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促进城乡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对于城乡间资源共享、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受体制、政府职能、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城乡间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严重失衡现象,这已严重制约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鉴于此,如何推进农村、偏远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首要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优化职能,完善城乡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政策,合理创新规划城乡教育管理体制,资源共享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富裕才能均衡发展。
关键词:共享发展;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特别是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1]。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发展是农村体育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2]。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城市建设迅速,社会发展态势喜人,整体生活水平一提再提,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但是我国目前的“两极分化”、“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地区整体的经济水平不如城市,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交通相对闭塞,思想意识不够前卫,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匮乏。城市比农村地区发展速度快,这就使原本有差距的城乡拉开了更大的距离。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进步,但城乡教育资源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农村体育作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然涉及到各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3]。同时,关系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学校体育的差异更为明显,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稀缺、课程设置不均衡等问题十分突出。按照关于“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要求,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群众身心健康,均衡城乡资源当属重中之重。当下,我们应该关注农村、偏远地区的学生身心健康,以创造农村学校良好的体育教学条件为目标,以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本文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实现农村体育教育的合理配置,平衡农村整体教育发展,关注农村群众身心健康,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从而实现我国整体教育的平衡。
1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及功能
1.1学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具有教育功能
体育技术课老师和理论课老师构成了体育教育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但是从当下体育教学人员构成情况来看,专业专职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反而非专业非专职的体育教师占据整体体育教学人员数量的大部分比重,这是整个农村体育教育的常态,极大地影响着农村体育教学质量。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表现在专业水平不足,引发知识困境;经济地位低下,引发发展动力困境[4]。学校教育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之外,对身心也产生各种影响;而学习是学生的任务,成长是受教师的无形影响,包括人格形成、为人处世,因此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仅只教授学生简单的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养,注重学生团队精神、责任感、心理素质等整体人格的培养。这对于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来说,是最基本的教学素质。优秀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带给学生们的不仅只是运动技能,更多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就足以说明了体育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
1.2学校体育物理资源是进行健身的物质基础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乡镇健身设施15000个,全国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m2,以缓解我国城乡体育发展不足和失衡的问题[5]。学校体育物理资源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体育场馆、器材等直接物质条件。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物理资源是开展体育教学必需的物质基础,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物质保障,同时对于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城乡差距加大,各种资源配置都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这同样表现在学校体育物理资源的配置[6]。一般来说,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场馆(地)、体育器材等,农村学校体育往往只能受限于简陋的运动场地以及短缺的体育器材,相较于城镇配备齐全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无异于天差地别。从我国最近2次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城镇所拥有的体育场地一直远高于农村。虽然农村体育场地数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有所增多,但相对于我国体育场地总数量的增加,依然仅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量的41.4%,而城市占比却达到了58.6%。虽然大部分农村乡镇学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乡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设施仍旧落后[7]。两相对比,资源配置不平衡表现得更为突出,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1.3学校体育信息资源具有传播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来到了互联网时代。在21世纪,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便捷、高效、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也被应用于现代教学活动中。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形象、更直观地传授学习内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教师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视觉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第一道门户,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将动作技能以图像、视频等格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强化表象意识,进而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学习的方法。
1.4学校体育时间资源具有提供锻炼空间的功能
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针对目前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状况,农村体育课程时间资源设置稍有不足,就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及空间产生影响。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体育课程和学校整体课程、学生体育锻炼和学生体育运动空间有最直接的联系。从3个原因分析,首先,农村学校整体教学设施不够齐全,这就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文化课的教学培养占据了整个教学模式的第一位,体育课时间自然被占用。体育场地被占为他用或者不会再有其他的新场地,更不会添置新的体育器材。其次,学校体育课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严格,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更是对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负责。体育场地的大小、器材的正规,是体育课是否正规的标准,是对体育锻炼人群的负责。第三,学校体育时间的增加,不仅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均衡,更是学校整体资源配置的均衡。体育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设置的均衡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因素,学好理论课的同时,健康的体魄和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青少年该有的风貌。总体来说,学校体育时间的增加,给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所。
2制约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分析
2.1体制因素
制约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体制因素。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户籍壁垒和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是其主要表现。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社会资源分配并不是市场分配,而是行政性分配。在此期间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就已经是极为不平衡的,政府对于农村的供给更多以场地和硬件设施为主,很少有体育教育和体育宣传等其他供给形式[8]。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带领下共同努力,争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早日打破制约共享发展的窠臼。
2.2政府因素
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制度的保障,制度的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的实施程度,对于学校体育的开展至关重要。现如今,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与制定的目标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当是我国有关体育教育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世界银行曾在对中国的专门报告《2020年的中国》中就曾指出,中国不是缺少法律,而是执法不力[9]。目前,政府对于城乡的体育教育管理以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有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采取了漠视的态度[10],这主要体现在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方面。经济支持弱于城市,直接导致农村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落后、体育教师收入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村体育教师的整体质量和学校体育的正常开展[11]。
2.3社会文化因素
在体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农村的整体教育资源配置虽然不够完善但已经逐渐接近标准水平。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地理位置等原因,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在这种条件下,文化课教育成为首要,体育课程被忽视。众所周知,“教育改变命运”的观点在大众的心中已经扎根,但体育教育却没有被重视。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重视理论教育、轻视体育运动的观点更甚。现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浅显。农村很多学校方面轻视体育课程,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教育上,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俗语,这在无形中就将文化课的学习摆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2.4经济因素
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体育事业的开展具有强力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这种发展势头并没有消退,还会持续下去。因为,中国经济还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以及机会。首先,我国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国民已经从满足温饱逐步迈入了小康社会,消费能力提升,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我国自新中国建立,通过近七十年的发展,从解决最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到当下努力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带领不断创造着奇迹。目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村体育教育资源配置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因素的制约对于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3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探究
3.1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城乡体育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幸福放在第一位[12]。共享即是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促进广大人民的团结和谐,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的社会进步,进一步促进整体富裕、共同发展[13]。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尽力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农村体育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府职能等维度着手努力,实现城乡地区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14]。3.2创新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化,需要从其管理体制机制入手,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具有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结合各地的地方特点,例如对农村学校进行合理性布局,以适应农村学生的需求,逐步推行统一性管理;多渠道筹资保证农村及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15],降低办学门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参与办学,开放民间办学等措施。
3.3优化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制度
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实行,政府职能可以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的实施程度,对于学校体育的开展至关重要。面对目前城乡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现状,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的体育教育管理以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并加强监督,培养理论、实践并重型体育教师[16],引进吸收优秀人才前往农村任教,提升教师待遇等。
作者:聂梦俭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