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事业本科人才培育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郑祥荣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广泛查阅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就业现状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主要特征等方面的文献,明确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访谈法
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咨询体育教育界专家10余名,与23名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3特尔斐法
将初步拟定的《复合型人才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调查(初稿)》发给部分体育教育方面专家,邀请其对问卷提出意见,然后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复合型人才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调查问卷》.
4问卷调查法
由于就业率较高的体育院校较能反映出人才培养的优势与不足,集中体现人才培养的现状特征.因此,本文选择福建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的院系,以2008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具体院系与学生分布见表1,发放问卷293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94.2%。
5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1.1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较强,科研意识薄弱、科研经历缺乏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提出了“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首先应该具备从事学校体育教育的素质,即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修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调查显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重视程度方面,有19.9%(55人)选择非常注重,有58.0%(160人)选择比较注重.对专业技能重视程度方面,有9.1%(25人)选择非常注重,有58.0%(160人)选择比较注重.教师职业技能重视程度方面,有17.8%(49人)选择非常注重;有59.1%(163人)选择比较注重.对“有合适岗位,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调查显示,有20.7%(57人)表示十分愿意,有46.4%(128人)表示比较愿意.可见,近80%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热爱教师职业.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是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石,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积累,提高自我.对“是否经常听取校内外不同领域专家讲座”的调查显示,有3.6%(10人)选择1个月2场及以上,有25.0%(69人)选择1个月1场,有20.3%(56人)选择1学期3到5场,有24.3%(67人)选择1学期1到2场,有26.8%(74人)选择1个学期1场以下.可见,有近3/4的学生关注自身素质提高.教育的崇高使命是立德树人,注重自身道德素质提高和人格发展,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应该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对“人格塑造和专业技能更关注哪方面发展”的调查显示,有28.6%(79人)选择注重人格发展,有40.2%(111人)选择注重技能的提高,有31.2%(86人)选择注重两者共同发展.对“自我人格塑造重视程度”的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选择非常重视或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修养”,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把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作为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是否在省级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文章”的调查显示,有77.5%(214人)选择没有,有14.5%(40人)选择1至2篇,有8.0%(22人)选择3至4篇.对“是否有参与学院或校级科研团队课题的研究经历”的调查显示,选择“有”的占10.9%(30人),“没有”的占89.1%(246人).这表明学生的科研意识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科研活动,缺乏科研经历.可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从教意识较好,注重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注重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而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2教育教学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了更进一步认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现状,以“对教师职业素质认识现状与自我优势”为题进行调查(见表2).结果显示,“教学组织能力”、“沟通交往能力”与“语言文字能力”被学生认为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3个素质.仅有26.1%(72人)认为自己有教学组织方面的优势,排在自我优势的第1位,有22.5%(62人)认为自己有沟通交往方面的优势,排在自我优势的第2位,而仅有14.9%(41人)认为自己有文字应用方面的优势,排在自我优势的第6位.调查表明,作为教师最重要技能体现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成为自我优势的学生不多.其中自我优势排在最后的分别是“科学研究能力”和“计算机和多媒体应用能力”,仅为7.2%(20人)与6.9%(19人).可见,教学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有一定优势,而文字应用、科学研究、计算机和多媒体应用能力等素质比较欠缺,这些正是教师能否独立学习、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一名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名教师不仅需要突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对综合素质认识现状与自我优势”为题进行调查(见表3).结果显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艺”、“沟通协调”与“社会适应”被认为是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有22.5%(59人)认为自己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艺方面的优势,排在自我优势的第1位,有21.4%(52人)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社会适应方面的优势,排在自我优势的第2位,有18.8%(41人)认为自己有沟通协调方面的优势,排在自我优势的第3位.反映出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与社会适应有一定的信心,但所占的比例偏低.调查还显示,综合素质中自我优势排在最后的分别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和“独立学习和社会工作”,为14.5%(40人)与12.7%(35人),而这些素质是一名教师独立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表明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以及独立学习意识缺乏,教育教学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3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与必修课的课时数是就业竞争力的保障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较好,乐于从事教师职业.但大部分学生科研意识、文字应用能力、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相对薄弱,教学组织能力突出的较少,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为提高就业竞争力,课程设定需要哪些改进”为题进行调查(见表4)显示,有56.9%(157人)选择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有52.9%(146人)选择增加必修课的课时数,分列1、2位;分别有24.6%(68人)和23.6%(65人)选择增加选修课的项目和课时数,反映出学生希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来提高专业技能.以“学院应间隔多久进行一次专业技能比赛”为题进行调查显示,有65.2%(180人)选择1学期1次,有19.6%(54人)选择1个月1次,反映出学生对于技能比赛有较高的期望,希望通过比赛来提高各项技能.在如何提高科研能力方面,以“为提高科研能力,学院需要哪些改进”为题进行调查显示,有58.7%(162人)选择提供参与教师科研团队机会,有50%(138人)选择增加社会实践机会,分列1、2位;而对有效提高文字应用能力的“设定提高写作能力的课程”仅26.8%(74人).反映出学生对于科研能力更加关注的是科研实践经历而不仅是理论提高.只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课题的整个过程,参与调查、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科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单元进阶式教学模块,在第一、二学年以讲座和报告等形式,第三、四学年以课堂教学和实践调研等形式,可以结合本科教育实习,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实习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实践内容训练.学生经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再反思理论的科研训练过程,逐渐掌握基本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运用.因此,学校必须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及必修课的课时数,提供各类竞赛与课题参与平台,为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创造更好的环境.
