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舞蹈在地方师范院校的传承与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几年的推进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和农民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穷落后地区,充分显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湘西地区主要是指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等湖南的西部地区,这里不仅是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先行地区,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苗族、瑶族、土家族的民族民间舞蹈非常有特点,舞蹈文化融合在祭祀仪式、风俗习惯等多种性质中,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艺术的追求和向往,又是对丰富的历史文化精髓和哲学思维观念的折射。地方师范学校在舞蹈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紧密结合本土的民族民间舞蹈,切实做好传承和创新工作,从而提高院校舞蹈的教学质量,发扬光大地方民间舞蹈艺术。文章主要以湘西地区瑶族舞蹈为例,重点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在地方师范院校中的传承和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舞蹈;师范院校;湘西地区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村的面貌。在少数民族地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地方师范院校在舞蹈教学中,要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同时,传承发扬和发扬瑶族文化,提高瑶族舞蹈的教学和科研效果,将教研成果对当地幼儿园、小学进行推广和普及,让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传承、创新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力接班人和代言人,以此深入推进瑶族舞蹈在社会的积极影响,真正达到保护、传承、创新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目的。
一、湘西瑶族舞蹈的基本现状
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南迁发展,大多居住在湖南、两广等地,以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为主。瑶族蕴含着许多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瑶族舞蹈属于民族民间舞蹈,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摆脱了语言的局限,能够沟通感情,让观众和舞者心灵实现共振。随着时代的发展,瑶族舞蹈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有效传承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孕育了新的创造,更加富有生命力,已经成为瑶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新的环境下,瑶族的传统舞蹈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一度到了濒危的状态,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更好地传承和创新瑶族民间舞蹈艺术,成了所有文艺工作者和一些师范院校的最紧迫的历史使命[1]。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经济层面,也包括精神艺术层面。在地方师范高校中,开设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要想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和本地的文化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湘西瑶族舞蹈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着自己的特点,师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一舞蹈形式和民族文化,在增强舞蹈的教学效果和创新科研成果的同时,有力传承瑶族舞蹈文化。
二、湘西地区瑶族舞蹈的主要特点
(一)生活性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民间艺术,体现了民间文化,而民间文化又是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提炼,瑶族民间舞蹈的根基扎根于民间的沃土,是瑶族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集中展示。比如,瑶族中的长鼓舞,据传瑶族的始祖盘王爱好打猎,有一天自己上山去打猎,在追赶羚羊时坠落山崖而死。其子女后来找到了盘王的试题,悲痛不已,就把梓木砍下挖成长鼓身,把羚羊的皮蒙在鼓的两边,于是就有了长鼓。盘王的子女一边打鼓一边喊,“回来吧,回来吧!”既发泄了心中的愤恨,也招其父之魂的重要方式,此后便产生了长鼓舞。这一故事反映了瑶族的民族性格和原生态,也是其民族文化的体现,并且蕴含在了舞蹈之中[2]。
(二)传承性的特点
瑶族的舞蹈体现了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特质,赞颂了祖先的传统美德,彰显了瑶族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当前人类文化大交流的今天,原生态的瑶族舞蹈的生态环境必须腰传承和创新,使民族瑰宝长存,避免失传。舞蹈是一种人体的文化,传承的方式也是口传身授,当没有人关注、保护、传承时,便面临文化失传的困境[2]。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快餐式娱乐方式,比如刷抖音、快手等小视屏手机APP,APP内随手可刷的街舞、韩国流行舞、现代舞等视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大部分年轻人甚至学习、模仿。然而,对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却少有传播推广。所以,一定要做好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保护措施,切实保护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在地方师范院校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即以本土少数民族舞蹈为突破口,从我们身边最传统最熟悉的瑶族舞蹈开始,提高师生对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把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形式传承下来,并进行适当的创新,以促使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三)价值性的特点
