识点需要经过思维的链接才能构成完整的解题线索,所以在物理学习中,思维要缜密,逻辑架构能力要强大。其次是物理学习是理论和实验的结合,实验是理论的验证,而理论是实验的总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是物理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没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那么物理的学习也就不能更进一步。基于物理学习的种种特点,要想实现教学成果的提升,必须要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的创新是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必须要做到的内容,只有思维创新,教学实践才能进行相应的创新。思维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主动教学改变为被动指导。在过去的教学思维中,老师们将自身定位为课堂的主体,采用主动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主动授课的思维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较为不利。人都有惰性,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创新教育中,要求老师将学生定位为课堂的主体,而自身则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来提升对于物理课堂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其次,对于物理学习的规律,老师们可以从旁指导,让学生们自己寻找,这种通过自身努力寻找而来的学习规律,对于学生的帮助更大,通过规律寻找,使学生们认识到物理学习的创新性,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产生了思维惰性,另一方面因为教学缺乏新意,所以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为此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上升到课堂的主体,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维,避免学习厌倦感的产生和思维惰性的产生。其次就是要强化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偏理论而轻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实现理论和实验统一较为不利,所以在创新教育中,要把握好实验和理论的关系,通过强化实验教学来强化学生们对于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步骤。创新教学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目前的多媒体技术非常的便捷,所以在物理课堂中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实践,多媒体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于可以将课堂不能实现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通过光和影的组合,学生们对于实验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会上升。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除去传统的满堂灌授课,老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实践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法教学、情景模式教学等方式。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相长,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创新教育中,不仅老师要改变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也要提高创新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配合,创新教育才能全面的实施,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强化探索,培养学生的求知创新能力

强化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强化探索主要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也就是在课程中要加入一些探索求知的元素,总结而言就是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深入和提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指导和提示让学生们完成探索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被调动,求知的自信和欲望被放大,这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在课程实设计中,多一些实践性内容,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知识,这也是培养其探索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鼓励求异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鼓励求异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会有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有的理论符合,有的和理论不符,甚至相去甚远,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能急于否定学生的看法,这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使学生们的思维更活性,思辨能力更强大,老师们应该积极鼓励这种求异质疑的想法,通过求异质疑的论辩,使学生们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结束语: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准备阶段,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们今后物理学习的帮助非常大。总而言之,物理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必须要尊重物理的发展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物理学习的规律,实现物理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娟.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67.

[2]王明清,杜培云.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亚太教育,2015,24:28.

[3]王明清,杜培云.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亚太教育,2015,23:112.

[4]霍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154.

作者:刘宝旺 单位:安徽省怀宁县振宁学校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思维探析

摘要: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中,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途径、多方向、多侧面思考,从而设计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求多、求异、求新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训练,是开发农村学生的智力、培养农村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物理教学;思维;特征

1引言

物理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是通过模仿来领会掌握人总结的最基本的方法和知识技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偏重于深刻性和逻辑性。这对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长此以往,势力必造成思维刻板、僵化,有碍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发展,使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狭窄、方法单一雷同。因此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应努力培养与创新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2发散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

2.1发散思维的概念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个方向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人的思维发散过程体现在对知识不断深化、迁移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提出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处理实验的多种方法。

2.2发散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肯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主要特征。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即思考问题不受原有知识和方法的束缚对实验问题进行类比,联想进行形象化思维,对一些实验内容进行推测和猜想来达到解决实验问题的目的。对同一实验瓿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多侧面的思考,并进行实验解决问题。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思维方式的灵活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要根据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特性三方面去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1进行思维流畅性的训练

目的是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联想丰富,能设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要教师从新的角度探寻新的途径,才利于培养学生“求多、求异、求新”的发散思维能力。此题解法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截图方法,有利于书本知识的综合起来加以应用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对书本知识与概念的理解与吸收,实验技术的提高只有通过对基本知识的熟练与娴熟的运用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由此增强综合能力的提高。

