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讨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连同瑞典三所顶尖工业大学共同倡导,集多国工程教育精英耗资数百万美元所建立的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代表着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与运行(Operate)。基于当前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构思、设计、实施与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1]。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也必须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英国课程专家凯利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我校作为工程学院,已经在2008年进行了CDIO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过在CDIO高等工程教育下,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可以在不失原有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下,旨在进一步分析体育课程的内涵,把握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突出为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服务,提升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最终提高高等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体育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体育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通过CNKI《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进行有关“高等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为主题的检索,从2002年至2009年,发表在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不过14条。主要有颜晓于2004年5月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探讨》,他通过对国家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后,设计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2005年12月,常言珍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一文中强调,要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王放在2007年4月在《教育与职业》发表的《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强调,“要站在课程的高度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提出一些想法;2008年9月,王德惠等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体育课程研究现状及其趋势》一文中提到“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研究基本没有对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的研究。”说明对于“质量工程”下对体育课程质量评价模式的研究是薄弱环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不够的。
二、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
(一)以校本课程理论为基础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古德莱德(J•IGoodlad)认为课程可以分为5个层次:(1)观念层次的课程(ideo-logicalcurriculum)。(2)社会层次的课程(socretal-curriculum)。(3)学校层次的课程(institutionalcur-riculum)。该层次的课程通常以学科的形式组织起来。(4)教学层次的课程(instuctionalcurriculum)。这是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experrientialcurriculum)。这是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从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来看,体育课程同样具有涵义不同的5个课程层次。随着人们对体育课程健康促进价值认识的日益深化,“健康第一”的思想广泛渗透到我国新世纪体育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体育教材的建设之中,这便是社会层次的体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课程方案和体育课程标准开设的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属于学校层次的体育课程,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等课程实施活动中真正实施和学生真正体验到的体育课程,则是教学层次和体验层次的体育课程[2]。学校体育课程内在地包含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涵盖了显性体育课程和隐形体育课程,兼有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双重性格[3]。课程论已经从教学论中分离出来,我们这里的体育课程评价必须考虑教学层面、体验层面的体育课程,同时要站在学校层面的体育课程高度,将在学校里发生的体育活动系统性的进行评价,才能既促进“健康第一”的学科发展思想,又体现体育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二)以课程效果质量为评价重点
2006年5月,国务院在第135次常务会议上决定,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相对稳定招生规模。2007年1月,教育部召开直属高校咨询工作委员会第17次全体会议,会议的主体是“管理、质量、特色”,启动新一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7月29日,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七章高等教育”中明确提出:“(十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十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这一系列的决定和措施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由规模扩展转向质量提高。对于体育课程评价主要有体育课程设计的评价、体育课程效果的评价、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等几个部分[4]。基于当前特有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我们应该把课程的效果质量作为体育课程评价的重点,强调课程对于形成“人才”的效果和作用。
(三)适应新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突出素质教育中隐形教育功能
体育课程的本质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学生主动提高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逐渐养成体育生活方式的一门课程[3]。从体育课程的本质涵义来看,体育课程改革要避免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从严格遵循体育的学科特征转向密切关注学生的主题需要。体育课程评价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标和核心的基础上,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新的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科发展及体育课程的显性价值的同时,把过去处于课程隐形方面的学习态度、情感等心理表现提到显性层面。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里,将课程目标明确地分为5个基本目标5个发展目标,都包括了“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等隐形的教育要求。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课程,其目标应体现学校教育的普遍价值观,那就是培养人和教育人。CDIO对于卓越工程师的能力不仅包含个人的学术知识,还包含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握能力。CDIO对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列的提法,他有意无意地将素质教育放在了对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的“补充”地位[5]。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也可以将课程效果恰当的归纳到知识、能力、素质这三个系统中来。在CDIO高等工程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让体育课程培养“健康的人才”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体育课程为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服务。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修正采用特尔菲法。综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及课程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采用三级结构式,初步制订出一级指标,应包括课程条件、课程实施、课程效果等三部分;其次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测评点;三级指标是各项目的评估要素及评估标准。将各指标按照“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分别给予9、7、5、3的分值,请专家按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收到专家的评议意见后,进行统计计算。第一,计算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重要程度)。根据下列计算所有方案的平均值:Mj=1m∑mi=1Cij。其中,Mj为对某一方案评价的平均值,Cij为第i个专家对第j方案的评价指标,m为参与某一方案评价的专家人数。第二,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由下列公式计算:W=12sm2(n3-n)。其中m专家人数,n为方案数,s为方案评价等级名次之和的离均差平方和。并将系数进行统计显著检验,其公式为:X2=m(n-1)W[6]。根据统计结果要将重要程度小于6的三级指标项目进行必要的筛选,将经反复推敲的、最能代表课程质量的指标项目挑选出来,并合理的分布权重数,最后形成指标体系。
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质量评价方案及组织实施
以得出的《体育课程质量评价表》中评价要素的内涵和评价方法,对各评价要素分为优A(100-90)、良B(90-75)、合格C(75-60)、不合格D(60-)四个等级。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使用“权重综合评分方法”进行评价。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一,由专家、教师、学生组成课程评价小组。
步骤二,将包含有评分因素、评语等级与各指标权重“综合评分表”交与相应的课程评价小组成员,依照表中的各指标考查调研、观摩体育课程后列出“实际评分登记表”。即统计出每个三级指标的“优”“良”“合格”“不合格”的具体人数。
步骤三,结合权重实际计算每个三级指标的综合得分,然后计算各评价单元分值,最后计算出总分S。以此评价体育课程的实施环节,教育效果等质量。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优秀:90≤S<100;核心指标全部为A,所有指标中不能有C和D级;良好:75≤S<90;核心指标为A的不低于4个,所有指标中不能有D级;合格:60≤S<75;核心指标中不能有D级;其余指标中D级不超过1个;不合格:S<60或核心指标中有D级。五、结束语高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研究是为了客观、准确地认识高校体育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的意义与本质。通过构建CDIO模式下的体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对体育课程质量评价的探索,还可以促进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对提升体育教育的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