瑶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的特点,长鼓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发源于对民族祖先崇拜的传统文化,也是生产劳动的发展的体现。瑶族舞蹈在长期的发展中,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民俗为一体,实现了民俗和艺术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多民族文化的渗透和交融,承载了大量的民族传统精神,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面对都市生活的喧嚣,越来越多的人向往青山绿水,希望走进原生态环境中。瑶族地区保护好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就能够形成宝贵的文化资源,增强吸引力,助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产生重要的经济效益。
三、地方师范院校中传承瑶族舞蹈文化的主要构建方式
(一)构建瑶族舞蹈特色课程体系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在舞蹈课程教学中,要认真践行保护和传承本土民间舞蹈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构建瑶族舞蹈新的课程体系。一是传达地方文化知识的人文课程,开设瑶族舞蹈内容的公共课程。比如,可以在音乐专业课中开设瑶族民歌、瑶族舞蹈编排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瑶族舞蹈和音乐。二是介绍瑶族知识的穿插性课程,在地方师范院校课程中,适当穿插性的介绍瑶族舞蹈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等,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行选修。三是以瑶族舞蹈作为核心的专业辅助课程,通过单元课的方式,添加一些瑶族舞蹈知识、观念和主题等,比如《盘王大歌》《瑶山鼓魂》等。四是结合瑶族舞蹈的特点,积极渗透到课程中,对瑶族舞蹈专业课程进行思考和设计,此种课程的创新是构建瑶族舞蹈的关键[3]。
(二)在校内开设以瑶族舞蹈为试点的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名师工作室
以发掘、传承、发扬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在校内开设以瑶族舞蹈为试点的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名师工作室,由有着相同目标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集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教育培训、作品创作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工作室以了解、掌握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基础,具有前瞻性地发现和解决目前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发掘为乡村振兴提供丰富“养分”的教育元素,以校内为试点、以本土瑶族舞蹈为试点:一是开设名师课堂、精品课程,在线上线下联动推广。二是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目前瑶族舞蹈面临的问题,积极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三是进行作品创作、作品展演形成特色成果,作为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加以推广。四是建立导师培养制,带动成员成长,形成瑶族舞蹈教育的资源库。五是深入对接学前、小学教育,定期面向本市幼儿园、小学开展“本土少数民族文化入校”的系列教育活动,在校内外掀起少数民族文化之风,充分发挥师范院校在传承本土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作用。
(三)积极进行瑶族舞蹈网络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师范院校有许多网络学习平台,可以迅速地传播丰富的知识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对此瑶族舞蹈要积极利用地方师范院校开放的网络时间开展教育教学,推动瑶族舞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发展[4]。比如,可以通过建立瑶族舞蹈教育的网站、设计民间艺人主页、绝活浏览库、在线图书馆和网上交流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瑶族舞蹈更加便捷、灵活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
(四)开展瑶族舞蹈教学实践活动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虽有悠久的历史,却没有自己的文字,瑶族的文化都是靠瑶族历代前辈身口相传而流传至今[1]。瑶族舞蹈来源于瑶族人民一代又一代的生产生活,想要深入学习和发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必须将自己融入瑶族生活中,当代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缺乏系统的学习。为让其更好地体会民族文化的精髓,可组织学生亲身深入到当地的瑶族生活中,进行课外调研。在开展舞蹈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全方位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瑶族文化,挖掘瑶族舞蹈的文化精髓。以笔者所在的湘西怀化地区为例,怀化市溆浦县北斗溪村是湖南省花瑶民族文化示范村,笔者所在的高校有部分学生正是来自当地。在课前,可以邀请当地学生作向导,深入当地瑶族村民家中,从食宿、习俗、文化等各方面了解本土瑶族村落文化和面临的问题进行走访问答、调查研究,将调查结果和瑶族舞蹈的传统元素完整记录和精心整理。以此全面掌握瑶族舞蹈的文化起源、风格特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从感性、理性角度加深对瑶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回到课堂,教师不仅要在注重指导学生完成瑶族舞蹈的课堂教案和基本动作、音乐的记录工作之外,还要讲授将调研、采风收集的传统元素和人文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还要切实培养学生对此文化的认知和传播能力。课堂后,鼓励学生根据时代要求和民族生活进行对瑶族舞蹈进行创新创作,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舞蹈元素的再创作,将创作作品向校内外推广,以此助力少数民族乡村的文化振兴。总之,瑶族这一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尤其是其民间舞蹈特点鲜明,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在舞蹈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紧密结合当地民间舞蹈,尤其对湘西地区的瑶族舞蹈进行充分的融合渗透,提高舞蹈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传承和创新瑶族舞蹈文化,发挥其重要的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易亮.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艺术类高校中的传承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4(09).
[2]杨菁菁.湖南湘西地区七姓瑶族舞蹈文化“霸王鞭”研究[J].艺术品鉴,2019(12).
[3]胡玲梅.论地方高校教育中的瑶族舞蹈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6).
[4]李菁,彭华.湘西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色资源库构建研究[J].大舞台,2015(06).
作者:韩雅婷 单位: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