3.2进行思维变通性的训练

变通性训练就是大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变换角度与方式去思考,多方位考虑,一体多解,从而提高应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3.3进行思维独特性训练

所谓思维独特即可想到他人未曾想,他人未所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想思维方式去寻求突破。要求学生对对待解决的问题能够提出富有新意的、与众不同的解决设想和方案,敢于“标新立异”,如果用直尺测估如图a所示的瓶子的容积问题,通常做法行测出其主体部分一底面直径为d,高为h的圆柱体的容积,再测估出该柱体以上部分的容积,两者之和可作为瓶容积的近似值。但因上部形状不规则,此结果难以准确;而如将瓶中装上大半瓶水(图b),先测出h1和d的值求出容积V1,再将瓶口堵住倒置如图C所示,测出h2的值,则可求出瓶上部无水部分的容积V2,两者之和即为整个瓶子的容积。这样的测估既校较准确又富独创性。又如选择教材中某些章节让学生自学后,以与教材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思路对同学试讲等等。在教学中应培养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解题和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中思维独创性训练。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为中心的物理基础知识,然而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中及实验教学中,应强调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生认为,创造能力=各种量×发散思维,个人创造能力大小不一和他们的发散思维正比。本文就发散思维及其特征在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阐述,其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要真正起到实质性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广大教师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彦.论中学物理创新思维能力及培养[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2,(7):4.

[2]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56-79.

[3]于克明.中学物理新思维[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05-112.

作者:陈廷虎 单位:宣威市阿都乡一中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研究

摘要:

培养中学生的动手精神和理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熟悉掌握专业技术和知识,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索。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操作;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能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学就算成功。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记忆去单纯模仿,缺乏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闪电、光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飞机的空中加油、船闸原理、“神六”的发射等等。都可以通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资料显示,让学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初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内容时,笔者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外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笔者提出问题:“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没等笔者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像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跟着又有学生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在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思维下,笔者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摩擦力》。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地保持下去。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物理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和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对同一概念和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有清楚的认识,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的抽象、概括。对于初中物理概念,要着重理解其定义、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等基础知识。初中物理重要规律有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对于这些定律,着重要理解定律内容,定律公式,适用范围,各物理量的关系,各物理量的单位,公式的变换。通过训练,培养运用物理规律的能力,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课本中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可以借助物理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如在“电流的磁场”一节中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做奥斯特实验时,边做边提出下列问题:(1)导线上未通电前导线旁的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2)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3)断电后小磁针北极指向如何转动?(4)改变导线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北极指向是否改变?然后引导学生将电流的磁场与磁体周围的磁场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从而使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电流的磁场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身心和心理上都还不定性。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理论,全然不了解当前社会对人的动手能力、操作性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现在的学校教育特别强调实践能力,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劳动。因此,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和就业理念的教育。所谓职业精神,是指学生职业的选择,专业技能,就业去向,敬业爱岗等方面培养。所谓就业理念:是指学生就业为目的,树立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并能动手操作,以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的观念。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生活实践实验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并非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了以往学校的各项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的。在新课程实施前,学校就组织了许多活动,如春(秋)游活动、春(秋)运动会、夏(冬)令营活动、军训活动、科技节活动、读书周活动、巧手节活动以及各种内容的班队会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活动长期植根于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组织,学校在长期的运作中,无论从活动内容还是组织形式上,都为物理实验活动课程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因此可以与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由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延伸出的主题设计。使其成为实验活动课程有机的组成部分,继承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等在组织形式、内容上的精华,用它来丰富综合实验操作活动主题的内容,同时也为各类活动的课程化提供平台。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有效地防止学生“演”活动的现象。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将成为解决实验操作活动课程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组织实施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一个人学习成功与否的根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问题得到解决后又有新问题出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不断攀升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知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徐平.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1998.7.

[3]胡晓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论和方法[J].江苏教育研究,1998(3):21.

[4]乔际明.物理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12.

作者:苏伟国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