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讨范文

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在我国现代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形势的发展为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契机。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将综合发展作为主要的办学目标,使得舞蹈等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情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近几年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办学以及发展情况来看,尽管生源基础在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背景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

高校是为国家发展以及社会建设输送人才的主要平台,舞蹈专业的教育形势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其更能符合高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高校舞蹈课程的开设和完善成为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系列创新型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为高校舞蹈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因此,根据新形势下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基础性以及主体性相对薄弱

在大多数家长以及学生的观念里,跳舞这门艺术对学生具有特别苛刻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形体条件、出众的外貌以及优美的身体线条,还要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以及身体的各个部分要表现出过人的灵活性以及柔软性。在这样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即使学生对舞蹈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一些普通的高校开设舞蹈课程的初衷是提高高校的艺术氛围,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度极高的舞蹈人才,教学的内容也以舞蹈成品为主,而不是将基本功作为教学的重点,一些舞蹈基础较弱的学生根本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舞蹈教学的主体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性以及综合性有待提升

当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度强调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以及舞蹈动作的标准性,忽略了引导学生感受舞蹈文化以及内涵的重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从全面性的角度开展舞蹈课程教育,不仅要重视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还要注重舞蹈文化的渗透。但是,很多高校仍然将舞蹈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没有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地联系和穿插,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仅仅能掌握外在的舞蹈动作,无法从更深层的角度理解舞蹈的内涵。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舞蹈课程与一些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联系,比如美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这些课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但是,就当前的高校舞蹈教学情况来看,明显缺乏与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

(三)高校舞蹈教学的规范性以及标准性明显不足

尽管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在舞蹈课程的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在舞蹈教学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并没有对舞蹈课程构建专门的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评价机制等内容,仅仅凭借着教师的主观教学经验为学生传授这门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方面也无法充分发挥促进作用[1]。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高校舞蹈课程仅仅流于形式,无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无法感受到来自舞蹈学习的成就感,教师看不到教学的成绩,使得学生并不在意这门课程的成绩。另外,如果不是针对舞蹈专业而开设的舞蹈课程,很多高校都将舞蹈课程作为选修课,随意性较强,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无法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使得舞蹈课程教学很难得到发展。

二、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培养艺术类的优秀人才抱有很大的希望,并且希望高校培养的舞蹈人才不仅能具备深厚的舞蹈基础,还具备一定的艺术文化知识。但是,从实际的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尽管对舞蹈课程的开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还是存在一定的发展局限性。这样的教学形势在很大的程度上能促进高校舞蹈教育改革[2]。

(一)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更加面向大多数学生

“精英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高校的教学方式也大多是按照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等级,着重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剧了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的局限性,严重打击了对舞蹈学习抱有信心的学生。因此,高校舞蹈教师应该对教学观念进行革新,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校舞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强调学生的舞蹈动作优美程度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外,还注重通过舞蹈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而不是个别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体现一定的公平性,当然也包括高校的舞蹈教育。所以,拓展舞蹈教育的受众群体范围成为了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舞蹈作为一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艺术素养的课程,应该得到推广和普及,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专业课存在于各所高校的课程体系当中[3]。这样才能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为国家艺术事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发展综合教育的目标。

(二)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注重文化内涵教育

从舞蹈教学的本质来看,舞蹈课程也具备一定的文化课特征。其文化内涵也是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主要表现为艺术的欣赏能力、对舞蹈艺术的品味以及评价能力以及舞蹈艺术的感悟能力。舞蹈最能打动人心的并不是舞者在舞台上的光环以及鲜艳的妆容,而是舞者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所展现出来的舞蹈的内涵以及舞者对舞蹈作品的深层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因此,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看舞蹈教育改革,高校的舞蹈教育改革应该注重舞蹈的文化底蕴教育[4]。首先,高校舞蹈教师在讲解舞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对一支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涵为学生展开深入的讲解,使学生不仅能从外在的动作理解舞蹈,还能从文化以及情感方面对舞蹈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舞蹈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在舞蹈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之间建立桥梁,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综合教学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可以从其他角度为学生分析这个动作的优美性,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舞蹈产生深刻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舞蹈动作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赋予舞蹈意义。

(三)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构建科学的教学标准

构建完善的舞蹈学科教学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标准是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当前,一些普通高校虽然设立了舞蹈课程,但是却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仅仅借鉴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为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开展这门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对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根据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以及评价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首先,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的舞蹈功底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舞蹈基础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舞蹈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舞蹈教学的全面性以及标准性。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性质为学生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与文化课教学相比,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可以从几个角度为学生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比如,教师可以将指定舞蹈考核方式转换成学生自己选择舞蹈形式或者自己编舞的形式,为学生留出一部分自主空间,教师根据学生对舞蹈的表现力以及所编舞蹈的连贯性以及艺术性对其做出评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并将几个方面的评价内容进行综合,形成学生在舞蹈课程中的综合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高校教育形势的发展为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舞蹈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更加面向大多数学生,注重文化内涵教育以及构建科学的教学标准这几个方面着手开展。通过本文对新形势背景下,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探索,希望能为提高我国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邹圣洁.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舞蹈教学改革的策略与路径[J].大众文艺,2017,(11):217-218.

[2]沈琬茹.高校舞蹈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启用与教学[J].河南教育(高教),2017,(02):48-50.

[3]赵鑫.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0):126+129.

作者:彭学艳 单位: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