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情境教学法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想象力、创造力。情境教学法可以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找到这样一个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因素,引导学生在“民族精神”下体会舞蹈中的内在情感,进而将自己感知到的转化为舞蹈形式。本文主要分析情境教学法如何应用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情境创设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兼具了思想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它不仅是单纯的肢体舞动,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是一种将艺术性和情感性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所有的舞蹈都与“情”密切相关,其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更是这样,每一个民族的舞蹈都代表着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其精神内涵,并且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社会生活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因此,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其中。
一、情境教学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指在特定时间、场景下的情况,简单地说就是具体的场景、环境。情境也是舞蹈艺术产生的源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产生和流传于民间,它反映人民生活、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等方面。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的民间舞蹈受其生活生产方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宗教信仰、地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风格特色的差异性。不同的情境造就出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因此,正是基于对“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的认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使学生在相应情境中不仅获得对大量生动形象的感知,而且受到其特定气氛的感染,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将认知和情感过程统一在情境之中,充分利用了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因而获得单纯感知所得不到的效果。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情境教学法的来源及现状
情境教学的形式早在中国古代便已出现。在西汉时期,著名的《孟母断织》的故事就是说孟母使用“断织”这种情境来教导孟子学会珍惜学习时间。虽然这时的“情境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被称为情境教学法,但已有其发展的势头。在我国,最早提出情境教学法并进行实践探究的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她借鉴国外外语教学中运用情境的方式,并吸收我国古代诗词中关于意境说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①目前,情境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很多学科的教学之中,而在舞蹈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常见。因此,我们应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舞蹈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舞蹈是以动作姿态来表达审美情感的艺术。它更强调内在的精神世界、深刻的思想感情和鲜明的人物性格。目前,传统的舞蹈教学依然是以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只是依附于教师,教师要求如何跳,学生就照葫芦画瓢地跟着练习,学习过程十分被动。若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不高,这种“为了学习舞蹈动作而跳舞”的学习过程,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总结,在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上革故鼎新。首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促使舞蹈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舞蹈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舞蹈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要依据舞蹈教学目标创设以舞蹈的形象为主体,通过肢体语言把富有情感的舞蹈形象传递给学生,并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与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舞于一体的相对真实的舞蹈场景,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情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认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加深对舞蹈所表达的内涵的理解,进而完成对舞蹈动作的艺术性把握,达到最佳舞蹈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精妙的情境可以启发性地开启思想的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教师传授知识,打好基础。本文在前人对舞蹈情境教学法研究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其他学科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总结出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的几方面,下面将逐一叙述。
1.语言文字
通过舞蹈教师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使学生首先对所学舞蹈的相关背景知识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寻找到产生舞蹈动作的“原点”,有助于学生对内在情感的理解。如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从藏族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向学生一一介绍,构建一个藏族人民审美和民族精神的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把握与理解。另外,教授学生学习某民族当地的一些简短的语言和相应语气词,帮助学生体会一个民族的情感特色。
2.音乐
通过与所教授的舞蹈相关的音乐的渲染,首先让学生感受到氛围,感受到音乐的情绪,进而联想到画面,找到音乐与舞蹈中情感的共鸣,更加丰富学生们的内心。如在学习民族舞蹈时,民族音乐的节奏感以及附点的处理等,都是情感的外在体现,为内心情感的外化创造情境。
3.画面
通过一些相应的图片及视频,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直观可视的情境,为学生的知觉、表象库做“情境”的素材积累,以便学生感知情感,创设出相应的“内心画面”,以情带动身体语言的表达。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还原一些生活场景,如:在维族舞蹈中的赛乃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节日场景,让学生穿上维族服装,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节日的氛围,进而体会维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4.情感
“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讲述、示范与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其接受授课主题并建立正面、积极的认知体验,从情感上建立对授课主题的情绪上的偏好,为学生的内部情绪起到推动作用。情感的激发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轻重缓急、面部表情的收放自如、动作姿势的规范性与表现力等方面。”②教师主要以画面、声音、情感三方面的引导对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再加上肢体训练,使学生对所学舞蹈产生综合立体的情境感,进而反映到肢体动作上,使之与其风格相符合,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并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优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后经历代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形成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不同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不同的身体语言特色,且都代表着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其精神内涵。因此,民族民间舞蹈不能脱离特定的时代、民族、人群、社会生活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那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就应以表现情感为舞蹈的重要表现部分,以情带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培养和挖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内涵的感知和学习的热情。教师通过情境教学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掌握了动作的要领和规格后,尽情享受在民族民间舞蹈特有的情感表现,进而培养出更多用心去跳舞的舞者。情境教学法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具体优势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或仿真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鲜明的舞蹈形象,培养了学生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舞蹈形象捕捉的准确性。(二)情境教学法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逐渐脱离单纯的模仿动作,开始进入深层次理解,抓住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点“情感”,以情感带动肢体舞动,将内在情感和外在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将舞蹈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三)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带给学生的是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舞蹈动作的学习可能在学完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忘却、生疏,但这种情感性、精神性却永远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将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吃透,学生才真正学会了民族民间舞蹈,不然也只是一个没有内核的空架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培养和挖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内涵的感知和学习的热情。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高超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民族精神”下体会舞蹈中的内在情感,进而将自己感知到的转化为舞蹈形式。因此,情境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引起重视,并积极推广。总的来看,目前情境教学法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实践并没有普及,面临着一个需要丰富和发展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广泛地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我相信情境教学法应用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会对教学工作的进行大有裨益。
作者:安萍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