2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教育改革实施策略
2.1社会实践活动单一难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沟通与协调能力作为社会情绪能力的集中体现,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调查显示,学生对与人沟通协调能力注重程度方面,分别有20.7%(57人)和64.1%(177人)选择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而自我评价方面,有8.7%(24人)和62.7%(173人)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这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人沟通协调的意识较强.在学生社会实践参加频率与内容方面,有44.6%(123人)选择1个学期1到2次,有31.2%(86人)选择1个月1到2次,有10.5%(29人)选择1周1次及以上;参与内容调查显示(见表5),有71.0%(196人)选择体育比赛裁判与组织,有43.8%(121人)选择院校级别训练队教练,分列1、2位;仅有一小部分有过体育市场调查、体育管理与营销方面的经历.调查表明,社会实践活动比较集中于比赛裁判方面,缺乏体育市场调查、管理与营销经验,内容相对单一,与社会互动较少,容易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认识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提高教育实习时间与丰富实践活动内容相结合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科研能力的关键因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教育实习时间较短,其二是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世界各国教育实践时间占总学时比例比较(见表6),显示各国教育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时的10%左右.比较而言,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时间约占总学时的3%~4%,即6周,加上实习准备1周总共大约7周.除教育实践时间有差距,体育教育实践在其组织、形式上也与世界各国存在明显差异.在美国,教育见习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在英国,每年至少有一次教育见习或实习.在日本,定向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教育大学,则在整个学习期间开展教育实践.
在我国,教育见习在实习前一段时间安排,通常为几个学时,教育实习多在第7学期进行.我国教育实习的安排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提高教育实习的时间和次数,另一方面要丰富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调查表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而对学院的实践活动,有8.3%(23人)选择十分主动,有52.5%(145人)选择比较主动,有35.1%(97人)选择不太主动.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学院安排的实践活动不够满意,对于学院安排的活动表现得不够积极,有可能这些活动不符合学生的需求.随着我国体育产业、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以扩大就业范围,除了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在体育管理、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提升自身的能力.学院应创设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环境,增加学生与社会互动的机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就业能力培养现状与教育改革实施策略
3.1增加学生对人才需求信息的了解渠道,加大创业与就业指导
作为学生必须对就业信息比较敏感,关心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才能以更高、更现实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以“对就业信息关注程度与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了解”为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对就业信息关注程度方面,有14.9%(41人)选择非常重视,有58.3%(161人)选择比较重视;而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程度方面,有4.0%(7人)选择非常了解,有49.3%(136人)选择比较了解,有41.7%(115人)选择不太了解.这表明,比较多的学生关注就业信息,但对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程度高的相对较少.为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倾向程度,以“自己还适合从事其他哪些职业”为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49.6%(137人)选择自主创业,有40.6%(112人)选择体育管理与营销,有32.6%(90人)选择健身教练,有32.2%(89人)选择公务员,分列第1、2、3、4位.这表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创业意识,喜欢体育管理、营销及健身教练等工作,也乐于参与到公务员的竞争行列中,学生对于职业选择的广泛性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中加大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或就业指导将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3.2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引导学生科学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学生参与就业指导方面课程学习以及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现状,以“是否参加过就业指导方面课程的学习”为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8.8%(190人)没有参加过这方面的学习;以“就业信息获取主要渠道”为题进行调查(见表7),结果显示,有54.0%(149人)选择同学交流,有49.3%(136人)选择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分列第1、2位;而教师引导、参加招聘会与学校公告则位列第3、4、5位.可见,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学校所起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扩招政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问题之一就是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跟不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对就业市场认识缺乏引导,导致毕业生综合素质不足,就业能力偏弱.因此,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使学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早期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分析与讨论
1搭建丰富的社会交流体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对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较高的期望.学院应提供更多、更宽广和更有效的平台,努力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更加关注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的培养.除了学校的实习,学院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各类竞赛、裁判、健康咨询、市场调研等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掌握、认识自身能力不足,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提高独立解决问题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丰富的社会交流体系应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的教育实习要提早介入,应吸收先进国家的教育实习经验,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并且分阶段实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比赛.通过比赛开拓视野,认识自身不足,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三、实践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多样性和丰富性.应把个性培养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学生独立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多给学生自主展示的平台,注重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和基本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提供参与各类课题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科研经历,注重科研素质的培养.多层次、合理的社会交流体系的建立,既能使本专业的建设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就业竞争力,又能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学习针对性和社会适应力.
2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学生更好掌握就业方面知识和信息,促使学生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促进学院自身建设,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应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指导早期化、全程化,从入学开始就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实施指导.大一新生树立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早树立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系统的讲解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重点进行就业技能训练;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手续的讲解、创业指导以及职场适应等问题.二、注重个性指导,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自我就业.自主创业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择业渠道,学院应提供及时信息和外部资源,做好个性化服务.大学生依据自身知识优势创办科技性、服务性企业,努力实现自我就业的同时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今后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三、就业服务网络化,使学生实时了解就业信息,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我国各类体育事业的发展给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有重新学习、重新接受教育的意识,在不断实践中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结语
适应社会发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注重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和互动机制,增加与社会互动与交流的机会,提高社会实践和就业能力,衔接好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培养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意识高的人才是教育体制与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有效的指导.必须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统一走向个性,从简单走向复合.培养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将是未来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