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舞蹈鉴赏的价值实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舞蹈鉴赏;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价值;实施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的舞台艺术,音乐、情感、形体和动作是其组成的基本元素。它通过与音乐的交互并以动作来表达情感,表现生活并将生活向艺术升华[1],它的美通过动作和表情,音乐与韵律,服装与舞美来呈现。这种呈现出来的美是需要鉴赏的,带着审美的情趣去感受舞蹈,读懂舞蹈无声的语言,感召和凝聚艺术经验。舞蹈鉴赏作为舞蹈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它来培养并提升学生关于舞蹈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了解舞蹈的内涵和风格,并培养学生舞蹈感知和舞蹈创新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舞蹈鉴赏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
一、舞蹈鉴赏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一)舞蹈鉴赏可以提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人文素养舞蹈的人文性,是指舞蹈的内容、形式、风格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涉及到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方面[2]。舞蹈鉴赏对舞蹈技能的感知,不是简单地从动作层面展开,而需要将其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历史相关联,将舞蹈技能与舞蹈人文结合,掌握舞蹈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带着这种经验去解读舞蹈的内涵,体验舞蹈的技能特点。比如在学习芭蕾舞蹈之前,先欣赏芭蕾舞蹈,了解芭蕾舞的成因、历史与西方的宗教、文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芭蕾舞的经典动作———“开、绷、直、立”的动作特征的形象意义。而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前,先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和宗教信仰等,再进行动作的讲授会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和接受。例如引导学生认知蒙古族作为“马背上民族”的性格特征,想象广袤的蒙古草原和苍穹天际以及这种自然环境赋予这个民族的豪放、洒脱和彪悍,以及蒙古族人骑马射箭的飒爽英姿,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蒙古族舞蹈“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视线开阔,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3],“硬肩、柔肩、双肩、笑肩、耸肩、碎抖肩”等一系列肩部的动作以及脚下的“马步”动作,而且可以透过这些动作领会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征。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没有亲身领略过草原文化的学生来说,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甚至故事等形式,在舞蹈鉴赏课中了解这一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舞蹈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关于舞蹈的人文素养。
(二)舞蹈鉴赏可以提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素养。这种素养不仅包括舞蹈表演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创编舞蹈的能力。这种素养的养成自然需要系统、专业的舞蹈教育与训练。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不乏训练舞蹈表演技能的课程,但舞蹈创编能力的训练只能通过舞蹈鉴赏课程实现,因为舞蹈鉴赏课程是体现舞蹈创编内容最好的课程之一,学生在舞蹈鉴赏中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创编能力,给今后的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舞蹈鉴赏中突出儿童性体现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儿童舞蹈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尤其需要强调儿童性,因为舞蹈是儿童本能的需要,儿童的舞蹈活动往往具有很强的自娱性和即兴色彩。因此,面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鉴赏尤其强调了对儿童舞蹈的鉴赏,把握儿童舞蹈的审美特征,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使学生不仅能演,而且能教、能编。
(三)舞蹈鉴赏提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训练效果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一般而言都是“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来进行模仿学习。在模仿过程中学习的效果取决于老师示范的规范性和学生对舞蹈动作理解的准确性。然而,这两点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不同老师动作示范的规范性可能会存在差异,学生本身舞蹈动作技能基础薄弱,两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学生对舞蹈动作观察、理解、模仿和训练带来了诸多的影响和困惑。舞蹈鉴赏课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效果。因为,舞蹈鉴赏课程中用于教学的素材都是经典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中舞蹈的动作、编排等的规范性程度都是相对较高的。因此,老师在舞蹈鉴赏课中在呈现优秀的舞蹈作品的同时给以解释性讲授,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使学生能更精确的观察舞蹈动作的特点,把握舞蹈整体风格,一方面提升其舞蹈鉴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言传身教”过程中规范性的不足。只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提高其舞蹈技能、素质,才能使其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4],提高学生基础训练的效果。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鉴赏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专业素养薄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专业素养薄弱首先表现在学生舞蹈基础薄弱,这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鉴赏的一大挑战。一般的舞蹈教学,都强调基础的动作训练,“言传身教”几乎是所有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即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展示,学生则“依葫芦画瓢”地模仿。在这个过程中,舞蹈学习的效果不但取决于学生的对动作体察入微的观察力,还取决于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舞蹈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审美训练和教育,因此审美能力是不足的。他们在最初欣赏舞蹈作品时,大都只停留在观舞品技这一层次,他们喜欢注意的是舞蹈演员的形体、长相、服装、道具、动作基本功技巧等。而且每个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对动作的观察能力也参差不齐。没有完整的舞蹈知识体系,对于教师传授的舞蹈知识和相关动作技能不能够完全消化和吸收[5]。
