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教导对大学生心理素养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异性情感的交往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时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了将近一半,其中谈过多次恋爱的占了其中的4.18%,虽然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是缺少成熟的条件来进行恋爱的,但仍有众多的大学生前仆后继的投身于恋爱中来。对于性的态度,大学生也发生了改变,其中有65.28%的大学生对于大学期间发生性关系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大学高频率的失恋率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疾病,而这也成为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成因。
就业心理困惑
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就业问题。一组数据表明,没有实际行动,只停留在就业规划的表面思考中的大学生占了63.1%,从未对此作出过考虑的大学生占了12.5%。
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能促进身心发展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还能奠定心理发展的良好基础。体育运动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完全不同于日常运动。学生通过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和战胜对手的体育运动,慢慢提高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水平。
(二)体育教育促进了自我意识、团体意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体育运动有利于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如有利于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沉着果断、机智灵活的品格;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思想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体力,形成勇敢坚强的品质
体育教育一般采用竞赛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形式的竞赛,学生所获的成功使学生保持了良好的认知能力、获得了尊重,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体魄,形成了坚强勇敢的品质。
高校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途径
(一)进一步强化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
在《教学论稿》中教育家王策三指出:“专对学生如何保护身体健康和如何科学锻炼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是之所以专设体育课的根本职能所在。至于学生运动和体制的发展,在每周的限定运动中产生的影响则是第二位。”以教育学的眼光来看,塑造学生健康素质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本质。然而,从当前的状况来看,由于受到资源等的限制,主要目标还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所以,体育教学在实际操作中的全部内容就只是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理论教育,在此教育方式下,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是无法得以实现的。根据这种问题,高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喜欢的活动有组织的进行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如可建立各种俱乐部、体育协会等组织,使学生的参与激情和体育活动的需求得到满足和激发。将这种方式贯穿于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之中,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也使体育教育功能得到提升。
(二)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
体育教学的主导者是体育教师,同时体育教师也是以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引导者的身份存在的。所以,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体育教师占有无法替代的地位。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先进的国家的培养模式,还无法在我国体育教师的培养中实现,这也成为了体育教师虽然专业技能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却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的现状。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心理专业知识,还需要使整个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很好地进行协作。若单单只依靠体育教师在言语上的说教是无法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的。因此,要想让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真正的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就应该让体育教师意识到他们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所在,使他们从自身做起。同时,各个高校也应该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三)深化体育教育方法的改革
1.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心理,良好的个性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课堂改革、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随之改变,教学理念也会不断更新。而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品质,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个性的培养需要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支配,选择自己的行为,提供更广阔的运动空间给学生。体育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自由的、广阔的空间内形成良好的个性。
2.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培养。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成长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与人相处,严格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学生融入社会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体育教育具有不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的对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的功能。教育过程中,学生要像在社会中去遵守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一样,遵守比赛规则和课堂常规,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像在社会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一样,要去尊重对手、裁判、老师。
3.体育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锻炼的过程具有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紧张、激烈、艰苦、疲劳的特点,许多项目总是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有勇有谋、干脆果断等词联系在一起,学生总是伴随着明显的意志努力和强烈的情绪体验参加体育锻炼。由此可见,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中形成不怕困难、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思想作风;坚定学生谦虚谨慎、机敏灵活、干脆果断等意志品质,保持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
(四)形成浓郁的高校体育锻炼氛围
营造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是高校体育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课外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发展的过程;形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由于大学体育课的时间远远要少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所以,对体育教育来说,形成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章程。养成课外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计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营造课外体育锻炼气氛有着深远的意义。
结语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调整运动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学校体育教育的职责包括,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调整和适应生活;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育中,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个元素相辅相成。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好体育教育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们既能自觉地锻炼身体又能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就必须要求体育教育部门及时地改革体育教育体系,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作者:周辉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政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