(二)缺乏适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鉴赏教材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舞蹈鉴赏课程的开设和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不足导致教学目标难以明确,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虽然,现有的教材市场上,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教材,但这些教材使用的学生层次多是舞蹈专业学生,而且教材的风格大多属于“研究式”。这些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是毋容置疑的,但其相对于以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为目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教材的“师范性”不明显,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因材施教以及高师舞蹈教材的核心功能不能达成[6],不能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舞蹈鉴赏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课程的内在要求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鉴赏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满堂灌”、“看视频”、“看电影”等单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不在少数。事实上,舞蹈鉴赏应该是一种理性和感性交互的认知活动。不仅需要通过利用丰富的感觉通道去感知舞蹈的形、音、色对感官的冲击,还需要领会理解动作、技法、编排背后所期望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当然,要想从舞蹈鉴赏中获得美感,仅有认识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对舞蹈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多种感情能力同样重要。而现有的舞蹈鉴赏教学由于课时的限制使得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呈现舞蹈画面和言语性舞蹈评论的层面上,很少上升到体验和情感的层面。因此,被简化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有的只是知识的传授,很难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美的体验与领悟。
三、舞蹈鉴赏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能够胜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师真正完整、立体式的舞蹈艺术教育对教师而言十分具有挑战性,然而,当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舞蹈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7]。而舞蹈鉴赏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舞蹈基础技能、良好的舞蹈审美情趣、贴近生活的幽默和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舞蹈基础技能是所有舞蹈教师的基本要求,舞蹈鉴赏需要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近距离地向学生分解展示作品中的典型动作,如果没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技能,很难保证动作的规范性,这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认知和学习动作至关重要;良好的审美情趣是舞蹈鉴赏课程的灵魂,舞蹈鉴赏课教师的审美情趣将决定着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被如何解读,是否能真实还原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意境,赋予作品更多美的意蕴和价值,这一方面会影响舞蹈鉴赏课的教学内涵,还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审美体验;贴近生活的幽默是不但可以使舞蹈鉴赏课程落地平实,使学生明白艺术和生活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且可以使学生不会对艺术鉴赏的“高端大气”敬而远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舞蹈鉴赏课教师上好鉴赏课的关键能力,它可以将老师对作品的“意会”通过丰富、生动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使学生更系统、真切地认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这是舞蹈鉴赏从“形”、“意”的抽象体验到具体的知识性总结的必要途径。
(二)开发适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鉴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没有好的教材,教学效果实难保证。因此,在面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鉴赏课程教材编写,一方面要将传统与时展相结合,保证教材的丰富性与创新性。即教材编写的内容安排上既要将传统的、经典的舞蹈作品作为鉴赏的对象,比如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我国舞蹈的瑰宝,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优秀文化,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要将反映时代特色的,新潮前卫的舞蹈作品,尤其是体现科技、创新、融合等新时代特征的好的舞蹈作品纳入到教材中来。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情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求,提高课程教材的针对性。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多数学生从未真正意义上接触过舞蹈方面的艺术教育,对这个领域的知识是知之甚少的,尤其是他们对舞蹈的理论知识是欠缺的。因此面向他们的舞蹈鉴赏教材应该注重舞蹈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易读性;同时,由于该专业学生未来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面对的是学期教育阶段的儿童,因此舞蹈鉴赏教材中鉴赏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设计应该要体现儿童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三)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舞蹈鉴赏在高师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理解并能通过舞蹈动作去呈现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要义。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不同舞蹈的主体风格,并通过表演和创编去表现它。因此,舞蹈鉴赏课堂需要将不同时代和不同题材的作品,或者将不同风格和不同物种的作品带进课堂,引导学生接触、感受、认知舞蹈的文化内涵、生活意义和艺术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舞蹈动作和舞蹈形态的成因,把握舞蹈风格及舞蹈创作的规范性,将舞蹈中的角色、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串联,主动融入舞蹈活动,如身历其境地“亲历”舞蹈作品中角色的情感和生活,以及故事的发展线索,提高想象力的同时提升舞蹈欣赏能力,为日后艺术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8]。同时,有助于体会舞蹈表现的神韵和美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舞蹈创编灵感;此外,还需要在舞蹈鉴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除了让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作品中的精神和魅力外,还提高学生对音乐、道具、舞美的运用。这对于学前教育教学中发挥舞蹈教育的价值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姝.高校舞蹈教师艺术审美教育及理论教学研究———评《舞蹈鉴赏》[J].教育评论,2016(12):166.
[2]栾晓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整合[J].大舞台,2010(5):184-185.
[3]朱畅.舞蹈教学中舞蹈鉴赏的渗透作用[J].四川戏剧,2013(5):156-158.
[4]欧阳喜媛.论中职学校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2):141-142.
[5]解冰冰.舞蹈互动式教学模式刍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196-198.
[6]郭亮,袁琳.浅议高师舞蹈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北方音乐,2019(2):150+156.
[7]田培培,陆佳漪.回归本体与旨归本核———关于舞蹈艺术教育的概念辨析及当下问题研究[J].舞蹈,2019(3):45-51.
[8]詹惠玲.小学舞蹈课堂中情境舞蹈教学的运用研究[J].当代音乐,2019(3):114-115.
作者:许芸芸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